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沉降及稳定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路堤施工软土路基观测的目的和内容,总结了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及具体步骤,并结合高速公路工程实例,说明了软土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软基路堤拓宽工程——渔港路工程为例,分析软基路堤拓宽工程的路基沉降规律,根据分析结论,对该工程的沉降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结合工程施工期间及施工后路基沉降观测结果,对路堤拓宽工程的控制因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针对软基路堤拓宽工程,可分别对老路路堤沉降控制、拓宽路堤回填区沉降控制、拓宽路堤原始地基沉降控制3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减少软基路堤拓宽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3.
赵新益 《路基工程》2012,(6):138-140
路基工后沉降合理控制已成为影响路基工程方案、投资和运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典型高路堤工点的设计,结合实际施工填筑及沉降观测资料对中低压缩性土地基高路堤变形特点及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地质条件良好、填高10.0~16.5 m的高路堤,采取相应措施后工后沉降能满足规范要求,路基平顺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黄土山区公路建设存在大量V形冲沟,使路基产生过大工后沉降,为解决工后超标准沉降问题,减小工后沉降处治成本,需设计路基预抛高(预留沉降量),使公路交工验收时高程符合设计要求。现行规范对如何布设预抛高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有必要研究黄土高路堤沉降分布规律,提出其预拱超填方法,针对此类问题依托渭武高速公路工程,通过对试验路历时2年多的沉降观测,得到路基施工期、路面施工期及公路通车1年后的路基沉降数据,提出黄土高路堤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到路堤沿时间及纵、横断面的沉降分布特征,为黄土高路堤填筑末期预抛高的布设形式奠定了基础;基于超限学习机算法,建立黄土高路堤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沉降观测数据与模型预估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对预测结果精度进行评定;最后,通过定量分析填土高度、施工速率、路面重力、路基路面验收时间及交通量修正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提出基于可靠度的黄土高路堤预抛高预测模型及公式,据此给出基于超填平衡的试验路纵、横断面预抛高设置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预抛高模型及公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沉降预测模型精度良好;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填筑末期预抛高的详细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首次研制开发了多功能路基沉降测定板,与其它沉降测试设备相比,该装置功能齐全、易于加工、方便埋设、观测直观且数据可靠。利用该装置可以对台背路基不同时间纵向、横向、深度方向上的沉降进行观测,从而全方位揭示路基沉降变形规律。沉降板的设计避免了周围介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保证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而且沉降板埋设过程中不影响施工。在惠州西林河大桥工程中使用多功能沉降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毛玉顶 《路基工程》2006,(6):124-126
根据设计和参加施工的经验,结合铁路、公路施工特点,总结了路基工程的观测方法,包括路堑位移观测、路堤位移和沉降观测、滑坡监测等,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沉降与稳定观测是控制路堤填筑速度和评价超载预压效果最基本而又可靠的手段。针对高速公路路基的变形特点,以二维Biot固结理论为基础,以汕湛高速公路汕头~揭西段实际路基工程为依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进行了过程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路堤填筑速率对沉降过程有很大影响,堆载方式对孔压曲线的形状具有很大影响;模拟结果合理,对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路基沉降变形是公路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超高路堤整体沉降的正确预估是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文章结合重庆云阳至奉节高速公路奉节东立交V形冲沟超高路堤的施工,运用灰色模型、数值计算和土工离心试验三种方法,对该超高路堤的沉降变形进行了预测或测试,并将所得结果与实测沉降进行对比,得出三种方法在预估V形冲沟超高路堤整体沉降中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延伸,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填方路堤,为此,针对出现的高路堤,开展路堤沉降观测和沉降规律的研究就有其必要性。该文通过对实验的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既可以对后期沉降进行预测,也可以总结不同土质路堤的沉降变形规律,据此可以指导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改进有关的施工工艺,直接为公路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拓宽路基因新路堤自重应力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路面开裂,和其它路基处理方法相比,桩承式加筋路堤具有施工工期短、对老路影响小等优点。通过有限差分软件,分析拓宽工程中桩承式加筋路堤在不同土工格室厚度、模量的情况下,对拓宽路基沉降及侧向变形的影响规律,总结出较为经济的土工格室参数,以对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不均匀融沉变形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年冻土地区普遍存在的路基不均匀融沉变形现象,根据弹塑性固结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路基融沉变形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边界排水条件对路堤融沉变形以及路基表面水平位移的影响,并分析了地基融深和路堤高度对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基沉降随融深的增加而增加,排水状态的路基融沉变形比不排水的融沉变形大;路基融沉变形随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路基是否排水对路基融沉变形和路基水平位移有显著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所建立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回归结果得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融沉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2.
高液限黏土路基改扩建工程中,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是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文中结合液塑性试验及室内击实试验,利用GeoStudio软件对高液限黏土改扩建路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高液限黏土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分层填筑时,地基最大沉降发生在新路堤形心处,且高液限黏土路基沉降比一般路基的大;不同高度路堤施工完成后,地基最大沉降始终发生在新路堤形心处,填土高度越高,路基的安全系数越小,且高液限黏土路基上边坡的安全系数比一般路基的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填方不均匀沉降的质量问题,采用在路基和路堤中埋设剖面沉降管,通过剖面沉降观测仪,按照一定的频率定期对路基和路堤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进行动态监测,了解路基和路堤不均匀沉降的大小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保证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性,并能及时制定施工标准、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来控制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根治路基沉降导致路面损坏的质量通病。  相似文献   

14.
路基沉降预测与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路堤施工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和安排,同时保证路堤的稳定与使用,需对路堤不同时刻的沉降及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和计算。对于天然地基,其沉降预测和计算方法较多,且有各自的适用性。阐述了天然地基沉降预测和计算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为类似路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薛新华  魏永幸 《路基工程》2011,(3):65-67,71
在路堤施工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和安排,同时保证路堤的稳定与使用,需对路堤不同时刻的沉降及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和计算。对于天然地基,其沉降预测和计算方法较多,且有各自的适用性。阐述了天然地基沉降预测和计算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为类似路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软基路堤现场观测结果的分析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工程实践,提出软土路基施工时,应通过现场观测其垂直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等指标,来评价是否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在路堤施工阶段用来制路堤填土速率,保证软基路堤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板观测沉降的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序 《公路》2002,(12):47-5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施工期间,地基沉降一直是影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苏嘉杭高速公路及沿江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沉降动态观测,结论《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给出了不同施工期间沉降板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容耀华 《公路》2006,(4):155-159
某公路沿线多为软土路基,其路堤填筑高度在2~8 m间,属高填方和超高填方路堤,且有约10 km与某江堤并行等高,因此,设计在充分考虑路基稳定和工后沉降的同时,必须考虑施工对该江堤的影响。基于此,借助于数值模拟手段,对路堤与江堤并行特殊路段的处治方案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了路堤施工过程路基的变形及其对江堤安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计算结果的分析,从安全可行及经济的角度进行了方案的比选,从而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与一般路基相比,高填方路基具有填方高度大、较高耐久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具有施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保证道路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山区公路经过地势低洼地区路段时,往往采用高填方路堤形式。然而,高填方路堤会出现严重的沉降,从而导致路基不稳定,特别是在黄土地区。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对其沉降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填方路堤结构具有沉降量大、沉降不均匀等特点,极易产生路堤病害。为解决此类问题,文中以十巫北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对绢云母片岩土石混合料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工况下填筑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填筑过程中,路堤最大沉降随填筑层厚的增加而增大,而层厚对侧向位移没有明显影响;高填路堤填筑高度与沉降和侧向位移呈正相关,坡脚附近出现了隆起,且隆起值也与填筑高度呈正相关;路堤的沉降和侧向位移随弹性模量的提高逐渐减小,在弹性模量大于15 MPa后,对路堤沉降和侧向位移影响明显变小;路堤的最大沉降量、侧向位移随着路基坡度的减缓而增大;路堤中心沉降和侧向位移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少;现场观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说明路堤沉降的规律为沉降在前期发展较快,后期逐渐减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