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35 kV环网电缆敷设工程特点,对电缆敷设前的定长预制、贯通区间电缆敷设、未贯通区间电缆敷设、障碍区段电缆敷设、电缆沟及管道内电缆敷设等多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敷设电缆的固定、接头预留、标示方案进行了创新研究,为快速完成城市轨道交通35 kV环网电缆敷设工程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方案已投入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电缆的布放是铁路牵引变电所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了变电所施工工艺质量。本文研究通过BIM三维仿真辅助及电缆敷设规划软件直观地完成电缆敷设前的虚拟敷设及调整电缆布设顺序和位置,采用三维线缆信息模型和BIM模型自动生成的报表为施工依据,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牵引变电所电缆敷设效率和工艺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从环保、施工、维养等因素出发,研制出一种敷设于无砟轨道[1]轨行区的新型集成线缆管廊,做到标准化、工厂化、经济、环保、适用,同时兼作检修通道和疏散平台,优化以往常规下埋路基或路基外侧敷设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难度、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研究结论:(1)该新型集成线缆管廊可布设于城市轨道交通轨行区左、中、右区域;(2)根据受力分析,该新型集成线缆管廊可兼作检修通道和疏散平台;(3)经对比计算分析,管廊材料采用C50混凝土时,拉应力逼近规范限值,而采用高性能混凝土(RPC)时,应力值更为合理,该新型集成线缆管廊材料采用高性能混凝土(RPC)可行;(4)该成果可用于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无砟轨道轨行区强弱电线缆的敷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作为新兴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技术,具有可视化、专业协同、数据自动采集等特性,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建设和运营提供重要保障。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从设计、施工、运维3方面分析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实际应用点,并对其具体应用内容展开分析,以期为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方法在铁路变配电所敷设施工时完全依靠二维设计布线图纸,易发生扭绞、交叉以及浪费物料等问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对铁路变配电所的线缆敷设进行优化。利用改进的快速扩展随机树(RRT*,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Tree*)算法,在三维视图下进行智能布线,解决了线缆布放规划复杂,工艺要求高,施工工艺难以掌握等问题,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扭绞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实现了布线路径最优化。此外,还可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对整个线缆敷设过程进行模拟和演示,并生成包含路由、长度、规格型号的线缆清单,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情况为基础,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节段梁预制及架设、跨坐式单轨曲梁现浇、U型梁预制及架设,以及隧道浅埋暗挖、盾构法、拱盖法、过海地铁钻爆法施工等技术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装配式车站及围护结构施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等领域需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线路敷设方式选择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对2017年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进行了统计;将线路分为4种类型,并分类统计分析了线路敷设方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内地郊区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日本东京和新加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分布特征,发现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上区间占比较低,近年来地下化趋势比较显著;提出合理选择线路敷设方式、提高线路地上区间占比等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的传统组网方案主要是冗余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方案,这两种方案均需要铺设大量通信电缆,且数据传输速度和距离会受到一定限制。随着5G和WiFi6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通过与传统组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基于5G和WiFi6的BAS冗余无线通信方案。相比传统BAS组网方案,该方案大大增强了BAS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扩展性、维护性和数据实时性,同时优化了施工图纸设计,避免了大量通信电缆的铺设施工,降低了相关材料和人力成本。此方案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新信息,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中国式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涉及的专业多,模型复杂。为提高建模效率和建模精度,采用RevitBIM软件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和C#编程语言,通过控制参数方法,实现桥梁、隧道、轨道等线路结构物参数化族自动建立。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划分线路区间,利用Revit软件二次开发的程序进行区间分段加载,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有结构部件BIM的自动组装;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三维BIM的快速拼接方法,减少和降低了模型细化和拼接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时刻表优化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所涉及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实施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各个环节。针对当前实际运营过程中,列车时刻表的优化调整显著受制于断面客流预估精度的现状,借助城市轨道交通AFC(自动售检票)系统采集的乘客交易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流信息的城市轨道交通时刻表优化技术框架,并对其核心模块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基于客流特性参数的发车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从铁路信号电缆敷设、电缆施工方面探讨电缆维护和管理工作,提出积极采用电缆管道式敷设技术和电缆全程线间在线实时监测监控技术,准确快速查找电缆混断线位置,进一步探索运用电缆中断故障抢修快速可靠接续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发展,BIM技术在铁路施工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基于传统铁路通信信号室内施工和BIM应用发展情况,介绍在通信信号室内施工中,应用BIM技术指导通信信号室内施工的情况。通过运用BIM技术建立房屋建筑模型,在专业机柜模型建立及线缆路径优化、设计图纸配线分析制表、室内线缆敷设建模优化调整、指导现场施工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开展应用,为铁路通信信号室内施工单位提高效率、降低损耗、节约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轨道交通6号线新机场段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与机场的接驳是目前交通领域研究较多的课题。对昆明市轨道交通6号线(机场线)与昆明新机场接驳段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确定了6号线功能定位、车辆制式、编组方案等整个项目的技术前提,进而结合新机场的规划建设、与航站楼的换乘条件等确定了6号线在新机场段的路由、敷设方式和换乘模式,在此基础上,明确了6号线新机场段的敷设方案。通过对6号线新机场段敷设方案的分析,提供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局部方案时确定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轨交通若干技术发展趋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车辆、列车控制、自动售检票、屏蔽门、轻轨交通发展、列车运行最高速度、多种形式城轨交通使用条件等若干技术发展趋向进行探计,企盼我国城轨交通建设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孔令燕  王愈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9):后插25-后插26
有轨电车是一种中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制式,已成为中小型城市和大型城市新城区的优选制式.有轨电车敷设与路面,大部分线路的路权是与道路交通共享的.有轨电车自动运行不仅能够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而且能够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华东地区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设备在300 m小半径曲线段的施工技术研究,探讨并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施工过程中小半径曲线段的施工处理方法以及施工过后为防止管片位移而采取的加固等措施,与此地质条件类似的华东地区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也均有小半径曲线段施工的工程事例,均可采取相似的施工方案及技术处理方法,也为其他地区后续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合理确定线路敷设方式,通过从工程造价、运营成本、地价影响及生态保护和地质条件方面对高架线的经济特征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出高架线既有建设、运营成本低,建设速度快等经济优势,又存在征地拆迁费用高、噪声污染较大、景观较差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得出高架敷设方式的适用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选择合理的敷设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薄壁绝缘电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薄壁绝缘车辆电缆的兴起和应用,以及薄壁电缆的特性。提出了在充分考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对薄壁电缆的切实需求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可恰当、经济地采用薄壁绝缘电缆。  相似文献   

19.
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的经验,在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线路敷设方式规划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及确定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地面线、高架线、地下线三种形式在适用范围、对城市土地利用、对环境影响、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为线网线路敷设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既有线铁路施工中,非开挖定向穿越敷设M P P地下管线技术,解决了传统明挖施工对交通、环境和周边建筑物基础的干扰,并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精度高,劳动强度低,材料消耗小,敷设距离长,施工安全性好等优点。该技术不仅在应用中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取得安全施工生产的社会效益。值得在今后"通信、信号"地下管线非开挖地段敷设施工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