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施有志 《水道港口》2007,28(5):373-377
在强夯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内部将引起孔隙水压力的迅速增长,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的大小以及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体加固效果的好坏,尤其是对饱和软粘土地基。在信息化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还可用来控制夯击相邻遍之间的间隔时间。文中浅释不同土质的孔隙水压力产生和消散机理,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在强夯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响应的规律,进一步了解强夯的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长期动力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振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Ariake饱和软粘土动三轴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一种计算软粘土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残余应变的模式,井将计算得到的结果与不排水和部分排水情况下室内试验所观测到的循环加载导致的孔隙水压力及残余应变进行比较,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软粘土振陷问题的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井结合实例,分别对不同构筑物在长期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陷问题作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原位监测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等压固结状态下的动孔隙水压力模型,为相关饱和软粘土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长兴潜堤后方滩涂圈围工程,对深水斜坡堤筑堤中孔隙水压力监测技术进行研究。讨论水下设备埋设保护、电缆引线、水下通长袋压载等在孔隙水压力监测中的破坏性影响,并结合筑堤施工工序改进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案。以该工程中断面4和断面14为例,探讨施工加载中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的采集步骤,综合分析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新方案应用于深水斜坡堤筑堤中可获得准确的孔隙水压力监测值。  相似文献   

5.
于浩 《中国水运》2014,(9):368-369
利用某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施工过程中实测资料的分析和理论研究,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条件下各深度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探讨,以分析在该压力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为设计与施工中的有效加固深度及加载速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饱和软粘土的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饱和软粘土的“Φ=0”总强度特性和挡土墙后破裂楔体极限平衡原理,作者提出了有别于经典的库仑和朗金理论的适用于天然饱和软粘土的土压力数解方法。由于避免了软粘土”内摩擦角“的不确定性,文章提出的方法更适合于承受天然饱和软粘土土压力的挡土结构。  相似文献   

7.
姜海青 《水运工程》2013,(3):195-198
在用真空预压法进行软基处理过程中,对于真空预压引起的竖向、水平向影响范围的大小往往决定着软基处理的成败。为此,以江门新会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大面积软基处理工程为依托,通过在加载区内进行表面沉降、各 深度真空度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在区外进行表面沉降、水平位移等数据观测的方法对整个真空加载过程进行定期数据采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真空预压法加固大面积软基工程中真空荷载影响范围,可在处理效果和对周边影响方面为珠三角地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可靠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工程中常用的监测手段及监测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综合运用表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等手段,控制施工加载期的加载速率和荷载维持时间,确保施工期的安全性,并通过量测数据进行固结度计算和工后沉降的估算,以期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可供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珂 《水运工程》2018,(9):173-176
近海地区的地下水位会随着潮汐波动。通过对位于软基处理有效加固区和水位变动区的土体进行实地监测,研究水位变动对土体表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处理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水位变动区的土体孔隙水压力消散不完全,退潮引起水位下降,土体排出水分时会形成暗涌,掏走土体中的小颗粒,削弱土体稳定性和强度。因此,在相关工程中应考虑场地水位变化,可以在场地红线处推填形成围堰并布设黏土密封墙、打设钢板桩或在场地边缘和中间均匀布设降水井等,避免地下水位变动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庞亮 《中国水运》2014,(3):319-321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的充填袋斜坡堤施工中进行了孔隙水压力观测,其目的是计算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状况,从而得知淤泥层中孔隙水排出和消散状态,推算土体的压缩和固结状态。因连云港地区潮位变化大,超静孔隙水压力值的计算受其影响无法直接运用,文中结合该工程某围堤标段施工进行了孔隙水压力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及前人经验总结,得出适用于本工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值修正方法,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翟焕明 《水运工程》2017,(S1):105-108
为保证防波堤施工过程中堤体地基和结构的稳定性,设置堤体沉降监测、戗台沉降监测和堤体孔隙水压力监测3个观测项目。结果显示:在施工初期,由于施工速度快、加载间歇短,造成地基出现瞬时沉降过大;堤体成型后,各监测数据区域稳定,变化速率缓慢,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高。根据堤体实测沉降数据,通过双曲线法计算的土体固结度较高,地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临水船闸基坑由于需要提供坑内较大作业空间而较多地采用重力式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支护结构,基坑外侧常采用钢板桩作为临时的挡水围堰。针对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过程对钢板桩围堰产生位移过大的问题,以某船闸基坑为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对于钢板桩临时围堰的影响,分析钢板桩围堰变形过大的原因。通过现场孔隙水压力试验得出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土体孔压在深度和宽度上的变化规律和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并提出一种钢板桩围堰变形过大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可为类似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压旋喷桩施工引起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以某滨海区域一工程现场试验为基础,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高压旋喷桩施工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处的土体孔隙水压力沿径向基本呈对数衰减,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大体上呈递减趋势,局部出现拐点,有覆土情况下的有限元计算值更接近实测数据,深层有限元计算方法得出的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且随着深度减小误差增大,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孔隙水压力也增加。  相似文献   

14.
王千星  龚晨  付予 《水运工程》2020,(6):188-193
为了解富水软弱地层沉桩过程中桩周水土压力变化规律,进而指导现场施工,开展沉桩过程中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桩周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显著增长;孔压占比超过60%,最高达88%,易引起桩周有效应力损失,降低桩身稳定性;沉桩对桩周土压力影响范围较广,本项目实测中水平向影响范围为20倍桩宽;深度方向桩端距测点30倍桩宽开始影响孔隙水压力,距离10倍桩宽内影响显著增加;水土压力7 d后即可下降48%。在现场施工中,应通过控制沉桩速率、改变沉桩顺序等方法减小桩周挤土和孔压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强夯法加固复杂地基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锦雄 《水运工程》2005,(9):106-109
结合蛇口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强夯试验区现场试验成果,分析在夯击过程中周围土体的变形特征、以及超孔隙水压力随距离、深度、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对试验区加固效果进行分析,修正设计施工参数,指导大面积的强夯施工。  相似文献   

16.
海床破坏同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波浪水槽试验,对波浪作用下沙质底床的孔隙水压力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中观测了不同波况条件下自由底床和有抛石基床防波堤的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结果分析表明,土体孔隙水压力受波高、周期、水深、泥沙粒径、沙床厚度的影响较大,建堤后,底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会增大;堤中断面以前海床中的孔隙水压力均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面变形、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了强夯施工时地基的有效变形率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夯点的分布情况,以及强夯作用下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从而进一步找到了孔压增量与夯点距离的关系、孔隙水压力与深度的关系,及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并通过试夯验证和确定设计技术参数,施工后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处理排水固结后地基对消除粗粒料过大的孔隙比、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残余沉降和差异沉降都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单桩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不同边界条件,将作为力源项的动孔压增长率表达成为深度z与时间t的函数,利用分离变量法和Green函数给出了动静荷载耦合作用下碎石桩复合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长消的一般性解析解。通过工程算例,对地震期碎石桩复合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期复合地基中孔压比的分布规律沿深度方向不同,中部孔压比较大,上、下部孔压比较小;碎石桩的径向排水效应十分明显;碎石桩排水效应的影响程度沿深度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9.
结合广州港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设计,分析了密实饱和砂土在打桩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点,提出了重锤低打增加锤击频率、连续不停锤以保持桩周土较高孔隙水压力、减少桩周土侧摩阻力、增加桩打入密实砂层厚度的设计施工方法,并重点针对该工程3种不同码头结构形式交叉衔接段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尤其对重力式和板桩结构的衔接提出了新颖的U型对接倒滤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