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受场地条件等因素限制,局部地段无法实施垂直钻探及物探工作,造成断裂带范围的地质资料缺失,增加了设计施工成本及工程风险。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穿越瘦狗岭断裂,受铁路、快速路等特殊场地条件影响,常规地质勘察手段无法实施。结合工程条件,从造斜钻具、取芯设备及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将定向钻具与绳索取芯设备融合,提出一种实现孔深近200 m、造斜强度0.3°/m的浅表软弱地层定向连续取芯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实现了在地面可变向连续造斜全面钻进及连续取芯,以及进入目标层位后平行于洞身的水平钻进。通过工程应用,查明了隧道穿越瘦狗岭断裂地质空白段落的地质特征,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京沪高铁淮河特大桥基础由8根2.2 m钻孔灌注桩组成,设计桩长50 m。桥位处地质情况复杂,需穿越6 m厚花岗岩。钻孔桩采用先搭设水中钻孔平台,再用气举反循环钻机钻孔的方法进行施工。通过对深水钻孔平台的设计施工、不同地质条件下钻压钻速的控制等问题的研究,解决了深水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能够满足高速铁路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乌江索风营水电站洞式溢洪道地质复杂,溶洞发育.施工中,采用了自钻式中空预应力锚杆等技术穿越溶洞等不良地质围岩,保证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国外已成功修建多条海底隧道,发展了很多成熟的施工技术,其中注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隧道则面临诸多困难。国内钻爆法修建山岭隧道施工技术成熟,采用注浆法处理复杂地质条件方面,隧道工程界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国内采用钻爆法修建海底隧道的例子相对较少,高水压海水环境下注浆技术的研究及相关施工经验相对匮乏。胶州湾隧道,处于高压海水环境下,且穿越数条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塌、突水突泥等事故,给安全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结合胶州湾隧道工程,对海域段注浆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应对措施,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沙地铁2号线溁湾镇站—橘子洲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湘江堤坝段施工风险高、难度大,本文对其风险进行系统分析,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提出隧道盾构法穿越堤坝段施工风险控制措施.结合现场施工与监测情况,探讨堤坝的变形规律,对堤坝稳定性进行评价.实践证明风险控制措施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沙地铁1号线区间盾构下穿京广铁路段穿越富水软弱地层,施工风险高。针对具体地质与环境条件进行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对盾构下穿铁路施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阐述其风险因素及造成的危害,为有效规避下穿京广铁路风险,提出了旋喷桩加固+"横抬纵挑法"的风险控制措施。结合现场施工与监测情况,探讨京广铁路路基沉降的变形规律,对京广铁路的安全进行评价。实践证明,风险控制措施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下穿泄洪道广珠铁路江门隧道存在的富地表水、超浅埋、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等特点,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价,塌方、大变形、渗漏水风险等级均为高度。提出了地表隔离、水平旋喷桩+管棚对地层进行预加固及加强施工管理和监测等控制措施,降低了施工风险。经实践证明,风险评价准确,控制措施合理,江门隧道下穿泄洪道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并保证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施工过程中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以邕江特大桥8#墩承台钢套箱设计和施工为基础,根据大桥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和施工工艺成熟度等因素,从质量风险、结构受力风险和安全风险出发,对8#墩承台钢套箱设计及施工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并针对不同的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51月14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藏中隧道胜利贯通。藏中隧道全长1 048 m,于2016年3月开始施工。该隧道处在雅鲁藏布江附近的地质断裂带上,穿越多处特殊地质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极易造成隧道变形,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在施工过程中,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中铁九局集团川藏铁路拉林段项目部针对该隧道地质与原设计变化大的实  相似文献   

10.
广佛环城际区间长距离穿越运营高铁桥桩,地面为交通干道,地下管线十分密集,部分管线埋深大,无迁改条件,工程风险和社会风险极高,为解决上述难题,对穿越桥桩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长距离穿越前,详细查明既有管线及桥桩基础资料,线路设计确保距离敏感构筑物一定安全距离,减少地质突变段落;选择合理工法和掘进参数;提前进行施工影响预测,对敏感物设置全面监测点和有效预警值,对风险源设置应急预案;掘进过程中对于地质突变段优先选择土压平衡掘进模式;通过采取上述关键措施可以保证盾构长距离穿越既有桥桩施工及周边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南同蒲线路实际和大机清筛施工作业实践经验,对大机清筛边坡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作业标准、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地铁施工对邻近既有桥梁主动防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邻近既有桥梁的安全,提出主动防护的理念,以预防风险为核心,对风险来源(施工开挖)、风险载体(地层变形)、风险对象(既有桥梁)等不同对象中的风险状态进行预判,通过工前预测、及早干预、主动应对来实现对既有桥梁的保护,充分发挥防护的主动性,并将其应用于北京西三环暗挖穿越既有花园桥的施工过程。结果表明,穿越施工主动防护体系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实现了既有桥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机场的正常运营,在盾构下穿机场的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变形控制的要求较高,因此对穿越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和变形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盾构下穿机场的工程条件,分析盾构下穿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盾构下穿机场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并利用R/S分析法对地表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机场地表变形均在控制值范围以内,且各监测点在不同序列条件下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具有沉降持续减弱的趋势,验证下穿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类似下穿机场的盾构施工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为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新建甘泉铁路龙山隧道以曲线形式穿越乌兰呼洞背斜和向斜,地质构造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地层岩性多变,风化差异较大。勘察过程中采用卫星图片、地质调绘、综合物探和钻探等多种勘探手段,相互补充,基本查明了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风险因素,为设计提供了地质参数与工程措施建议。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大意,重视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加强地质素描和超前地质钻探等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围岩级别与施工措施,确保隧道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5.
注浆技术是通过隧道不良地质的常用方法之一。齐岳山隧道穿越多个断层地段,通过长、中、短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准确判定隧道围岩地质,施工中采用注浆回固技术通过断层。  相似文献   

16.
化解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风险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宜万铁路穿越我国典型的鄂西碳酸盐岩地区,岩溶隧道总长约占线路长度的75%.当隧道穿越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层时,岩层地质成因常常非常复杂,极可能发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将对隧道施工带来巨大危害,施工应对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重大甚至特别重大的事故.而目前相关隧道施工规范、铁路工程监理规范并未列出具有操作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且无可供参考的实例,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研究化解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风险的实用技术,对于保障施工安全、构建和谐铁路建设局面极其必要.研究结论:通过目前在建的宜万铁路风险隧道风险管理实践,总结出了化解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风险的关键实用技术,并经实践应用,证实其行之有效,对加强未来类似隧道的施工风险控制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铁3号线新庄站—鸡鸣寺站区间盾构沿线穿越复合地层时极易引发盾构过度磨损和掘进功效低下等不良后果。从盾构选型设计、盾构掘进关键参数控制和辅助控制措施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总结了满足该区间施工要求的掘进综合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复合式盾构且根据掘进断面地层特性动态调整掘进模式和施工参数、优化浆液和改良剂配方的综合控制技术可以保障盾构安全穿越复合地层。  相似文献   

18.
长沙地铁3号线越江隧道穿越湘江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风险高。针对沿线砾岩夹泥质砂岩复合地层、断裂破碎带和复杂岩溶地层等特殊地质条件,考虑水下高水压等因素影响,对地铁盾构选型进行研究。考虑不同施工风险,对盾构各关键部分进行设计与改进;对岩溶地层进行注浆预加固处理,分析泥水盾构对穿越复杂岩溶地层的适应性。采用改进的泥水盾构成功穿越湘江水下岩溶发育区,掘进效果良好,表明泥水盾构选型对穿越湘江水下岩溶发育区隧道的施工环境是合理且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城陵矶穿越长江水下软硬不均地层隧道修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陵矶穿越长江隧道全长2 756.379 m,根据地层不均匀的地质条件,为节省投资并确保水下施工的安全,在长江南岸以及长江主河道以下地质条件复杂、断层破碎带密集的地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长度2 011.379 m;在长江北岸隧道穿越地质条件较好、埋深较大的河床段采用矿山法施工,施工长度745 m;竖井上部软弱地层采用沉井法施工、下部硬岩采用钻爆法施工。盾构法施工中,选择泥水加压复合式盾构机,并选择复合式刀盘。在低水压地段采用泥水平衡模式,在高水压地段采用加气模式掘进,并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掘进参数。施工中通过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及堵水注浆等不同注浆方法充填衬砌背后空隙保证防水效果。矿山法施工中,采用红外探水和超前钻探等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全断面帷幕注浆及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微震动爆破开挖减小对围岩的扰动等防突涌水施工技术。在施工全过程中,运用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了优质、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上海近年来在城市软土密集区盾构穿越施工的实践,对盾构穿越危险房屋、上方及下方穿越运营地铁的施工风险,以及变形控制标准与预测分析方法、土压力、注浆等关键施工工序及参数的控制细节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明确提出:严格的地层损失率限制标准及强有力的监控手段,是化解盾构施工中各种风险的根本;针对特殊地质及环境条件下的盾构设备选型及相关工艺水平的改进与提高,是控制风险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