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工程监理在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做好高速公路的监理工作,应该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公路建设项目预备阶段的控制,主要包括试验数据的审核,施工工艺的考虑,测量成果的复核。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事后控制主要是对工程结束后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滑模控制、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以及PID控制三种控制理论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设计了车辆稳定性控制器,并进行了控制效果的仿真分析和比较。就控制策略而言,单独控制质心侧偏角、以及对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进行联合控制,在车辆运行的大多数工况下,控制效果要优于单独控制横摆角速度;就控制理论而言,滑模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应用性。由于稳定性控制器应重点对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的车辆进行控制,针对研究对象的运行工况,滑模控制下的质心侧偏角控制和联合控制策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技术影响到变速器使用性能,介绍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变速器控制中的应用,如换档点控制,变矩器闭锁离合器控制,换档质量控制,适应性控制,模糊控制,容错控制等理论。  相似文献   

4.
石建军  赵箐  陈静 《交通标准化》2011,(22):123-129
交通控制一般分为交通系统控制和交通行为控制,其中交通行为控制涉及人的行为控制,是交通控制研究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行为控制的概念和方法,概括道路交通行为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对行为的研究方法,分析交通行为控制的对象及其特点属性,以"交通人"表达特性,承载假设和特点,同时在归纳行为过程及对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对行为的可控性进行探讨,并根据交通行为控制的六项原则,最终提出交通要素控制、交通行为约束和通行行为控制三大类交通行为控制方法,这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交通堵塞,基于人工智能的强化学习理论,提出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强化学习单点入口匝道控制方法(RLRM)。基于6个仿真实例,分别计算了平均速度、平均密度、流出交通量与旅行时间,比较了无控制、定时控制与RLRM控制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交通量较小的实例1中,以旅行时间为评价指标,定时控制与RLRM控制的交通阻塞缓解率分别为-6.25%、-9.38%,几乎没有控制效果;在交通量变大的实例3中,以旅行时间为评价指标,定时控制与RLRM控制的交通阻塞缓解率分别为-8.19%、3.51%,匝道控制有一定效果,RLRM控制略优于定时控制;在交通量最大的实例6中,以平均速度、平均密度、流出交通量与旅行时间为评价指标,定时控制的交通阻塞缓解率分别为8.20%、0.39%、18.97%与23.99%,RLRM控制的交通阻塞缓解率分别为18.18%、3.42%、30.65%与44.41%,RLRM控制明显优于定时控制。可见,交通量越大,RLRM控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工期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中传统的三大控制,其中工程成本控制作为三大控制之一,是施工项目成败与否、盈利与否的关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减震控制地震反应的影响,推导了多点地震动输入下的大跨桥梁减震控制计算方法,以一座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为实例,在桥塔和桥墩处设置阻尼器,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行波输入下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斜拉桥的减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比较缓和地控制桥梁的地震反应,而被动控制则急剧地控制桥梁的地震反应,因此,要慎用被动控制;行波效应对无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斜拉桥的桥塔均具有很小的不利影响,仅使桥塔内力增大约10%,对主梁均具有显著不利影响,使主梁内力增大近8倍;行波效应对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减震效果的不利影响很小,没有出现明显的控制效果变差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工程质量控制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而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主要从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阐述了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为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桥梁施工控制方法分类及不同桥型控制对策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已经越来越受到桥梁建设者的重视,但是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控制中的问题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针对不同的桥型选择合理的控制思路,是控制成功的关键.以几种桥型控制实践为例,介绍了桥梁施工控制分类方法,并对不同桥型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稳拌和站计量及控制做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集料比例,水泥剂量的含义。分析了影响配合比的各种因素;介绍了拌合站控制的两种方式: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分析了如何更准确的控制拌合站参数,更精确的接近配合比设计。介绍了集料比例的控制,集料质量的控制,水泥剂量控制,混合料含水量的控制。并对如何标定和控制拌合站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工程质量控制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而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主要从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阐述了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为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工程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也是监理工作的中心目标。根据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质量控制系统过程可划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事前控制、施工阶段的事中控制和工程验收阶段的事后控制。上述三个阶段的控制缺一不可,但相对而言其控制重点应放在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监理工作的程序也应体现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的要求,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控制延误和干扰延误角度对信号交叉口右转控制前以及控制后不同控制方式下的行人和右转机动车平均延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右转控制设置条件及控制方式选择条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得到了右转控制设置及控制方式选择的行人和右转机动车,临界流量。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行人和右转机动车流量下选择合适的右转控制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行人和右转机动车的延误。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感应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交通感应信号控制是一种重要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目前被国内外许多中小城市广泛应用。简略介绍了传统的感应控制方法,重点论述了基于绿时有效利用率的感应控制、基于模糊控制和绿时有效利用率的全感应控制、具有相序优化功能的全感应控制等几种改进的感应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控制过程及线圈安装位置,分析了各种感应控制方法的延时策略。分析了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信号控制的优缺点,最后对感应信号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持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提出了控制前轮制动轮缸压力差的控制方法.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过程分为首次控制和常规控制,首次控制在保证车轮不抱死的情况下,利用前轴两侧轮速差辨识路面;常规控制根据辨识结果,在单一附着系数路面下采用前轮增压同步控制,后轮独立控制,在分离附着系数路面下采用前轮修正低选控制,后轮独立控制.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试验方法和流程,在试车场进行了4种典型路面上的制动试验,试验过程中车辆的方向盘修正角在2 s内均小于30,远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120,表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公路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即工程造价勘察设计阶段全过程控制、招投标阶段全过程控制、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控制、竣工结算阶段全过程控制,将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满足业主的规定限额,真正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多方面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介绍小西湖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思路、方法和执行过程,以及自适应控制思路在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应用ANSYS5.6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小西湖斜拉桥进行施工控制模拟计算,通过小西湖大桥控制的数据证明自适应施工控制方法是较理想的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7):216-217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阐述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与费用控制三大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做好项目招投标、合理组织项目施工等几条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措施,旨在为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脉系统,是企业通过高质量的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根基依赖。本文从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模型出发,探究了从工程预算到偏差控制的项目成本控制理念,并且从寻求能够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效途径出发,提出了采用阶段性成本控制工作转化来优化成本控制主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感应控制方法是一种适合交叉口交通量随机变化比较大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文章以单个交叉口为研究对象,运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并分析比较在不同时段下,实施全感应控制与定时控制方式后的各项交通信号控制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与定时控制相比,全感应控制在不同时段下的各项交通信号控制性能指标均有所改善:高峰时段,全感应控制的平均行程时间改善了4.26%,平均延误时间改善了15.6%,平均停车次数改善了1.3%,平均排队长度改善了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