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发动机排气歧管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开裂,通过对其失效特征以及表面氧化物形态进行分析,得出排气歧管开裂为热疲劳开裂,其过程为表面氧化层不断形成和开裂,排气歧管发生热疲劳开裂的原因主要与其局部呈内凹形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重型汽车制动轮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疲劳断裂事故。对断裂零件失效形貌、断口分析、理化指标测试,发现是因制动轮毂零件外端轴承与相对的轴承孔之间无法保持过盈配合,引起轴承发生松动,导致制动轮毂发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轻型载货车排气制动阀支架开裂问题,对失效件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和零件材料理化检验,并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失效件的受载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考虑到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零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排气制动阀支架材料与设计要求一致;主要承受气缸工作载荷和机械振动载荷的弯扭复合作用导致疲劳断裂;机械振动对导致零件失效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进行零件改进时应关注零件结构的振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发动机气门的工作环境恶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生失效,针对气门烧蚀、机械疲劳、伴随高温氧化的热疲劳以及热应力开裂几种常见的失效模式,借助样件的宏观及微观形貌、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变化失效特征,分析了气门损伤机理和原因,并针对具体失效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某重型载货汽车变速器开发试制阶段副箱齿轮失效的问题,采用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检验分析、齿面分析、断口分析、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副箱齿轮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箱被动齿轮的开裂性质为典型的疲劳开裂,疲劳源位于次表面夹杂物聚集区。导致该齿轮疲劳断裂的原因主要是齿轮偏载、齿顶齿根干涉以及轮齿次表面有夹杂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汽车转向器零件在激光淬火工艺和硬化组织特征,对激光淬火件进行了疲劳寿命、耐磨性,传动效率等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QT400-10材质的转向器零件,用激光表面强化方法代替DX轴承套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汽车钢板零件的失效大多是由于应力集中效应导致的,了解和掌握应力集中效应及材料对应力集中的适应能力,并有针对性地通过改进设计或制造工艺,可降低因应力集中导致零件开裂的几率,提高零件寿命。详细阐述了应力集中的概念并结合具体失效案例对应力集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解释了应力集中效应与零件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为零件设计及生产制造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轻型车在环路道路试验过程中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发生开裂的问题,对失效的后悬架减振器支架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和零件材料理化检验,推断出零件失效原因。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零件的受载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受到沿减振器轴上下和弯扭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产生疲劳,疲劳源主要位于焊接缺陷处;零件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另外,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和基体上的等效应力最大值已经接近或超过了相应材料的屈服强度,不能满足零件安全使用的条件,建议提高零件设计时材料的强度级别,同时必须控制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重型载货车在山地道路试验过程中,转向器托架在多个固定螺栓孔处开裂的问题,对2个失效的转向器托架进行了失效零件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和零件材料的理化检验。分析认为,在山地道路试验过程中,车架左/右纵梁之间发生相互扭动,在转向器托架上产生扭矩,转向器托架与车架纵梁联接螺栓孔分布在两端,螺栓孔边缘尖锐,易产生应力集中,发生多源双向疲劳开裂。另外,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推断出的失效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了验证,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轮毂轴承是汽车前后桥上重要的零件之一,它通过传递载荷和本身的旋转运动,实现汽车的正常行驶.某汽车行驶到2-3万公里左右时,多辆车出现前轴轮毂轴承异响、松旷的不良反馈.通过对故障车辆的相关零部件进行失效分析,发现故障是轮毂轴承出现疲劳失效引起,又经过对轮毂轴承分别在标载和超载状态下行驶寿命计算,前轴系统刚度有限元分析,以...  相似文献   

11.
对两件开裂的车轮支架(编号分别为1#、2#)进行失效分析。试验过程中首先产生疲劳开裂损伤,后续过程中受较大载荷作用疲劳裂纹发生快速扩展从而形成宏观可见裂纹。通过观察、金相分析,光谱分析及电镜分析认为:1#车轮支架筋条上存在一条裂纹,开裂模式为疲劳开裂,发生开裂的原因应与筋条表面存在聚集态疏松缺陷导致其抗疲劳性能降低有关;2#车轮支架两筋条上各存在一条裂纹,二者开裂机理一致。  相似文献   

12.
某汽车发动机在整车高速试验和台架可靠性耐久试验中,有几台次相继出现了水泵叶轮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伴有叶轮和壳体气蚀现象。经过对两种失效现象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特定工况下水泵内压水流紊乱导致了叶片特定部位和局部壳体水流过速并产生气蚀,同时衍生了叶轮的不合理弯曲疲劳载荷,导致叶轮疲劳开裂。  相似文献   

13.
轿车后轮轴承早期剥落失效特性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轿车后轮轴承的早期失效。通过对200套失效轴承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轿车每个后轮的一对轴承中,早期失效大多发生在外列一承,主要失效形式为承内外圈滚道的等间距分布的严重条状剥落和随机分布的大端疲劳剥落。提出了基于轴向游隙关系的后轮轴承失效机理模型;轿车两后轮轴承对的工作游的差异是导致两轮外侧小轴承的出现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当轿车转弯、侧倾行驶、或者两后轮路谱有较大的差异时,与后桥连为一体的两个后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某乘用车手动变速器开发试制阶段台架试验中倒挡惰轮断齿失效的问题,先后采用元素含量检测分析、热处理质量检验分析、断口分析、齿轮啮合区分析、扫描电镜检测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的倒挡惰轮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倒挡惰轮的失效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剪切疲劳开裂,断口裂纹的疲劳源位于偏载齿面节圆部位次表面的夹杂物聚集区。导致该齿轮剪切疲劳断裂的原因主要是轮齿次表面有夹杂物、载荷过大以及齿轮偏载。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钢板弹簧前支架各个部位的失效特征及失效过程。首先是弹簧销尼龙衬套发生了严重地磨损,引发了第二片卷耳与支架悬臂内凹面的干涉和冲击载荷;然后导致了接触部位的异常磨损,造成了悬臂内弯角处的"外张性"弯曲疲劳开裂,这种异常的干涉还造成了第二片弹簧卷耳的弯曲疲劳开裂;支架悬臂支座根部的疲劳开裂与支架变形、结构失稳后的结构应力重新分布有关;其他部位特定方向的局部磨损及变形主要是与支架悬臂部分变形而产生的结构失稳、承载力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疲劳断裂是汽车零部件中常见的失效方式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失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前轴是载货汽车的关键零件,承担着复杂的应力、应变。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安全。通过近一年的攻关,在前轴的失效分析、疲劳寿命估计方法、疲劳试验、产品改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对热处理、表面强化等工艺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前轴断裂问题,在提高汽车安全性上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EQ153载货车前簧在行车或台架试验中出现早期失效,通过大量的失效分析认为系钢板弹簧的回火工艺不当导致出现沿晶断裂、冲击韧性值低所致。通过回火工艺试验,找出了最佳回火工艺,提高了冲击韧性值,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该簧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气缸体易产生裂纹,由于气缸体是铸铁零件.在焊补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容易产生应力、气孔、夹渣和变形。加热感应法有利于零件受热均匀.可消除内应力,避免局部受热,防止焊道开裂和变形,保证焊补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发动机排气歧管垫片装配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垫片断口的电镜观察分析表明,其断口为沿晶断口并且晶界上有许多颗粒状碳化物存在,具有第一类回火脆性的特征,通过进一步的工艺试验,回火脆性试验和断口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此垫片在原回火温度330℃时产生了第一类回火脆性,该垫片的开裂正是这种火脆性所致,而回火温度在380℃时第一类回火脆性得以消除,由此,针对原因而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将热处理的回火温度调整为360-380℃,解决了该 垫片装配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