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以云南省S11曲靖至砚山公路曲靖(麒麟区)至师宗段工程土建二合同段K13+290~K13+520段软基路堤滑移为例,介绍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其滑移情况,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路堤填筑过程中路堤开裂、滑移原因,提出并采用坡脚抗滑桩加固.结果 表明:碎石桩不能有效提高软土路基抗剪强度;右侧坡脚下部外侧含软塑状有机质土尖灭体加大路基右... 相似文献
3.
由于管桩复合地基具有质量易于保证、工期短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但其设计理论尚不成熟。在分析研究管桩复合地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管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该种方法计算广梧高速公路某监测断面的沉降与实测沉降的对比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基本满足工程需要,可以用于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采用现行规范设计路堤下粉喷桩复合地基时存在的不足,并通过现场实测及有限元计算,讨论了采用粉喷桩处理饱和黄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载荷板尺寸、基础刚度及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载荷板尺寸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综合考虑各因素后,建议载荷板大小取两桩复合时所对应的尺寸;减小基础刚度有利于桩间土体承载力的发挥;桩体的存在有利于桩间土体承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路堤下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路堤下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较大的主要原因 ,包括处理的软基深度过大、设计参数选取不合理、采用刚性基础下搅拌桩的设计理论等 相似文献
6.
7.
8.
9.
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对水泥土挤密桩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在整个加荷过程中单桩以及单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桩身应力及桩身位移),同时分析了桩端土模量和褥垫层厚度及其变形模量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研究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阻力发挥机制,将桩侧摩阻力分为塑性区与弹性区,并假设了其折线形分布模式,根据中性点、桩土界面屈服点以及桩端处的桩土相对位移条件,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控制代数方程组,同时引入"等沉面模型"考虑路堤土拱效应,根据路堤与桩土加固区的变形协调,最终建立了路堤荷载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采用某工程实例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表明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准仪观测以及传感器监测等方法对高水位条件下低路堤路基的湿度、土压力及沉降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土体湿度、土压力及沉降受周围环境、气候条件及周边土体影响,平衡时湿度接近30约为30%,5个月后土压力趋于稳定,土压力值约为22.7 kPa,8个月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沉降值约为8.34 mm.低路堤路基技术在应用时应做好隔水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拉格朗日差分法,结合上海软土地区防汛墙堤防工程,进行了抗震稳定性分析,分别对地面地震反应的放大效应、作用于结构上的动土压力及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的抗震稳定性给出了评价和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软土路基深层钢花管压浆后,浆液与软土地基构成的复合地基对提高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软土地基压浆的设计思路及压浆工艺,并从注浆理论方面对软土地基压浆参数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路基钢花管压浆的改进方向,为其他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软土地基低路堤内部应力应变状况,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荷载作用、不同土基强度以及不同的硬壳层厚度对低路堤内部的应力应变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横向的应力应变分布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路堤设计,利用人工硬壳层等措施可以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2021,34(3):1-49
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桥头深厚软基经CFG复合地基处理后,能满足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对高填方桥头路基尤其有效。CFG复合地基的施工实践表明:振动沉管法施工CFG桩的挤土效应明显,影响范围可达2.5m。地基处理前后原位测试结果和施工期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的观测结果表明:CFG复合地基对软黏土地基的加固起到了效果,地基土强度明显增强,施工期加载快但地基沉降速率小,保证路基稳定性的同时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不仅要保证基坑内能正常作业安全,而且要控制基底及坑外土体移动,保证基坑附近建筑物、道路、电力设施等的正常运行。甬江特大桥D3承台毗邻防汛大堤、施工便道、变压器。该文介绍了其深基坑施工技术,结合地质、水文勘察,对基坑支护、开挖及降水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并通过方案比选和专家论证,积极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深基坑施工工程质量和防汛大堤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以广州地铁14号线的工程为例,对地铁高架桥与地下隧道衔接处路基过渡段设计进行研究,论证了路基过渡段的结构形式、填料设计、整体道床地基加固处理比选等,并对过渡段路基的工后沉降、CFG桩承载力进行检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