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铰接系统技术逻辑安全 在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公交线路上,人们总会看到铰接式客车在运行.铰接式客车因为其投资少、运量大,可以有效地缓解高峰期时的交通压力,投入运行的铰接客车在不断地增加.近20年来运行在各个国家的铰接客车综合性能在加强,车辆密封性在提高,车厢噪音在下降,平均车速在上升,乘客舒适度在提升,这些都是普通乘客可以感觉到的.但作为运营公司和专业人士,可能还需要更多地来关注铰接系统在安全方面的改善,铰接客车上的铰接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归纳起来有几种不同的结构型式,不同的结构就会体现出不同的技术逻辑安全.  相似文献   

2.
虚拟轨道列车以胶轮替代传统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在普通公路上行驶,其车体承载结构所受载荷条件、运行工况与传统运行在钢轨上的轨道车辆车体有着明显不同.为研究基于轻量化前提下适应虚拟轨道列车的车体结构型式和可靠性校核方法,对公交客车车身结构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并结合公交客车和有轨电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虚拟轨道列车车体结构的设计原则和结构选型建议,并对虚拟轨道列车车体强度校核方法给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虚拟轨道列车以胶轮替代传统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在普通公路上行驶,其车体承载结构所受载荷条件、运行工况与传统运行在钢轨上的轨道车辆车体有着明显不同.为研究基于轻量化前提下适应虚拟轨道列车的车体结构型式和可靠性校核方法,对公交客车车身结构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并结合公交客车和有轨电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虚拟轨道列车车体结构的设计原则和结构选型建议,并对虚拟轨道列车车体强度校核方法给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营运生产的基本任务就是安全、迅速、方便、准点、舒适地运送乘客,因此,运能与运量相适应乃是组成线路运行生产,使之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确保营运服务质量的基本原则。论文从运能与运量的数量关系式、营运成本与车厢满载程度及运能配备的最小控制值三个方向来分析探讨运能与运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1公交车辆噪声种类 城市公交车辆在运行中所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机械传动、空气动力和电磁三部分。从结构上可分为发动机噪声、底盘噪声、电器设备噪声和车身噪声。其中发动机噪声约占车辆噪声的1/2以上。因此发动机的减振、降噪成为汽车噪声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黄智堂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96-98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营运生产的基本任务就是安全、迅速、方便、准点、舒适地运送乘客,因此,运能与运量相适应乃是组成线路运行生产,使之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确保营运服务质量的基本原则。论文从运能与运量的数量关系式、营运成本与车厢满载程度及运能配备的最小控制值三个方向来分析探讨运能与运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上海地铁一号线运行高峰时乘客十分拥挤,客流与运能的矛盾非常突出.重要原因之一,地铁一号线车站站台长度(除上海南站外)、停车库、大修厂、牵出线等设备设施,均按列车8节编组设计,而现行列车只按6节编组运行,从而设备设施利用不足,运能明显下降.若按设计8节车辆编组运行,即使按现行运行图运行,也可提高运能三成有余,从而可大大缓解高峰拥挤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车辆在不平路面上的行驶平顺性,减小车身所受扭转载荷,提出了一种四角互联空气悬架系统.基于工程热力学和车辆动力学理论,构建了带四角互联空气悬架的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搭建试验台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以20 km/h的速度行驶在对扭路面时,与传统空气悬架相比,四角互联空气悬架可使车身加速度、侧倾角和车轮动载荷分别改善22.5%,24.2%和16.3%, 并消除27.8%的车身扭转载荷,但悬架动行程增大20.6%;连接管路内径在0~10 mm范围增大,互联效果越显著,当车速在10~60 km/h范围时,四角互联空气悬架能有效提升车辆隔振性能,且车速在40 km/h以下消扭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统计方法,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输产品开始从数量到质量转变,铁路的运能和运量已逐渐转移到产品的结构、质量和价值之中。因此,其运能与运量的统计方法也应随之予以改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快速公交、有轨电车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二者都属于中运量公共交通,运营速度、运能均比较接近。通过对比二者的适用性,并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为规划、决策、设计提供借鉴。一、国内发展概况1.国内快速公交发展概况快速公交(bus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以大容量、高性能公共汽电车沿专用车道按班次运行,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