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30·60"的双碳目标后,2021年11月,我国先后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和自主贡献.交通运输是仅...  相似文献   

2.
铸铁焊补,较为困难。我们采用加填充材料的碳弧焊接法进行铸铁焊补工作,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铸铁填料碳弧焊原理和特点铸铁填料碳弧焊是把定量的经过配方的填料预先放进焊补区接头处,使用普通直流焊机或交流焊机,用碳精棒或石墨棒作  相似文献   

3.
MARPOL公约附则Ⅵ修正案第4章国际航运碳强度规则能否有效实施关乎国际航运降碳前景.目前IMO从技术和营运两方面着手降碳,未来市场措施也会落地.为深入了解该规则,保证其有效实施,确保相关方顺利完成履约工作,基于2021年6月通过的MARPOL公约附则Ⅵ修正案(第MEPC.328(76)号决议)的完整综合文本,围绕第4...  相似文献   

4.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18年通过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国际海运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愿景.水路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水运领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是加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二聚氰胺和三聚氰氯为原料,CTAB为碳源,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合成出石墨相氮化碳纳米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对材料的晶相、形貌、元素结构以及光吸收性质进行详细分析.以氙灯为光源,考察了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可采用CTAB对溶剂热合成氮化碳的过程进行调控,合成出碳掺杂的氮化碳微球,聚合度随碳掺杂量的升高而下降.含碳量的增加未改变氮化碳的半导体结构,同时促进了对可见光的吸收.适量碳掺杂量的氮化碳能够加速对有机染料(玫瑰红B和甲基橙)的光催化分解速率.机理研究表明,此类催化剂对有机染料的分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是超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6.
碳关税的深层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飞 《中国船检》2009,(7):70-73
突然间,碳关税成了热门话题. "碳关税"概念的重新抛出,似乎表明美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传统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然而,美国的做法却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原因何在?绿色外衣下隐藏着什么样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分析国际海事组织(IMO)给出的船用含碳燃料碳转换系数的合理性,基于文献阅读法,追溯IMO碳转换系数的相关决议和提案,分析碳转换系数计算方法,发现IMO碳转换系数存在所采用的碳、氢、氧原子量近似值不统一,基础数据源未更新等问题,其会影响到国际海运碳排放精度。针对上述问题,修正了船用含碳燃料碳转换系数;计算得到IMO未给出的乙烷、生物汽油/柴油的碳转换系数;提出了适时修订船用含碳燃料碳转换系数的IMO提案,我国在引用IMO碳转换系数作为国内碳排放核算系数时应审慎对待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虎 《船舶工程》2022,(11):76-78+161
针对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将交通行业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碳达峰的方式、所占比例和所处地位作为立足点,阐述电动船舶对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分析当前我国电动船舶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该研究为实现交通行业“双碳”目标提出的路径图可供对交通行业的整体布局(各种运输方式占比)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碳和氧元素作为地层中石油和水的指示元素,向地层发射中子脉冲束,中子与碳、氧原子发生核反应产生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通过对伽马射线进行能谱分析,能确定地层中的含油饱和度,监测石油产量,并在套管井中确定油层位置,为石油开采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文中介绍了快中子非弹性散射能谱测量原理,基于该原理的碳氧比能谱测井方法及其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碳强度指标是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中的核心问题。结合最新的国际航运碳强度规则,介绍两类碳强度指标,阐述船舶CO2排放量和运输工作量的各种计算方法,重点探讨不同碳强度指标的计算问题以及各种指标的应用场景和利弊。最后对未来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齐可仁 《水运管理》2023,(2):11-14+42
在当前全社会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为探索苏北运河碳中和的实现路径,通过碳足迹追踪计算,分析苏北运河碳排放构成和减碳潜力。通过分析可知,苏北运河在航行船舶、岸电建设及日常生产运营方面的减碳潜力较大,可采取多项措施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应加快建立碳核算机制并制定相关法规标准,加强科技创新和宣传力度,期使苏北运河碳中和目标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碳达峰""碳中和",最近这两个频繁刷屏的热词,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CO2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先行领域,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从中国交通新闻网获悉,2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进行部署。李小鹏要求,以交通运输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以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利用水平为基础,以优化交通运输用能结构、提高交通运输组织效率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硬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循环、倍率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石墨烯包覆改性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存在引入了更加丰富的孔道结构,有效地改善硬碳材料的导电性,提升电子传导效率。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石墨烯/硬碳复合材料(HC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以及循环稳定性:在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分别循环2000次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3.8%和24.2%。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脱碳进程,A.P.穆勒-马士基(A.P.Moller-Maersk)宣布将于2023年启用以甲醇为燃料的支线集装箱船舶,向客户提供更多碳中和产品,并为燃料供应商提供激励,以扩大新型燃料的生产。此外,马士基表示,未来,所有自有新建船舶都将能使用碳中和燃料。伴随技术进步,客户对可持续供应链需求日益增长,在此快速推动下,A.P.穆勒-马士基将在2023年推出全球第一艘碳中和集装箱船舶,比此前计划在2030年实现该目标提前了七年,此举将加快海事运营领域的脱碳速度。马士基所有未来自有新建船舶将使用双燃料技术,能够实现碳中和运营或采用标准的极低硫燃油(VLSFO)运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碳/玻混杂夹层板结构可有效提高船用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的刚度及强度。为探讨其耐撞击损伤及柔性层表面覆盖防护特性,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方法]采用落锤法对碳/玻混杂夹层板、玻璃纤维层合板以及碳/玻混杂+单侧贴敷橡胶复合板等3型平板的低速耐撞击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对3型结构撞击载荷作用下的宏观损伤形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一阶模态阻尼比以评估3型平板的损伤程度特征规律。[结果]结果表明:相同冲击能量作用下,玻璃纤维层合板的损伤区域沿厚度方向呈现较为规则的圆台形,而碳/玻混杂板的损伤区域主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层间分层,并集中于碳纤维层与玻纤维层界面处;玻璃纤维层合板的层间损伤面积普遍小于碳/玻混杂夹层板;随着冲击能量的递增,冲击损伤程度的增加对碳/玻混杂夹层板一阶模态阻尼比的影响低于玻璃纤维层合板;单侧贴敷橡胶对碳/玻混杂板的防护作用随着冲击能量递增而减弱。[结论]研究结果为碳/玻混杂夹层板广泛运用于船舶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检》2008,(10):76-76
据悉.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示范项目,于日前在德国一家燃煤发电厂开始运转。该示范性试验项目建于德国北部SchwarzePumpe发电厂旁边.每年将捕获10万吨二氧化碳.随后将之压缩.埋藏在枯竭的Altmark天然气田表面以下3000米的地方。该气田距离发电厂大约200公里。示范项目耗资7000万欧元.能够输出12兆瓦的电力和30兆瓦的热能.足以供应1000多户家庭。  相似文献   

18.
刘成波 《船电技术》2021,41(10):6-9
航运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全球变暖问题,为减少其排放量,研究船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首先对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陆地上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再对船舶上碳捕集与封存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其在船舶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MARPOL公约附则Ⅵ最新修正案中有关船舶营运碳强度的相关要求,选择上海地区四种典型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分别模拟其营运碳强度的计算和评级,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不同船型的评级进行分析,提出修正案生效后的应对建议,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比能兼具功率密度的电池在特殊国防军用领域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锂氟化碳电池作为目前比能量最高的一种锂/固体正极电池,具有在水中兵器电源中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本文采用不同电极参数组装的锂/氟化碳软包电池,对其倍率放电性能进行试验并分析,最后得出不同电极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