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纤配线主要完成光缆的固定、分纤缓冲、环绕预留、夹持定位、接地保护,以及光纤的分配、组合等。常见的配线产品有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箱、光缆分线箱等。光纤配线架用于外线光缆与光通信设备的连接,光缆交接箱是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节点处的接口设备,光缆分线箱是光纤环路终端的配线分线设备。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智能配线架系统的原理、结构、应用特点,针对智能配线架探测技术的特点、结构方式、设备配置等,对双配线架、控制中心数据库进行详细的描述,总结智能配线架系统的典型应用,对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3.
阴同 《中国铁路》2014,(3):34-36
GSM-R通信网在提供基本语音通话业务外,其主要任务是承载与铁路运输安全相关的列控、列调等控制信息传输业务,因此对通信设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已发生质的改变,对日常运营维护方法和技术手段也提出更高要求。GSM-R通信网安全监测系统是实现"GSM-R通信网7×24 h实时监测"的重要手段,可以对通信网所有接口(除空中接口外)的信令进行集中式实时监测,为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日常维护、故障分析和网络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智能建造技术在铁路建造领域广泛应用。为实现铁路建设过程中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需要构建覆盖建设管理、施工、设计、咨询、监理等全域高速可达的铁路建造期通信网络。通过对铁路建造期通信需求进行分析,分两部分开展研究:因地制宜地选择通信承载网络方案;基于需求建设通信应用业务系统。同时为避免大量临时通信设备对维护管理带来挑战,研究通过云技术对应用业务系统进行融合,建设融合的通信应用云平台。  相似文献   

5.
铁路智能机房运维管理系统是一个涵盖了机房动力与环境监控、机房视频巡检、机房门禁、智能配线、蓄电池均衡、智能防雷等多业务的一体化综合系统。以促进机房信息共享、提升车站管理水平为目标,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分布式存储及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事前预警、智能巡检等功能。系统可满足车站日常生产管理、运营维护等功能需求,通过各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车站信息共享及机房管控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智能配线架在轨道交通通信网中的应用,通过与传统配线架比较,发现智能配线架在可靠性、易扩充性、易维护性等方面存在优势,更适于轨道交通通信网络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GSM-R系统核心设备SGSN系统的时钟抽取出现异常情况,引发GSM-R无线系统PCU单元上报误码超门限等相关告警,进一步梳理SGSN系统时钟提取方式以及时钟抽取出现问题后的应急处置方式等。可以指导GSM-R核心网维护人员对GPRS通信网络的时钟设置、时钟提取、时钟日常维护以及时钟异常时的应急处置等方面有所了解和掌握,提高网络维护质量,最终使业务网络保持在一个高精度同步网络环境下运行,以保证业务网络系统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8.
结合3GPP IMS协议标准、Mission Critical系列协议标准及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出了铁路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该系统具有强大的业务承载能力,通过固移融合、宽窄融合克服了既有GSM-R窄带系统的带宽限制,实现了语音、视频、数据的富媒体通信;同时能够完成列车位置和人员定位、环境监测、设备维护、岗位管理等智能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上海地铁“故障修+计划修”的信号设备维护管理现状,结合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维护管理需求,并基于智能运维系统应用,从维护作业管理及维护流程管理层面,提出信号设备维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比地铁通信系统、境外铁路通信系统与我国铁路通信系统的建设模式以及技术标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根据智能铁路建设需求,从通信业务网、通信承载网、通信支撑网等方面探讨铁路通信未来发展思路。铁路通信应打破固有的专业边界及既有技术框架,融合通信、信息专业内外的新业务,推进相关技术政策发展,补充完善标准规范建设,实现资源监测自动化、网络管理综合化以及维护管理现代化,发挥其作为铁路中枢神经系统的决定性作用,共同打造智能铁路。  相似文献   

11.
DX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业务中,存在大量的64kb/s或n×64kb/s的数据信号.由于PCM设备的局限性,不少数据业务需要经过中间站人工转接,使得传输质量变差、故障点增多,不仅效率低、可靠性差,而且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传输网络配置和管理要求,因而出现具有自动数字配线架功能的数字交叉连接DXC(Digital cross connect)设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高速铁路列车自动防护(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系统车载设备故障定位困难、人工检查任务繁重等问题,研制高速铁路ATP车载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及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由轨旁检测设备、车载诊断记录单元和地面维护中心设备构成。车载诊断记录单元自动采集ATP车载设备各单元应用软件的日志数据及关键部件电气特征数据,并通过车–地无线传输通道将数据传输至地面维护中心;轨旁检测设备根据不同车型,准确地采集动车组车外ATP车载设备的图像及安装测量数据。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ATP车载设备的外观缺陷和安装异常,提供ATP车载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诊断功能,有助于提高ATP车载设备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13.
当前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建设中普遍采用低速(2Mbit/s以下)接入设备,该类设备存在大量的配线,易发故障,对施工、维护均有较多不便。为此,建议取消低速接入设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伴随全电子联锁系统的推广应用,针对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和及时有效进行设备维护的需求,结合全电子联锁系统执行单元特点并采用窄带物联网技术,从系统软硬件两方面研究设计了一种全电子联锁远程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在交互通信时数据传输过程可能存在遭受窃取、伪造等安全风险的分析,提出系统通信数据的加密模型并优化了密钥更新算法。系统测试、通信数据加密模型及密钥更新算法验证结果表明,研究的全电子联锁远程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全电子联锁系统设备并将设备状态或故障信息安全传输和显示于用户终端,提出的通信数据加密模型及密钥更新算法能够有效地保障通信数据的传输安全,系统设计能够满足铁路安全运营和维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智能铁路的发展需要,我国铁路通信正在逐步向5G专网演进,其中,宽带集群通信MC设备是铁路5G典型应用的关键装备。智能铁路的发展对保障关键业务安全可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C设备组网技术与集群和调度通信业务可靠性、稳定性密切相关。首先,阐释MC设备的系统架构和互联互通接口,提出MC业务功能需求,为组网技术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基于铁路5G专网建设规划,提出MC设备总体部署方案,并结合MC系统特点,提出相适应的云部署建议;最后,紧密结合铁路应用需求,通过研究主备、负荷分担、双活等技术,提出一种业务容灾能力更强的MC设备容灾备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部署和容灾备份等组网技术,能够为MC设备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以提高系统和业务的可靠性;铁路宽带集群通信MC设备的应用,能够提供多媒体集群通信服务,为智能铁路发展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16.
铁路数据通信网承载业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如何通过智能化分析技术保证业务传输质量,提高故障处理精准度及效率,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开发了铁路数据通信网业务质量智能监测系统,旨在研究利用数据报文分析技术,对数据通信网业务质量进行监测,对端到端业务质量进行建模分析,以实现业务质量劣化预警,改变通信运维人员"后...  相似文献   

17.
PDS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综合数据传输的网络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话音信号、数据信号和监控设备的图像信号等性质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PDS是针对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而设计的,与传统的布线方式相比较,PDS可满足计算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设备的综合配线需求,兼容性强,信息传输速度快,施工周期短,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方便通信专业掌握设备运维状况,优化通信设备运维流程,依托铁路电务大数据平台,开发通信智能运维应用功能.简要介绍铁路电务大数据平台架构,概述通信智能运维业务分析和应用功能设计,总结实现应用功能所采用的数据接入、地理信息应用和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通过开发设备综合监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故障智能诊断等功能,通信专业现有...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难度大、人工维修经验局限、智能运维水平低等问题,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设计一种融合车辆、工务、供电、通信、信号与车站设施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智能运维平台。从业务需求出发,对平台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进行设计和阐述,实现实时监测、资产管理、智能运维及智能决策等功能,对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数字化保障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不断提升全路通信骨干网运维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规范运维管理流程,加强网络运行智能维护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维护管理工作效率,在充分调查需求和研究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全路通信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系统构架、功能需求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