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黄黄铁路新建刘元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以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指标分析采用全断面和微台阶两种工法下穿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规律。结果表明,新建隧道下穿防空洞段采用微台阶法施工,在控制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塑性区分布及稳定安全系数等方面较全断面法优势突出;微台阶法下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及围岩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46.13%、2.13,全断面法下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及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78.08%、1.99;当台阶长度为3 m时,隧道下穿施工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好。监测数据表明,采用微台阶法下穿施工,洞内变形满足规定要求,且变形值与模拟结果数值吻合较好,进一步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隧道围岩体内位移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围岩体内位移监测结论对于判断围岩稳定性和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一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介绍了围岩体内位移测量设备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对其围岩体内位移检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隧道围岩体内位移监测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仰拱是隧道衬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高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文章以马鞍山隧道为依托,通过现场对Ⅳ级围岩隧道底板进行应力、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的接触受力、底板岩体受到的垂直压力、关键部位的二次衬砌钢筋受力、混凝土内力及锁脚锚杆内力的全断面监测分析,确定取消部分Ⅳ级围岩的仰拱是可行的,并介绍了Ⅳ级围岩隧道取消部分仰拱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作出了探究,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围岩位移变化和围岩内部应力变化两个方面,研究了隧道施工围岩形变特征,并依据有限元理论对围岩形变场数值进行模拟分析,总结了预防围岩形变的控制措施,为隧道施工围岩形变分析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层状围岩隧道施工的质量,解决爆破和锚固时存在的问题,首先阐述层状围岩定义,其次分析层状围岩隧道施工爆破需要进行的工作,最后对其锚固进行探究。通过对爆破与锚固的研究,明确层状围岩隧道中爆破方式并对其锚固参数进行确定,旨在为层状围岩隧道施工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托广西武宣至忻城高速公路(来宾至忻城段)岩溶区内来宾三号隧道拱顶大溶洞的处治实例,从衬砌结构、溶洞内排水、施工方法等方面对护拱法穿越隧道拱顶大溶洞的具体处治方案及关键要点进行分析阐述。该处治方案操作简单,能有效地保障施工过程与运营期隧道的安全与质量,对隧道穿越岩溶地区溶洞的处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为解决类似恶劣地质条件的隧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隧道穿越地层以中~微风化岩石为主,围岩多为硬质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最大为86.3MPa,适宜采用矿山(钻爆)法施工。鉴于此,系统地介绍了该隧道所采取的钻爆施工技术。在隧道开挖施工时采取减振开挖方案,有效地确保了工程钻爆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高速公路双车道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分别模拟计算了不同埋深、不同围岩级别条件下四种工况的围岩大变形演化过程,发现围岩大变形存在收敛型和不收敛型两种类型,并记录了不同洞周位移时深部围岩位移的数据,通过分析不同部位围岩位移变化曲线获得了洞周位移与深部围岩位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类型的大变形,洞周位移与深部围岩位移之间的关系一致;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变形,二者的关系存在差异。在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判定大变形类型的基础上,利用洞周位移与深部围岩位移的关系曲线判断深部围岩的松动区及塑性区范围,并将判断结果与前人实测的大变形条件下的松动圈范围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将这种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函数,以便于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当前隧道建设实际出发,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多种围岩分级方法及采用指标情况,确立施工阶段以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作为分级基本指标,以地下水状态和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作为分级修正因素的亚级分级指标体系,然后建立一种基于数量化理论的施工阶段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模型;并通过样本检验证实本模型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试图探索一种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标准;最后与编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进行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发,以基本实现亚级分级的自动化和智能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时,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工程问题。其中,软弱围岩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支护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支护施工质量与安全,对开挖支护原则进行分析,然后从多个方面出发,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措施,旨在提高隧道施工质量与效率,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开挖工程中经常遇到事故,因此研究隧道施工开挖围岩受力及变形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软弱围岩-隧道-岩土体相互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分布、锚杆轴力、二次衬砌内力、拱顶下沉及隧道净空收敛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开挖施工围岩受力特性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标准,探讨了围岩的变形规律,介绍了全断面开挖法、台阶开挖法和分部开挖法等适用于不同围岩级别隧道的洞身开挖施工方法,并结合某公路隧道洞身开挖工程实例,分析了不同级别围岩开挖施工要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花甲山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隧道洞口段、洞身段施工的工艺及方法,提出了软弱围岩的施工注意事项,并对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及病害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角田公路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隧道,最小线间距为20 m,隧道围岩为膨胀性岩体,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拱墙错台、钢支撑变形、钢筋折断、拱底鼓起等多种病害。文章重点介绍了隧道的施工方法和对病害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施工阶段盾构隧道漂移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盾构隧道位移控制是满足建筑限界的关键.文章从盾构工法特性、地质条件、盾构姿态、衬背注浆和设计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施工阶段的盾构隧道漂移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数值计算方法在隧道极限位移的求解过程中存在参数较多、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将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引入隧道极限位移的计算当中,同时采用差异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代替共轭梯度法在训练过程中搜索最优的GP超参数,以克服共轭梯度法过度依赖初值、难以确定迭代...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的实施内容、方法和要求,介绍了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在宛坪高速公路大跨度连拱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围岩位移信息的收集对指导新奥法隧道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围岩位移信息采集不可避免存在损失位移。文章依托阿拉坦隧道工程实例,以现场实测全位移数据为基础,确定了各施工阶段的围岩应力释放率,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浅埋洞口段地表与拱部围岩的全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测点竖向位移最大为33 mm,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且地表测点竖向位移远大于水平位移,竖向损失位移比例占围岩总位移量的比例高达42.86%;隧道拱顶围岩竖向位移计算值为60 mm,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一致,隧道拱部围岩不同方向的损失位移所占全位移的比例不同,水平方向约为21.42%,竖向高达40%以上;掌子面通过监测断面前后约1.0倍洞径范围内围岩变形速率较大,在此区间,围岩竖向位移发生量约占总沉降量的70%。  相似文献   

20.
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洞一直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而洞口工程的顺利完成是暗洞正常施工的前提。目前,采用超前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方式基本能够保证隧道顺利进洞,但是大部分隧道进洞后在洞口段均会出现初期支护沉降变形较大的现象。山西省高(平)-陵(川)高速公路郭家川2#隧道洞口段围岩极其软弱破碎,在隧道采用超前管棚支护顺利进洞后,为了防止洞口段初期支护再次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提出在洞口段采用联合支护的方案,即将洞口段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与护拱连接,并加强初期支护钢拱架之间的纵向连接,实践证明此方案是切实有效的。分析对比表明,对于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联合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洞口段初期支护的变形量,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隧道安全、快速进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