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 由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轨道交通站台安全平移门系统,于2005年12月16日在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春申路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国内首个投入商业运行的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系统。这种新型安全门被称为“不封顶的屏蔽门”,高约1.28m,由2扇1m宽的活动门和两侧固定门组成。它可以与列车门一一对应,实现与轨道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当列车进入站台后,控制系统下达命令,安全门打开,乘客就可以自由上下车;在规定的停站时间后,司机下达关门指令,安全门全部关闭、锁紧,列车即安全驶离车站。在旅客上下车后,安全门即把站台上的乘客与轨道隔离,从而能避免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客运站站台距离长、旅客较分散、提示提醒标识单一等情况,在客运工作基础上结合激光探测和远程通信等技术手段,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用于旅客乘降组织的铁路岛式站台越线报警系统,与传统的站台旅客乘降组织相比较,岛式站台越线报警系统具有及时性强、覆盖面全、警示提醒全等特点。该系统的开发试用,实现了提高旅客乘降安全系数、解决现场作业问题和提高客运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铁路客运站旅客引导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以车票作为基本媒介,将车票的功能纵向深化;以车票的条码作为桥梁,结合信息技术为旅客提供准确、实时的出行信息服务和引导服务——基于车票识别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引导系统。系统充分挖掘车票功能,结合旅客运输组织方法,运用地理信息、数据库等技术,集成了车票识别、路线引导、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系统使旅客到达车站后,只需在系统终端刷车票即可获取快速寻找售票厅、进站候车、寻找相关服务场所、检票上车、出站离开等相关引导服务;系统运用车站布局电子地图,实现旅客出行服务信息和车站引导信息与车站电子地图的有效结合,使旅客能直观地获取引导信息。系统采用简洁化的操作界面,提供符合旅客心理的人机交互设计,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从轨道交通所具有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出发,探讨实现轨道交通安全智能监控目标的一条途径———智能融合理论和方法体系。采用系统工程全方位思维模式,将知识工程、信息智能处理等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的数学、信号处理方法相互渗透和融合,来完成轨道交通安全监控中的各项工作。将智能融合监控分为数据级融合、分析级融合、诊断级融合和评价级融合等4级体系结构,叙述了各级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实现方法。该融合监控体系能够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状况及安全级别做出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实现全过程的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介绍日本于2000年提出的综合利用通信、信息技术构件未来日本IT铁路系统研究计划———Cyber Rail。该系统是一个参考的模式,用以建立标准和通用的框架,其基本理念在于旅行的个性化服务。综合利用需求、车辆和线路类信息,实现联运旅客援助和个人导航、运输计划优化以及智能列车控制的功能;以连续定位、实时高效通讯、信息智能处理和分类管理、服务终端等为关键技术。目前已经完成用户需求、总体结构和Cyber Navi试验系统等若干基本技术及标准化问题的研究和建立。提出中国RITS中联运旅客智能导航、智能列车时刻表和基于安全的智能列车控制的研究内容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站台门是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与乘客直接接触的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目前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新增功能需求与实施方案尚无规范标准可循。通过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运营场景需求分析,得出站台门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下间隙异物探测、车辆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和多就地控制盘(PSL)控制功能需求;针对传统的车辆与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方案进行全自动运行系统适用性分析与比选,提出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对实现列车门与滑动门故障对位隔离控制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运营场景的客流引导播报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同时,确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PSL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7.
车站照明自动控制系统是集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高强气体放电灯(HID)调光等的多种技术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通过读取车站列车接发系统或旅客引导系统的信息,合理启闭站台灯具的点亮情况。在无接发列车作业的时间内,站台照明属于低照度要求。根据站车次及照明灯具的实际情况,把站台灯具按照度要求,一部分设置成满足站台基本照度要求的长明灯,其他的调置成满足旅客乘降和接发列车作业时高照度要求的行车灯。在低照度要求的时候,只需要打开长明灯或实施降功率调节即可满足站台的基本照度要求,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并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其主要功能有: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是目前实现城市内和城市之间快速、大容量旅客运输服务的主要手段。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中,安全是整个系统的首要功能。如何根据轨道交通的属性判定新建或改建的轨道交通系统状态是否“安全”.  相似文献   

9.
提出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客流安全防范分析与预警系统,通过在轨道交通大客流冲击易发站的换乘通道、站厅及站台布设客流检测设备,实现对大客流智能安全防范手段的突破;提高大客流监测精准判断、智能预警的能力;以期为运营公司的日常运营、政府管理部门运行协调、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疏散指挥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为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安全防范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北京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交通行业智能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采用CTCS-2+ATO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TO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满足列车车门与站台门系统的联动控制,实现站台门的防护。介绍现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动车组类型、站台门现状、车门与站台门系统的联动条件、接口原理。针对珠三角城际公交化运营开行4辆编组动车的需求,基于不同编组、不同车门类型、不同运行交路情况下对车门与站台门联动控制提出3种优化设计方案。从规范符合性、运营使用习惯、既有线改造可实施性等角度对3种方案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对新建和既有运营线路分别提出推荐方案。研究结论满足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开行4辆编组动车的需求,并为其他城际铁路、市域铁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系统作为公共安全防护设备,广泛应用在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中的高架和地面站台上,具有环保和安全功能。它在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可靠性以及乘客安全、行车安全,具备多重安全保护措施。讨论了安全门系统中的多重安全保护措施。该系统在重庆轻轨2号线的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站台门控制系统在高风压、多种车型、高密度行车及自动驾驶情况下高频开关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基于热备冗余控制原理及多种车型自适应控制原理,构建多种车型智能同步联动的站台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站台门在160 km/h的列车风压作用下,一整侧滑动门开门同步误差≤0.2 s,且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该试验结果可为站台门控制系统在高速铁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严寒地区,恶劣的环境会对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的使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采用预热控制系统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针对站台门预热控制系统难以使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建模,系统控制参数设定困难,导致预热效果不稳定、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文章将传统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糊控制和 RBF神经网络 3 种算法相融合,构建出一种智能、高效的控制算法;并通过仿真及试验证明该算法可以实现预热控制参数自动、快速迭代优化,具有较好的温度控制效果,可改良传统 PID 控制算法的动态控制性能及对非线性对象的控制稳定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速铁路唯一的地下车站,也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高铁车站。八达岭长城站具有车站埋深大、客流集中、进出站行程较远、进站乘客站台等候时间长等特点。为了提高旅客舒适度和车站服务水平,改善站台空间环境和旅客心理感受,通过对八达岭长城站站台基本方案及3种加宽方案站台安全、舒适度及客流模拟分析,得出站台加宽之后均满足疏散及施工安全要求,且极大提高了站台区域的服务水平。三个站台加宽方案中,从整体的造价、服务水平等方面综合比较,推荐站台加宽方案1,站台加宽长度376 m最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安装精度普遍不高、运行故障频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专用测量仪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测量安装及精度控制技术。详细阐述了站台门底座、立柱、门机、门槛及滑动门的安装精度控制方法,并将该技术与传统的站台门安装技术的精度控制进行对比。从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的站台门施工效果可得到结论如下:该技术实现了站台门系统的快捷安装,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站台门的整体安装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单轨交通环线轨道电路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单轨交通二号线信号系统采用环线轨道电路,利用轨道环线向列车发送ATP信号并同步接收TD信号反映车辆的位置信息 在站台区利用开门环线向列车发送开门信号,控制列车开门时机。环线轨道电路的故障将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际,重点介绍道岔区段、车站内轨道区段和开门环线重叠区段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17.
依据轨道交通相关规范要求,结合东莞地铁2号线信号系统和站台屏蔽门之间的接口控制设计,分析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接口控制功能,对保证列车运营和乘客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设备数据监控智能化程度低、设备调试方法单一的问题,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实现基于无线通信的站台安全门智能监控系统。完成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和系统主要功能设计,详细说明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数据采集模块设计”“门控单元(DCU)设计”“无线传输模块设计”;对无线传输模块核心芯片M20的原理和程序编写进行了研究设计,在试验室中通过充分试验验证相关功能。试验人员可手持无线终端对站台安全门系统的系统级数据、站台级数据、单门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单门快速调试工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站台安全门设备状态实现无线监控,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站务人员维修保护的灵活性,保障站台安全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实现站台安全门车-地联动控制的工程需要,基于2.4GHz扩频无线通信技术,移植具有实际应用经验、成熟可靠的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安全软、硬件平台;根据实际列车运营模式,制定的严密安全控制逻辑,实现了站台安全门车-地联动控制的通用化控制解决方案,可行性和灵活性强.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远程监控预警技术。该系统主要通过自动化数据信息采集、Internet数据信息传输、数据库存储等相关技术,实现建设数据的采集存储。该系统围绕监测信息的综合运用,重点研究信息集成、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分析技术,实现对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分析。结合工程的现实需求,该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数据展示、信息共享交互、视频监控、无线/移动通信等相关技术。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技术。该项目涉及车辆工程、电气工程、通信信号工程、运输管理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可靠性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项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