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舰艇隐身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舰艇隐身技术已成为国外军舰防护技术发展的主流。国外已研制和装备了各种隐身战舰,舰艇隐身技术日趋成熟。舰艇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声隐身、磁特性隐身和光电隐身等,本文对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付伟 《国外舰船工程》2002,(4):15-18,22
舰艇隐身技术已成为国外军舰防护技术发展的主流,国外已研究和了各种隐身战舰,舰艇隐身技术日趋成熟。舰艇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声隐身、磁特性隐身和光电隐身等等。  相似文献   

3.
舰艇隐身直接影响敌雷达的探测能力,是提高其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舰艇雷达隐身效果的评估问题,提出了舰艇雷达隐身能力指标和雷达对隐身舰艇的探测能力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依据这些模型建立了一种舰艇隐身影响雷达探测能力的分析方法,举例演示了所建立的模型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对舰艇隐身设计的作战需求论证和隐身舰艇的作战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涛 《舰船工程研究》1999,(3):21-23,39
舰艇隐身包括雷达波隐身、声隐声、红外隐身、光隐身等,隐身技术已成为现代战斗舰艇重要的性能指标。介绍雷达波隐身的基本概念,探讨在水面舰艇设计中,如何采取措施,控制舰艇的雷达动向截面(RCS),提高水面舰艇的雷达波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5.
雷达隐身技术在水面舰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探测水面舰艇的雷达性能不断提升,严重威胁了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世界各军事大国正在研究如何将雷达隐身技术应用于水面舰艇。通过文献调研和动态跟踪发现,水面舰艇主要面临4类雷达探测威胁,而未经过隐身设计的舰艇的雷达散射截面很大。舰艇经过隐身设计后,在作战中能缩短敌方雷达探测距离,降低敌方目标识别能力,有效增强干扰效果,具有很强的战术意义。目前,水面舰艇主要通过精确的外形设计和隐身材料2种技术途径实现雷达隐身。  相似文献   

6.
无人艇高度雷达波隐身是其综合生命力的重要支撑,同时其雷达隐身实施复杂程度远低于大型舰艇,仅从外形隐身设计、隐身材料应用两方面开展无人艇雷达波隐身控制,即可实现无人艇的高度雷达波隐身要求。本文从高度雷达波隐身无人艇面临的雷达波隐身威胁、隐身关键技术、隐身适用性三方面开展探讨,为无人艇雷达波隐身需求研究、隐身性能实现、隐身作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1973的海上战争期间,以色列海军综合使用了隐身,假目标及电子战的战术,取得了作战胜利。这种实战揭示了隐身设计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舰艇隐身性,很多舰艇采取了降低特征信号,加强船体设计,采用雷达波吸收材料及光电前视红外雷达,提高反潜战效果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舱面武器电子设备的结构遮蔽隐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隐身性是现代舰艇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而舱面武器电子设备是制约舰艇隐身性能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舱面武器电子设备的RCS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舰艇总体设计角度对结构遮蔽这一隐身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几类常见的设备较为具体地提出了遮蔽方法。  相似文献   

9.
具有优良耐波性和隐身性的舰船是当前世界各海军强国舰艇平台技术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以往舰艇的雷达波隐身设计主要是对上层建筑和舰面设备进行外形隐身设计,对主船体很少进行雷达波隐身设计,主要是因为主船体的隐身设计可能会影响其航行性能。为进一步提高舰船的隐身性和耐波性,本文以几千吨级舰艇为对象,在对船体进行隐身设计的基础上,以深V船型作为设计船体水线以下部分的基础线型,通过对底升角、首部吃水、尾部形状、长宽比和底面的凹凸进行优化,对比在不同情况下的耐波性和阻力,对船舶运动及水动力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未来隐身水面舰艇的高耐波性船型。  相似文献   

10.
重视舰艇隐身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艇隐身性是将低可探测性技术全面地应用于舰艇的从研制到使用的全过程,它已成为未来战斗舰艇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本文将简述舰艇研制中雷达、红外、声、光、磁和电磁辐射等隐身性应的问题,讨论如何将系统工程方法应用于隐身性设计及其设计和作用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某三体舰船外形雷达隐身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舰船外形雷达隐身设计的原理及方法,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隐身单体舰艇,对某三体舰船进行外形雷达隐身优化设计,提出某三体舰船外形雷达隐身设计方案;通过分析舰船RCS值计算方法,利用微波仿真软件CST来计算雷达散射截面积,对舰船隐身优化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舰艇外形雷达隐身设计特征面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德庆  常少游 《中国造船》2008,49(2):113-120
研究了舰艇外形雷达隐身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典型舰艇外形雷达隐身性能的设计,进行舰艇不同截面外形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比较的重要性,进而提出考虑隐身性能综合评价的特征面法。以“海影号”为算例,验证了设计中所采用RCS分析法的可行性。论述了全船外形隐身设计的优越性和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考虑雷达隐身性能要求的舰艇外形截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艇雷达隐身性能设计是舰艇生命力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其作战效果。舰艇雷达隐身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外形隐身设计,而舰艇主要截面在雷达波各入射角下的雷达散射截面的大小将决定舰艇整体隐身性能的优劣。本文在介绍雷达隐身性能分析常用数值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通过对不同截面外形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进而得到隐身性能较好的截面外形的设计方法。文中还进行了全船隐身设计和分析,并与常规设计相比较,验证了外形截面隐身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雷达隐身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水面舰艇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现代探测与导弹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舰艇自身防御难度也加大了,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的应用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文章以对水面舰艇RCS及雷达隐身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构建了水面舰艇雷达波隐身设计体系,并重点探讨了外形隐身与雷达吸波材料隐身两种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技术,以期为水面舰艇的雷达波隐身设计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舰艇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在现代战争中发展舰艇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几种舰艇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的性能及其特点,论述舰艇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某型舰艇反潜作战为背景,建立了动力装置隐身性的模糊多目标评估模型,讨论了各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分析得出了本型舰艇在执行反潜任务时动力装置各组件对舰艇隐身性的影响排序,以此为基础,给出了该型舰艇动力装置的使用建议,该模型同样也适合其他类型舰艇以及舰艇不同组件的隐身性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海军对舰艇隐身性的研究由来已久,从美国的“海幽灵”号到瑞典的“斯米盖”号,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海军编制中服役的真正能称得上隐身舰艇的,到目前为止只有法国的“拉斐特”级护卫舰。“拉斐特”舰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各国海军对隐身舰的兴趣,他们在各自的隐身舰艇研制计划基础上,加强隐身设计研究,估计在21世纪(至少在上半叶),隐身舰艇将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8.
小型舰艇外形隐身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远程探测手段的日益更新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的不断发展,舰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不断提升,隐身能力已成为舰艇必备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担负特种作战任务的小型舰艇来说,因其本身空间、重量的限制使得其自身的防卫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又必须经常在高危险区域执行任务,因此对于隐身技术的需求也更为迫切。目前,水面舰艇提高隐身能力的方法十分有限,主要以同时采用低雷达反射面积(RCS)的外形和涂敷吸波材料(RAM)的方法来达到减小自身RCS值的目的。由于小型舰艇受到其自身条件的约束,无法承受由于涂敷吸波涂料而增加的额外重量,因此主要采用的隐身措施就是外形隐身。以某小型舰艇的外形RCS模型试验为例,浅析小型舰艇在外形隐身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隐身性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作战方式,并已成为我们许多主要武器系统的一个关键性的性能参数。讨论了隐身性对下一代水面舰艇的重要性。首先对隐身性作出定义并介绍基本概念,然后讨论它对敌方杀伤链的作用。举例说明隐身性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舰艇的生存力和改善任务执行效率。同时亦介绍包括对辐射有源传感器的需求、费用和脆弱性等问题在内的反对隐身性的观点。对下一代水面舰艇来说,问题不是要不要隐身性,而是要有多强的隐身性。  相似文献   

20.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雷达兼具隐身与反隐身双重特性才能在战场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从最近几场战争的实践表明,在综合电子干扰的支援下,具有隐身目标特性的反辐射导弹或高速飞机,采用低空或超低空飞行战术对雷达进行攻击,对现代雷达构成致命威胁。因此,讨论雷达在综合电子战环境下实现隐身和反隐身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