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女性人口的国际迁移(1860-194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若兰 《海交史研究》2002,22(1):108-122
中国人口移民海外的历史早在秦汉就已开始,但女性移居海外则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据朱国宏的研究,中国海外移民史分为五个时期:(1)自秦至隋--国际移民的发轫阶段;(2)唐宋元明--国际移民的自发阶段;(3)明末清初--国际移民的过渡阶段;(4)晚清时期--国际移民的高潮阶段;(5)民国时期--国际移民的持续阶段.[1]按此分法,中国女性人口的国际迁移是在中国移民史上的第四和第五个阶段发生的,也就是晚清和民国时期,尤其在民国时期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2.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一部中国对外经济交流史,也是华侨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内陆走向世界,从而逐步实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贸易与移民活动,尤其是华侨的经济活动。华侨是沟通中国与海外各国经贸往来的桥梁,同时也是维续这一经贸关系发展的纽带,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冷东 《海交史研究》2000,(2):93-104
移民问题、特别是超越国界的移民问题,从古至今是影响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人类文明在源文化的母体和地域中向外迁徙,从而取得发展和扩大,特别是这些迁移向海洋扩展的时候,影响就更加明显。在中国,这种海外移民并创造出惊人成就的现象,在东南沿海一带表现得特别明显,以东南亚为主要居住地的潮汕地区海外移民又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有关研究近年来更成为应令学术界瞩目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新葩。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头,中国汽车产业获得了不可估量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家品牌计划"行业领跑者的北汽幻速,紧跟国家战略,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勇拓海外市场,表现颇为抢眼。打开市场适合市场的产品为北汽幻速打开了市场,而适合市场的产品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和制造。北汽幻速依靠强大的研发支撑,兼之海外工厂的创建,实现了本土化生产,这  相似文献   

5.
签谱作为俗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而且在异国他乡传播.本文简要介绍签谱在日本、琉球、东南亚、美国等地的传播和影响;分析签谱在海外拥有广大信众的原因;认为签谱在海外的流传,延续着中国文化的一些传统;指出签谱在异国他乡传播时,受异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新的特色,我们在注意签谱的传承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在海外传播时所产生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黄挺 《海交史研究》2008,(1):92-105
对潮州海外移民的研究,已经有很丰硕的成果.由于1860年汕头开埠后,有更多文献材料存世,研究也更为深入;而为资料所限,汕头开埠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利用以族谱为中心的民间文献,结合有关社会历史背景材料,对1860年以前的潮州海外移民情况做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移民时间及原因、移民规模、移居地,以及从数据中反映出来的本地人对移民和移居地的看法.期望用这些尚未被发掘的资料,对以往的研究,有所补罅.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船舶动力定位系统(DPS)推进器推力损失的形成机理,采用基于模型试验的半经验计算方法,对推进器与船体之间的相互干扰﹑推进器之间的相互干扰、海流﹑波浪等因素引起的推进器推力损失进行了计算.在已知推进器的参数和布置以及海流、波浪等环境载荷参数条件下,计算和分析了DPS推进器在360°的范围内产生推力时的推力损失图.针对计算结果提出了推力最优分配中设置禁区的概念,并对如何减小推力损失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衍德 《海交史研究》2008,(1):79-91,58
福建南部的闽南人和台湾的闽南人同属一个地缘群体,台湾社会基本上是闽南人移民台湾后形成的.海峡两岸的闽南人向海外移民并在异国创业,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尽相同,但属于同一根历史链条上的同一个整体.他们在海外的活动互为交织,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他们在回到祖国大陆投资方面有许多共性,而台商投资东南亚所形成的事实上的移民,也与东南亚的闽南人互动频繁.本文将海峡两岸的移民群体置于明末清初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历史长河中进行关联性的论述,客观上将对两岸关系的研究作出具有特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形成混凝土路面板侧面裂缝有六种因素,包括混凝土质量、模板、养护剂、切缝、拉力杆和基层。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预防裂缝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形成混凝土路面板侧面裂缝有六种因素,包括混凝土质量、模板、养护剂、切缝、拉力杆和基层。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预防裂缝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