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角隧道位于青藏铁路西格段,是我国目前最长的越岭铁路隧道.针对关角铁路隧道复杂地质的特点,提出了辅助坑道的设计原则.通过对斜井、竖井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斜井作为辅助坑道.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斜井的断面、内轮廓以及平导内轮廓、施工横通道内轮廓,制定了隧道施工综合成洞指标和指导性施工组织方案.通过对三个施工方案的分析比选,推荐了10座斜井加局部平导方案.  相似文献   

2.
乌鞘岭隧道辅助坑道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鞘岭隧道为目前已贯通的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长20.05 km,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工期极其紧张,在方案设计时设置了多座辅助坑道,工程规模巨大,引起了国内外地下工程界的瞩目。文章介绍了越岭隧道的长斜井、深竖井、平导、横洞的设计和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3.
雪峰山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长达7 000 m 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共设置了两处斜井和一处竖井对左右线隧道进行送排风.文章主要根据该隧道通风竖井的施工方法,介绍了施工中的难点,对如何保证竖井开挖施工和衬砌施工的安全生产以及主要设备的安全管理作出了分析,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乌鞘岭特长隧道辅助坑道的比选,重点论述了施工斜井的预设计情况,以求充分发挥施工斜井在特长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建成特长隧道.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四人八垴隧道通风方案、通风井井位选择、斜井与竖井的方案比选,并确定在ZK20+030处设置通风斜井.叙述了斜井平纵面、净空断面、衬砌结构、防排水的设计原则、思路及方案比选;斜井井底借鉴了分岔式隧道设计,技术创新方面采用叉洞结构,由大拱段、连拱段、小净距段三部分组成,使斜井与送排风联络风道连接平顺、顺畅,减少通风阻力,降低运营费用.初步拟定了斜井的施工方法,提出了斜井设计与施工的一些经验,可望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若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在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中,在隧道自然风阻力计算、根据稀释烟雾计算隧道需风量、送排式通风系统中“不应有短道回流”和通风斜井倾角选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1)隧道自然风阻力应由自然风等效压差确定,在缺少工程实地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假定隧道自然风阻力为常量,并在10~30 Pa之间取值;(2)依据稀释烟雾计算隧道需风量时,在公式中应引入烟雾的质量浓度或烟雾的体积浓度,并用其替代公式中的一般烟雾浓度;(3)竖井送排式通风系统中宜变短道顺流为有控制的回流;(4)隧道通风斜井的倾角不要受矿山常用的斜井倾角的限制,应视隧道的具体工程条件灵活取用。  相似文献   

7.
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竖井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即将开工建设的乌池坝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恩施至利川高速公路上的特长隧道,为满足隧道运营期间通风、防灾救援要求,并综合考虑施工组织,设置了1斜井 1竖井。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叙述了斜井、竖井方案比较,以及斜井和竖井的布置、纵断面、净空断面、结构设计、防排水设计,介绍了斜井、竖井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乌鞘岭隧道8号斜井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兆昆  郑春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114-116
文章根据乌鞘岭隧道8#斜井的施工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辅助坑道在Ⅵ、V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实现快速施工的技术方案要点及施工组织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雅泸高速公路大相岭隧道斜井斜距长、坡度陡,地质复杂,井身正常涌水量为3 010 m3/d,局部日最大涌水量达27 000 m3.根据工程特点,泵站抽水设备由2台55 kW卧式离心泵和1台30 kW污水潜水电泵组成,每隔160 m建立一个泵站:并架设供电专线,当隧道掘进到450 m时,采用高压进洞技术,确保洞内抽水用电.陡坡富水斜井抽水问题的解决,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由每月40m达到每月90m,大大减少了工程投资.文章从设备选型、泵站建设及供电系统三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陡坡富水斜井抽排水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相岭泥巴山隧道2#通风斜井左线全长909.38 m、倾角17°29′19″(坡度31.5%),右洞斜井912.7 m、倾角16°41′12″(坡度30%),采用有轨运输系统,地质情况复杂,日涌水量达27 000 m3/d。文章介绍了长大陡坡富水斜井仰拱施工技术,采用先浇筑仰拱两侧墙角处边墙混凝土,完善了排水系统,保护了拱脚,使得仰拱能够全幅一次浇筑,确保了混凝土质量,并使结构安全稳定及工程稳步推进,加快了施工进度,颇值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隧道进口段施工通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竖井、斜井、巷道式施工通风方案的分析比较,证明在东秦岭隧道进口段采用斜井式通风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文章叙述了斜井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以及隧道正洞与平导的通风布局.  相似文献   

12.
长度5 000m的特长公路隧道方案选择和勘察设计难度很大,且隧道路线方案的控制因素很多。文章以广西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燕来隧道的勘察设计为依托,同时结合相邻省份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的建设运营情况,研究特长隧道的路线方案选择及相应的辅助坑道设计,为特长隧道路线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特长隧道防灾通风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行山隧道防灾救援具有多个进、出口通风的特点,运用网络通风理论,建立隧道复杂通风系统的计算模型.针对1号救援站防灾救援利用5号斜井送风、专用竖井排烟的纵向式通风方案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通风方案可以优化为取消专用竖井,利用5号斜井或隧道排烟,这样既减少了工程投资,又便于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软弱围岩三线大跨地铁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变形不易控制的难题,文章以深圳轨道交通工程新莲区间隧道斜井进正洞段挑顶施工为例,提出了适用于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垂直挑顶进洞的施工方法,阐述了垂直挑顶进洞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施工要点。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所提出工法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交叉口处加强支护,采用小导洞爬坡挑顶进正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2)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设置加强支护可解决因斜井及正洞断面尺寸差距大造成的施工难题;(3)小导洞爬坡挑顶施工为正洞拱架初期支护安装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正洞施工快速转换为双侧壁施工工艺;(4)交叉段拱顶围岩存在应力松弛区,通过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该工法对围岩位移控制较优。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新建铁路兰(州)武(威)复线乌鞘岭长大隧道的竖井施工实践,介绍了在软弱破碎围岩中深竖井的施工特点、难点及快速施工技术,阐述了机械化配套设备及其相关的辅助施工措施,指出了施工安全要点,可供今后类似深竖井快速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巷道式通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隧道工程建设中,利用平行导坑做为长大隧道的辅助坑道的情况日益普遍,平行相邻隧道的修建亦不时出现.针对此类双洞条件,经济合理地设计与有效地实施施工通风方案,无疑可以提高隧道施工水平.而传统的及改良的巷道式通风仍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如风机布置数量多、功率大,经常移拆风机,风流方向不易控制,存在污风循环,以及难以解决多工作面施工通风等问题.本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有平行导坑的长大隧道及平行相邻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技术的改进、完善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7月30日,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斜井平导与进口顺利贯通,这是继斜井、竖井崛砌到底进入正洞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解决了长期困扰建设者的超长斜井反坡排水施工难题,避免出现大涌水可能导致的淹井风险,为加快隧道建设、早日实现贯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雅泸高速公路大相岭隧道2#通风斜井存在距离长、断面大、坡度陡、涌水量大等施工难题,难以完全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大相岭隧道2#通风斜井各道施工工序的实践论证,合理地选择了有轨运输配套设备,建立了低压接力泵站与移动泵站相结合的排水系统.采用5 t慢速卷扬机和3×4滑轮组组成的牵引系统牵引大吨位衬砌台车.有效地解决了长距离、大倾角、曲线、富水斜井掌子面的出碴、排水和二次衬砌等问题,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减少了工程投资,拓展、丰富了斜井施工领域,对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斜井施工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向山岭重丘区发展,特长公路隧道修建数量越来越多。作为特长隧道重要组成部分的竖井,目前关于其设计施工规范相对较少,相关经验相对缺乏。文章依托山西省五台山—盂县高速公路藏山隧道竖井施工工程实例,基于正井法和反井法,对竖井施工方案、主要施工设备(反井钻机)进行了比选,并对竖井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表明:采用反井法施工隧道竖井,占地少,环保效益显著。由于出碴在隧道内,不破坏植被也不影响环境,该工艺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赖明  刘丹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5):87-89,96
在原始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等间距里程序列的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并对关角隧道6号斜井的涌水量进行了模拟预测。经检验,预测结果精度较高,对隧道工程涌水量的短期预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