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正2018年4月7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嘎拉山隧道正式贯通。嘎拉山隧道位于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和山南市贡嘎县境内,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的重点工程和工期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4 373 m,最大埋深674 m,线路平均海拔3 600 m。施工过程中存在隧道穿越风积砂层、危岩落石、围岩变化频繁等技术和地质难题。施工人员采用"明暗结合开挖法",创新性地使用水平与竖直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有效规避了风积砂自稳性差、极易冒顶坍塌  相似文献   

2.
物流管理是川藏铁路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目标密切相关。川藏铁路建设工程所需物资种类繁多,需求量大,运输及储备受到现场施工环境的制约,管理难度极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川藏铁路物流管理体系对于铁路建设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川藏铁路的物流特征,解析川藏铁路物流管理全要素,结合物流特征及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物资保障管理,物流运作管理,通道建设管理的川藏铁路建设物流管理体系。最后,针对川藏铁路物流管理中面临的矛盾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川藏铁路沿线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极端的地理环境和罕见的气象特征,项目工程建设要面临着高原高寒、风沙气候、山川河谷、板块运动、地质灾害和生态环保等难题。因此有必要从铁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角度打造智能川藏铁路系统,以便对川藏铁路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剖析国内外关于智能铁路系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从川藏铁路沿线地质结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川藏铁路工程的总体建设特征,从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和客货运输方面指出建设智能川藏铁路的必要性,明确智能川藏铁路的建设目标与主要功能,给出智能川藏铁路建设主要技术和基于智能建造、智能运营维护、智能风险预警和智能应急响应的系统设计,并提出建设智能川藏铁路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以往工程案例的经验用于拟建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开挖方法的决策,基于案例推理技术,文章建立了一种隧道开挖方法辅助决策模型。首先从数个特征属性对隧道工程案例进行定量表示并基于OWA算子的赋权方法确定各特征属性权值;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完成相似案例的检索;在案例重用阶段,利用BP神经网络对相似案例进行训练,将训练后的网络用于待建隧道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推理,得到建议方案。最后将该模型应用至川藏铁路二郎山隧道的开挖方案设计中,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充分利用以往隧道工程案例,即使是在地形地质等工程资料不够详细明确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推理得出合理可行的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黎贡山隧道为目前国内在建最长铁路隧道,其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三高、四活跃"的地质特点。文章全面分析了该隧道采用TBM法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包括:(1)高达50℃左右的高岩温热害问题;(2)总长为3 185 m地段的软岩大变形问题;(3)预测最大涌水量为1.92×10~5m~3/d的涌水问题;(4)长度达2 260 m的岩体破碎—极破碎地段TBM施工问题;(5)Ⅰ级风险隧道的施工安全风险问题;(6)长距离通风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高地温热害防治、软岩大变形控制、涌水应对、TBM过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论述,可为后期TBM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穿越城市等敏感环境的明挖隧道是一项风险高、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充分掌握地质资料、全面分析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围护结构支护体系和加固工程措施。文章以南宁-崇左城际铁路项目留村工程明挖段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地质资料和周边建(构)筑物关系,系统性地介绍了敏感环境下选用围护结构支护体系和加固工程措施的方法和过程,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胜  王军 《运输经理世界》2023,(32):103-105
二衬是隧道工程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但在地质、人为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造成衬砌与周围岩石的错位,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铁路隧道二衬施工的质控要点,分析铁路隧道二衬缺陷的成因,基于此,提出针对铁路隧道二衬缺陷的防治策略,对于类似隧道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等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使富水破碎极软地层带来的TBM卡机、高地应力极硬岩地层带来的岩爆等TBM施工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首先对比阐述了国内TBM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的软弱破碎、极硬花岗岩等典型不良地质及其对TBM掘进所带来的影响,在总结分析辽西北供水、引松供水、引洮供水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隧道局部塌方、TBM卡机等案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极端复杂地质条件TBM掘进关键技术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述,结果表明:(1)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TBM施工应对极端复杂地质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无法对前方中远距离地质状况进行准确量化预测;基于微震监测分析结果,根据可能发生的轻微、中等、强烈等不同等级的岩爆,制定对应处置措施;节理发育、炭质板岩、断层破碎带等不同软弱破碎地层,应采取针对性的防卡机措施,同时可根据不良地质段的长度来选择合适的脱困方案;(2)TBM推力、推进速度、刀盘转速及扭矩等掘进参数的异常波动,是表征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状态的重要指标,TBM掘进前,根据前期预判的全断面硬岩、软弱破碎等围岩条件,分别选择合适的掘进参数;TBM掘进过程中,应基于掘进参数异常变化,纠正地质条件预判并采取对应的调控措施,进而确保TBM处于最佳掘进状态;(3)针对既有TBM难以适应现有地质条件的情况,以引洮供水隧洞、引红济石隧洞、引汉济渭隧洞等工程为例,对TBM改造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述。最后,针对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TBM隧道工程建设新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展望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托成洛大道东延线洛带古镇隧道工程,对下穿既有高压输油管道的公路隧道工程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成果显示,隧道下穿输油管道段的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切实可行,确保了既有输油管道在隧道下穿施工中的安全运行,对类似地质条件及施工工况下的隧道工程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高黎贡山铁路隧道高地温地质情况,通过工程类比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了高地温病害产生的机理及其对工程的不利影响;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地温隧道的工程现状及对隧道高地温病害的应对措施,并着重阐述了高地温隧道的施工通风及运营通风计算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多变,再加上经济因素、勘察技术和自然条件对施工限制比较大,常常出现隧道坍塌事故,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鉴于此,对隧道工程防坍塌的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支护破坏和隧道塌方等事故。文章基于黄土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围岩级别、埋深和含水率下的黄土隧道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Ⅳ级围岩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的量值分别集中在50 mm和35 mm以内,Ⅴ级围岩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则集中在60 mm和40 mm以内;(2)Ⅳ级、Ⅴ级围岩双线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形值与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变形速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在含水量超过16%时变形增大明显;(3)基于拱顶沉降统计,提出Ⅳ级、Ⅴ级围岩黄土隧道设计预留变形量值范围可分别取7~9 cm和12~15 cm;(4)黄土隧道工程建设管理要点是提前梳理重难点工程,施工前严格方案审核,加强地表处理,施工时强化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严格变更设计管理,重点做好工艺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鉴于交通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交通工程管理作用以及我国所采用的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某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为例,对交通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以提高交通工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隧道结构穿越区域的地质结构,能够为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辅助参考。文章介绍了GOCAD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及建模方法,阐述了三维地质模型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思路,并结合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三维地质构造模型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地质勘测及施工管理不到位等情况,隧道塌方等事故时有发生,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文章通过引入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方法,综合利用历史事故案例数据库和专家经验数据,建立了塌方风险分析模型,以定量化的风险发生概率为风险基准设定了隧道施工的容许位移量和容许位移速率,并提出了基于Web平台的隧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可视化系统,实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变形的实时监测、变形预测和现场安全风险预警可视化。该系统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表明所提出的理论方法与系统具有工程预警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施工技术复杂多样、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所处不良地质复杂多变是制约高速铁路隧道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因素,要实现隧道工程的高效建设,就要提高隧道建设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基于此,文章首先研究提出高速铁路隧道精益化建设管理应用模式;然后重点深入研究BIM、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围岩量测、三维断面扫描等关键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精益化建设管理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并研发了轻门户移动端和云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应用进行验证,实现了对隧道工程建设中重难点风险源监控、关键任务红线管控和安全质量问题的有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各参建单位协同作业效率,达到了精益化建设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工程实践为例,从超前地质预报、开挖与支护、装碴与运输以及仰拱施工、防排水、二次衬砌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铁路隧道机械化配套技术,以及自动定位安全预警系统的配置,并对实现掌子面人员安全跟踪定位及信息化管理、实现长大隧道安全快速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云桂铁路特长隧道顺利贯通6月23日,云桂铁路Ⅰ级高风险特长隧道──幸福隧道实现全隧贯通,为云桂铁路2016年开通运营奠定良好基础。幸福隧道位于云南丘北县境内,全长12787米,设计为单洞双线,地处中国岩溶极其发育区,是滇东南地区地质最为复杂的铁路隧道和云桂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幸福隧道穿越376个溶洞,是国内穿越溶洞最多的隧道。幸福隧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0月15日,经过铁路建设者近4年的艰苦奋战,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首座10 km以上长大隧道——新华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华隧道位于我国高地震烈度区和横断山脉纵谷区,其建设经验将为后续铁路建设提供技术参照。全长12.3 km的新华隧道,是中缅国际通道大临铁路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突发大规模突水突泥,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从而引起了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宜万铁路是在建的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线路之一,隧道工程多发育岩溶,具有突发性突水突泥的可能,修建风险大。为了进一步规避施工风险,减少施工过程发生突水突泥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设计中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隧道工程特征,对岩溶隧道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并针对Ⅰ级风险隧道进行突水突泥防灾报警系统设计(系统包括预测预报、注浆堵水、安全逃生三个方面),该设计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设计成果在宜万铁路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