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ISS土壤稳定剂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试验并结合试验路的使用情况,确定了靖边土,安塞土,西安土三种土样在最佳含水量下的ISS剂量佳用量,由此分析了ISS剂对三种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水稳性的改良效果,进而对ISS土壤稳定剂的路用性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华南地区循环湿热多雨气候的影响下,花岗岩残积土遇水极易崩解,诱发崩岗等地质灾害,对道路、桥梁等工程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常利用水泥、石灰和高岭土等固化剂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改良。为了进一步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干湿循环崩解测试仪,开展华南地区干湿循环环境下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固化剂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崩解性的改良效果,分析改良花岗岩残积土崩解机理。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条件下,改良花岗岩残积土土样崩解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表层吸水剥落阶段、饱水软化阶段、饱和稳定阶段和完全解体阶段;干湿循环作用显著增大改良土崩解速率,部分试样崩解速率可达到原来的2~3倍,添加固化剂能有效增强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崩解性,完全崩解时长增加到素土的2~6倍;基于绿化角度,掺入高岭土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改良较为合适;素土以及改良土崩解过程中,土样黏土矿物(例如高岭石)含量减少,显著降低土样胶结作用,促进土样崩解的发生;花岗岩残积土内部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匀的结构特征,使土样在崩解过程中产生吸力不平衡现象,较小的孔隙先被水填入,压缩土样孔隙内的空气...  相似文献   

3.
依据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湿陷性改良需要,制定了素土与石灰土夯扩挤密桩现场试验方案。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分析了素土与石灰土夯扩挤密桩的单桩强度、桩间土挤密效果、桩土应力比、桩土复合模量与复合地基承载力等。结果表明:素土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50kPa,桩土应力比为2.5,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能够达到350kPa;灰土桩的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为1 500kPa,桩土应力比为3.8,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能够达到450kPa。  相似文献   

4.
曾胜 《中外公路》2007,27(3):208-210
该文以某高速公路高液限土处治工程为依托,选择典型土样设计了掺加“康耐”土壤稳定剂、掺加“NCS”土壤稳定剂及掺加生石灰改良的3种处治方案,进行了改良前后的液、塑限试验、CBR试验,分析各方案的改良效果和改良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各方法的改良效果都较好。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了3种高液限土的处治方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螺旋板载荷试验,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的研究。对试验数据分析,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并对同一层土进行不同深度及不同尺寸的试验,以考虑埋深和尺寸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为设计人员提供必须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设计参数,为合理的进行地基基础设计、优化地基处理方法及基础工程方案提供依据,为编制地方标准提供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膨胀土性质及解决膨胀土路基处理的设计方案,对207国道襄阳市北段改建工程沿线膨胀土进行取样试验及土体改良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沿线土体具有弱-中等膨胀性,通过土体改良试验,分别采用包边,加设土工格栅及掺灰改良3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膨胀土路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崔晏宁 《路基工程》2022,(5):167-171
冰水堆积土具有棱角性差、级配不良、天然含水率高等特点,难以压实。基于现场踏勘与文献调研,通过方案比选,选用生石灰改良方案,并开展室内试验,研究了改良土的工程性质。结果表明:掺灰比从0增加到3%,土样液塑限含水率改变10%左右,塑性指数降低超过20,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明显改善;掺灰量每提高1%,CBR值明显提高;掺灰比在3%~4%时改良效果显著;最佳掺灰量与土的天然含水率和最佳含水率差值有关,差值为20%时,最佳掺比4%对应的施工压实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8.
对掺加三乙醇胺的水泥土进行的一年龄期实验室试验研究表明,三乙醇胺的激发作用与土质有明显关系,在某些土样中能有效提高水泥土的强度,而在另外一些土样中则没有提高强度的作用。在使用三乙醇胺作激发剂时应进行实验室室内试验以确定其有效性;在进行水泥土室内试验时,应使用新鲜的土样以保证室内试验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地基土中旁压试验机理近似于载荷试验,反映出了土体弹塑性体的受力变化特性,通过旁压试验临塑压力pf、极限压力pL两种方式可快速方便地确定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承载力特征值过程中选用合理的修正系数λ与安全系数K值,能够保证旁压试验结果应用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现通过与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查表法确定的承载力数值对比分析,适当调整修正系数λ与安全系数K,得到了较为客观可靠的旁压试验承载力特征值。  相似文献   

10.
与复合地基有关的各种技术标准中,有一些规定存在着争议。建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后不小于相对应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值;建议在使用承载力比法确定复合压缩模量后再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量时,对目前使用的天然地基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建议荷载试验时,试验结果应考虑荷载试验垫层的影响;建议在载荷试验确定各种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沉降比指标统一且与相应的天然地基的指标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刘占一 《路基工程》2016,(5):129-132
在分析水泥改良土的机理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传统的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水泥改良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泥改良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土样的抗剪强度;随着初始含水率与水泥掺入比的增加,抗剪强度均不断增加;养护时间对于抗剪强度的促进作用明显体现在养护初期阶段;土样密实度的增加,会引起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加,但对于内摩擦角而言,增加的幅度则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城市发挥绿地功能的载体,与城市宜居性、环境质量和人类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以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某大型社区为例,对绿化种植土壤和绿化用表土的主控指标(pH、含盐量、EC值、有机质、质地、入渗率和发芽指数)进行了调查分析,评价了土壤质量状况。分析结果表明,绿化种植土壤和绿化用表土含盐量大多满足要求,样品超标率低于4%;质地以壤质砂土和砂质壤土为主,无样品超标。pH、有机质、EC值超标率较高,尤其是EC值超标率高达88%。两种土壤盐碱化严重,EC值和有机质整体偏低,均需进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3.
以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研究对象,在膨胀土中分别掺入水泥和石屑、石灰和石屑进行复合方法改良,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石屑改良膨胀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膨胀土分别掺入水泥和石屑、石灰和石屑进行复合改良,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均有大幅度的提升,且水泥和石屑复合改良方法的效果优于石灰和石屑复合改良方法。在膨胀土中掺入石屑,同样能有效提高膨胀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复合改良方法与单一改良方法对比,在相同掺量条件下,复合改良方法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值远大于单一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纳米MgO对水泥路基土短龄期下的改性效果,分别对水泥改性路基土(简称“水泥土”)和1.5%掺量纳米MgO改性水泥路基土(简称“纳米水泥土”)试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UU)三轴试验。结果表明:(1)水泥土和纳米水泥土试样的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均为软化型曲线,试样表现为脆性破坏。(2)水泥土和纳米水泥土试样力学特性的提升均对围压的升高具有较好的敏感性。(3)纳米MgO的掺入对水泥土试样的峰值应力、残余应力、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掺入纳米MgO对水泥土试样进行力学特性改善是可行的,并且纳米MgO主要在于试样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商品化、系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构建一个高性能在线检测设备的主要工作量简化为测量装置的总体设计和测量程序的编制。工序间连杆综合测量仪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使得在检测精度、效率、数据处理能力和使用方便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的一个重要的本构特性。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压实黄土干化过程的土水特征曲线,讨论了干密度对压实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和不同压实度的压实黄土的非饱和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干密度的压实黄土进气值不同,较大的干密度土体进气值较小;干密度对进气值以后的曲线斜率有很大的影响,干密度较大的压实黄土储水系数较小,非饱和导水率也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兰渝铁路盖家阴山滑坡为例,进行了滑带土大型直剪试验,讨论了滑带土的c,φ值随含水率变化规律.通过传递系数法进行了滑坡稳定系数对强度参数c,φ值和地下水位变幅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内摩擦角φ基本呈线性减小,黏聚力c呈现先增加而后又逐渐变小的特征;滑带土黏聚力c每降低1 kPa,稳定性系数将减小0.01~0.02;内摩擦角φ每降低1°,稳定性系数将减小0.07~0.09;在降水和地震条件下,当水位变幅系数δ大于0.53时,滑坡体将会发生蠕滑变形,甚至是失稳滑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雅安地区过湿土掺加石灰、水泥和EN-1土壤固化剂后,对其含水量的损失规律和工程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种改良土的工程性质与外加剂掺量、素土含水量以及龄期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将各种改良土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水泥的改良效果优于石灰,配合新型的EN-1固化剂后的改良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胡瑞青 《隧道建设》2018,38(12):1957-1965
土与地下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易发生错动滑移,会对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为确保隧道的长期安全性,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围岩和埋深条件下土-结构接触面对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横向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土质条件的提高,无论土-结构接触界面有无考虑错动滑移情况,隧道衬砌结构的轴力极值均显著增大,而剪力和弯矩极值均显著减小,且由土-结构接触界面错动引起的隧道衬砌结构动内力变化幅度显著减小; 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由土-结构接触界面错动引起的隧道衬砌结构动内力变化幅度逐渐减小。2)考虑土-结构接触界面错动滑移时,随着土质条件的提高和隧道埋深的增加,隧道衬砌各部位水平滑移量均逐渐减小。3)当隧道围岩条件较差或埋深较浅时,隧道衬砌结构的横截面抗震设计应充分考虑土-结构接触界面对隧道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