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C和其他粗集料断级配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沙庆林 《公路》2005,(1):143-150
详细介绍了SAC和其他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通常粗集料的级配是一个幂函数,有40%左右的孔隙率;细集料是另一个幂函数,是一个很密实的级配。两者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以粗集料为主体的密实式中断级配。  相似文献   

2.
沥青面层的技术状况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沙庆林 《公路》2003,(8):1-4
简要叙述了当前的4类路面结构,介绍了2类4种沥青混凝土,指出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是当前的发展方向,必将取代传统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多碎石沥青混凝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沙庆林 《公路》1997,(11):1-8
为适应高等级公路沥青表面层的功能要求,1988年提出多碎石沥青混凝土,尔后在济青、胶州湾、沪宁、长吉、长营、石安等8条高速公路上采用,总里程已超过1000km。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多碎石沥青混凝土空隙率小、动稳定度高,新铺表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达0.8-0.9mm以上。各项性能都优于传统密实连续配沥青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结合河北省低噪声沥青路面试验路段的修建,介绍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组成设计研究。通过刚建成和使用一年以后的试验检测,对比了6种不同的减噪路面结构的减噪效果(其中有超薄沥青混凝土、开级配磨耗层、双层多孔隙沥青混凝土等结构),分析对路面噪声影响的主要因素,认为混合料的粒径大小、孔隙率大小是影响路面噪声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实际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提出适合我国的低噪声沥青路面型式是细粒式、多碎石、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5.
热拌超薄磨耗层是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技术之一,基于某高速超薄磨耗层预防性养护工程,对不同级配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混合料孔隙率随着2.36 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而降低,细集料和矿粉均会填充混合料孔隙而且矿粉的填充效果为细集料的3倍。随着超薄磨耗层级配由粗变密,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增加,肯塔堡飞散损失降低,疲劳寿命下降,采用矿粉作为填料的混合料性能显著优于细集料。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超薄磨耗层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飞散损失以及疲劳性能与孔隙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TSR结果与沥青膜厚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超薄磨耗层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孔隙率与沥青膜厚度指标。  相似文献   

6.
沙庆林 《公路》2005,(5):106-116
详细介绍了用VCAACc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矿料级配检验、调整以及最终取得符合要求的矿料级配的原理和方法。文中用几个实例详细介绍了矿料级配检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对比检验表明.对同一种原材料和相同的矿料级配,用VCADRF方法和VCAAC方法检验的结果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VCADRF方法所用的粗集料干捣实孔隙率常小于VCAAC方法中对用马歇尔试验两面各击实75次的试件进行分解计算得到的粗集料的孔隙率。此外,VCAAC方法考虑了集料吸收沥青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提出改进的粗集料骨架孔隙填充法,并以此作为密断级配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设计方法。试验评价证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故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薄层沥青混凝土SAC-10矿料级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针对超薄层沥青混凝土SAC-10,拟定了6条级配曲线,分别采用美国工程兵旋转击实仪(GTM)与标准马歇尔击实进行比较试验,测试试件的力学指标与体积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中断级配SAC-10是半开式粗集料断级配,这种半开式级配(含大于4.75mm颗粒占70%或65%)的特点是油石比的取值范围在4.0%~6.0%,沥青混合料的GTM试验中的GSI和GSF两个指标都符合规定,它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明显高于完全断级配,可用于超薄罩面层。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相同的集料调配成2种不同的级配,比较不同级配下,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差别,结果表明:AR—ACl3橡胶沥青混合料更适于间断级配及开级配,其关键筛孔为0.075mm筛孔,降低此筛孔通过率将导致沥青用量增加,进而影响了其高温稳定性。尽管橡胶沥青混合料需要较大空间来容纳橡胶粉,存在一个较佳级配来满足其密实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现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简要介绍了美国的Superpave沥青的分等特点,当前不同国家采用的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及各自的特点,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作用SAC和SMA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该文研究了级配类型和集料种类对超薄层沥青混凝土力学特性与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实型级配类型或石灰岩作为细集料均能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提高超薄层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破坏劲度模量;超薄层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均大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适合于描述超薄层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应力的关系,SAC-10(完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在相同的应力强度比下始终最大.  相似文献   

12.
论Superpave组成配比的特色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以贝雷法集料级配设计理论检验了Superpave集料组成建议值,证明基本相符,可以达到多级嵌挤密实型级配要求,因而是既抗车辙又防渗水的合理组成。以表面比理论检验了Su—perpave设计法中有效沥青体积Vbe公式,证明当集料级配在建议值中值附近摆动时是合理的,在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是可用的。如集料级配变化较大,则计算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值,还得作沥青混合料的旋转压实或马氏压实试验选定。  相似文献   

13.
嵌挤密实型粗级配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嵌挤密实型粗级配沥青混合料与细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其压实要求高,压实难度大。提高和保证压实密度是成功铺筑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关键因素。从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压实空间(层厚与集料粒径大小关系)、压实工艺和压实温度几个方面探讨了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  相似文献   

14.
王鸿博  钱春香  王修田 《公路》2006,(2):153-157
试验研究了粉胶比和集料级配对开级配沥青混凝土(OGFC)力学性能和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限级配的力学性能随着粉胶比增大而增强,中值和下限级配的力学性能随着粉胶比增大先增强后减弱。在粉胶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值级配和下限级配沥青混合料形成骨架-空隙结构,上限级配的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从兼顾力学性能和透水功能的角度出发,粉胶比1∶1的中值级配和粉胶比0.8∶1的下限级配的OGFC为级配与粉胶比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贫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层间需设隔离封闭层后,针对隔离封闭层的抗冲刷性能,首先分析层间隔离封闭层的冲刷过程。根据该冲刷过程,研制了隔离封层的冲刷试验仪,然后进行室内3种级配稀浆封层和两种级配微表处的冲刷试验,分析了封层的集料级配和乳化沥青对混合料抗冲刷性能的影响。最后推荐以集料Ⅱ型级配和改性乳化沥青为封层,其具有较好的抗冲刷和弥补基层缺陷等性能。  相似文献   

16.
集料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级配组成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等具有很大影响。依据不同集料级配设计理论进行集料级配设计,并通过试验对3种不同集料级配的混凝土进行工作性及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研究,从而为混凝土级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LP25型冷集料级配机主要是对LTGY20型滚筒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级配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同时,也可作为国内25t级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配套产品。本文在描述该级配机的级配原理之后,着重研究了该级配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对其作了动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的变异性与动态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卫 《中南公路工程》2012,(2):149-152,157
对多批次同料源的集料原材及热料仓集料进行筛分,分析了其级配的变异性规律及原因,探讨了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级配动态控制的措施。指出,矿石破碎加工工艺是减少集料级配变异的首要环节,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级配控制的关键筛孔尺寸设置破碎机筛孔尺寸;以关键筛孔通过率的平均值和极差动态管理图科学指导后续生产;加强生产过程的巡视,以弥补动态管理图作用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梁盼  黄啟波 《公路》2023,(1):1-9
为了探究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高温形变的损伤机理,采用不同再生集料用量制备沥青混凝土,通过单轴贯入试验测试再生集料对沥青混凝土抗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X-ray CT获取高温形变破坏前后其内部细观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附着水泥砂浆具有多孔隙结构特征,沥青混凝土中水泥砂浆与沥青砂浆界面呈高孔隙率的弱联结状态;粗集料的级配加权球形度为0.812~0.825、加权棱角性指数为1.023~1.125时,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抗剪切强度最佳;再生集料用量增大会导致沥青混凝土细观结构损伤加剧,水泥砂浆内部、水泥砂浆与沥青砂浆界面的破坏是沥青混凝土高温形变损伤主要诱因;再生集料替代沥青混凝土中天然骨料的用量应控制不超过50%。研究论证了再生集料形貌和内部界面损伤对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山岩集料级配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亚军  赵永利  黄晓明 《公路》2006,(8):159-162
研究了安山岩的路用性能,安山岩内摩阻力大,安山岩表面的孔隙吸收了大量沥青,给安山岩的级配设计和推广使用造成了困难。根据安山岩物理性质的特殊性,提出了针对安山岩的断级配。采用该级配生产的安山岩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在安山岩的推广应用上做了一些探索,以缓解当前某些地区资源紧张的压力,也给其他地区集料和级配的选择增加了可选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