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省政府决定在珠三角区域绿地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该绿道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  相似文献   

2.
《广东交通》2010,(1):32-32
从今年起,我省将用3年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 6条区域绿道服务2565万人 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实践表明,绿道是建设宜居城乡的希望之路。绿道作为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已被社会各界逐渐认可。  相似文献   

3.
刘丽 《广东交通》2010,(2):21-21
东莞绿道网建设包括珠三角绿道东莞段和东莞市级绿道两部分。其中,珠三角绿道东莞段指的是经过东莞的珠三角区域绿道,共有三条,分别为2号、3号、5号绿道,主线总长168公里,支线总长29公里,连接线总长约4公里,直接服务人口约375万人。  相似文献   

4.
2010年广东省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绿道网,由于既往实践经验较少,难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误区与隐患。为保障绿道使用者的安全,确保珠三角绿道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指导珠三角绿道连接线的规划建设,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0年出台了《绿道连接线建设及绿道与道路交叉路段建设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通过介绍《指引》制定的由来及主要内容,对《指引》体现出的以人为先的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并对《指引》实施反馈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后续思考。  相似文献   

5.
《广东交通》2010,(2):21-21
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3、5号3条绿道将经过惠州,总长度约220.61公里,绿道建设面积达6.76平方公里。为按期并提前完成绿道建设任务,3月17日,惠州市正式启动绿道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6.
广州是《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确定的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务院确定的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但与同类城市相比,近年来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上已显滞后.在分析广州建设枢纽城市紧迫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热点问题,按照“外强竞争、内提效能”的总体思路,提出广州建设枢纽城市的系统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珠海市制定了《珠海市城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称《规划》)。首先阐述了对绿道定义及分级的认识。然后,分析了珠海市独特的山水自然环境,提出绿道网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认为《规划》应坚持"三因""、三边"、"三不""、三化"的"四三"原则及"环山滨水、通廊串联、单元式使用"的规划理念。《规划》以区域绿道为依托,根据城市组团分布、生态格局、自然人文景观分布等,形成了"四纵、两横、二环、六岛"的绿道网空间结构,绿道长度达1 003.02 km。《规划》还将建设任务分年度、分辖区进行分解,以确保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正《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的实施,为珠三角乃至全省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惠州要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争当排头兵、饮到"头啖汤",就必须把交通一体化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惠州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9.
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动员会,正式吹响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号角。全省交通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坚决响应,迅速行动,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施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雁 《城市交通》2012,(4):10-18
为科学引导即将广泛开展的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践,探索了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首先,针对省域绿道网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资金需求多的特征,提出应优先选择条件良好的地区先行建设,而后再逐步推进。其次,针对绿道网规划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以追"绿"择"道"成"网"的整体选线方式,确保省域绿道的网络化与生态化;以借道、并道等绿道连接线形式和与机动车道平交或立交等技术手段保证绿道网贯通和使用安全;以无缝衔接实现绿道网与机动交通系统的平稳过渡,提高绿道网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以省际、城际和跨界互连互通技术推进绿道网向更广泛区域扩张。最后提出,应建立省域绿道网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出管理维护规范化、功能开发多元化、效益评估制度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道网建设是民生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和经济工程,深圳市是我国较早开始研究建设绿道网络的城市。通过探讨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已经形成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功能明晰的三级网络体系。分析镇江市绿道网现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镇江市绿道网系统,明确了空间布局、服务设施、建设指引和建设时序等,从而完善和发展镇江市绿道网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何宣 《广东交通》2010,(2):19-19
3月22日上午,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启动仪式在广州亚运城举行。省委书记汪洋宣布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正式启动,并语重深长地要求各有关市县齐心协力打好这一惠及民生的漂亮仗。省长黄华华致词,并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共同推杆为“绿道网建设启动纪念基石”揭幕。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引导即将广泛开展的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践,探索了省域绿道网规划建设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首先,针对省域绿道网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资金需求多的特征,提出应优先选择条件良好的地区先行建设,而后再逐步推进.其次,针对绿道网规划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以追“绿”择“道”成“网”的整体选线方式,确保省域绿道的网络化与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交通资讯     
正国内瞭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km~2)。《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纲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二是明确分区域和分领域两条推进路径;三是突出示范区和新片区两个重点区域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成都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开始规划建设绿道系统。为了绿道系统的科学性、完善性、系统性,文中在分析绿道基本理论和成都市绿道规划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分析成都规划建设绿道的必要性,针对绿道规划建设会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成都市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交通》2005,(4):17-17
中央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把加快珠三角的铁路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前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铁路建设与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一些重大铁路项目相继投入建设,使广东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17.
杨松 《城市交通》2012,(4):35-41
绿道建设是提升非机动交通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顺义区绿道系统规划将绿道定位为"景观体系纽带、绿色交通主干、特色旅游线路"。针对"绿色交通主干"定位,对顺义区非机动交通环境现存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统筹整合"的规划策略,包括用地统筹、整合设施、统筹设计三个方面。在规划策略的指导下采用线路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进行绿道线路规划,确定了由11条绿道线路构成的绿道系统,其中中央大街绿道、空港绿道、京密路绿道是以绿色交通为主要功能的绿道线路。绿道系统规划成为解决非机动交通系统连续性不足、衔接不畅、品质不佳等问题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8.
在最新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为泛珠三角地区安排了纵横交织、放射与环路相结合的22条路线,远景规模大约为3万公里。这个布局具有密切联系泛珠三角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增强了华南地区与华东、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通道衔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为实现区域高速公路的一体化,打通省际快速运输通道.构建泛珠三角快速运输网,规划形成了以大珠三角广州、香港为中心、呈扇形向内陆和沿海地区辐射的路线格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31(2):F0002-F0002
鸡西至讷河公路是2004年编制的黑龙江省干线公路网“三射、四横、六纵”规划中的横二线,同时也是经交通部批准的《东北区域骨架公路网规划》“八横”中的横二线,是一条贯通黑龙江省中部地区东西向的经济干线。它的建设对于完善黑龙江省干线公路网,实施东北地区骨架公路建设,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与番禺历史上第一条陆路大桥南番大道(海怡大桥)1月10日正式动工兴建,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首个“广佛同城”的体现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