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公路网规模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网规模预测是区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公路网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现有的公路网规模预测研究方法,分析了因素分析法中常用的国土系数法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杭州市具体情况,提出了国土系数法的改善方法.建议根据具体实际综合分析公路网系数,通过改进公路网系数的计算模型,得到更准确的公路网规模预测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整合滨海新区高速路网,深入调查滨海新区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运用国土系数法、稳定密度法、时间序列法、连通度法和类比分析法等预测方法,按照实际需求和适度超前原则,预测滨海新区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规模,结果表明滨海新区规划高速公路网规模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威海市现有公路网总体布局、公路等级结构分析,在充分考虑威海市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同时分析了公路网规模与国民经济、人口的相互关系,采用国土系数法、人口密度法定量预测未来规划年的威海市公路网合理规模,结合专家意见等定性:方法,给出了满足威海市发展需求的路网规模,并从公路网技术指标,宏观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鞋行适应性分析评判。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网规模是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中重要的指标。在分析山东省社会经济及高速公路网现状基础上,运用了改进的国土系数法、连通度法、类比法、时间序列法4种模型,系统分析了高速公路网与人口、人均GDP、高速公路系数等因素的关系,合理预测了未来山东省高速公路网规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深圳市公路网规划为例,运用“国土系数法”、“结点模型法”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如何确定区域公路网规划总规模及干线公路网总规模,并验证公路网规划总规模是否适当,布局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6.
材料价格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情况,在公路工程经济分析中必须计入物价上涨因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筑路材料价格新的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某省水泥和沥青的价格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顾政华 《公路》2007,(1):108-113
传统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法往往从公路交通系统自身的角度出发,割裂了公路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影响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综合运输网络的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法,并对预测方法涉及的具体模型进行了讨论。应用该方法可以客观反映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作用关系、准确描述交通量的转移规律、充分把握建设项目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使预测结果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安全等级评价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清 《交通科技》2002,(3):44-46
运用等级系数法系统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状态,并进行实例分析与论证,为道路交通安全等级的科学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也为道路安全管理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除弹性系数法,相关分析法,趋势外延法等预测交通量外,在时序数据少的情况下,可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预测。首先将实际数据描成散点图,据发展趋势定性地找出两个以上的预测曲线(有一元线性,单段函数残差,二次曲线等),建立预测方程,并给出与实际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乘用车整体及其细分车型月度销量进行合理预测,对于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优化市场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2005年1月-2013年10月共计106个月的历史数据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和StatTools工具对我国2014年度乘用车及细分车型月度销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采用时间序列法进行预测,仅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为整车企业安排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相关系数法在通道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娟 《中国公路学报》2006,19(5):98-101
通过改进传统的相关系数法进行通道交通需求预测,分析了交通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由通道的综合发展增长率和交通增长率的相关性及相关系数预测通道交通需求总量,并根据可行路径连接的交通集散点的经济特征和支线里程,探讨了吸引权及采用Logit分配模型预测路径交通流量的方法。结合某通道交通需求预测,对该方法进行实际运用,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代设计方法的柴油机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在某车用柴油机振动激励力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整机振动响应特性的仿真分析,获得了柴油机整机的预期振动结果,通过与台架整机振动试验结果对比,两者误差小于10%,达到了工程应用的要求,同时也说明采用预测设计分析的方法预测柴油机整机振动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带悬臂翼缘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桥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翔云  李立峰 《公路》2004,(1):55-59
综合应用了3种计算方法的原理:(1)内力增大系数法;(2)刚接板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法;(3)等代简支梁跨长等,建立了带悬臂翼缘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桥计算模型。它可以应用一般平面杆系的电算程序计算,其精度已被空间有限元电算程序的计算结果所验证。因此,本模型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华刚 《隧道建设》2019,39(8):1262-1269
为实现隧道涌水量的高精度预测,以相关系数法和极限学习机为理论基础,构建隧道涌水量预测模型。首先,结合工程实例对隧道涌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各因素与涌水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筛选出重要影响因素;其次,将筛选出的重要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层,并利用试算法和经验公式优化极限学习机的模型参数,再利用M估计弱化预测误差,进而构建出用于隧道涌水预测的R-ELM模型。研究表明: 1)岩溶隧道涌水灾害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5类一级因素和12类二级因素,不同因素对隧道涌水灾害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2)R-ELM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1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不仅验证了模型参数优化和M估计优化的有效性,也验证了R-ELM模型在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安全系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为了更为准确地反映c、φ各自的安全储备,考虑了双安全系数或双折减系数,对强度折减法c、φ配套折减的基本原则、c、φ配套折减的物理机制和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度参数中的粘聚力c衰减快于内摩擦角φ,根据土体c、φ的不同衰减速度和作用机理,提出了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采用c的折减系数大于φ的折减系数的双折减系数法,此方法能更为准确地反映c、φ各自的安全储备。并通过实例与传统的单一折减系数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作了印证,印证结果表明,双折减系数法折减结果比较合理,而传统的同一折减系数过高地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郭小红  舒恒  拓勇飞 《隧道建设》2014,34(5):402-407
应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当今国内外结构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推进分项系数法在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结合隧道结构和分项系数法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隧道建设工法及结构安全等级,提出各分项系数的取值建议,并对各分项系数进行经验校准。得到如下结论: 1)当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时,根据本文给出的分项系数的计算结果,结构的总体安全水平略高于传统设计方法; 2)当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时,其总体安全水平与传统设计方法相当; 3)安全等级为三级时比传统方法略低。建议推行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分项系数法。本文对隧道设计规范修编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GM(1,1)模型预测变形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应用于路基工程进行变形预测,结合一工程实例阐述了该理论应用条件、建模方法,精度处理方法等,从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应用该理论对预测路基变形的局限性,对于开展路基变形的中长期预测,应慎用GM(1,1)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探地雷达的分类和路用探地雷达组成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钻芯取样法和反射系数法在探地雷达检测路面面层厚度中的应用。以工程应用为例,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以及"白加黑"复合路面中,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计算路面面层厚度与实测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种方法与实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90以上,适用性较强;2种方法的结果之间相关系数达0.94,且F检验表明两者属于显著相关,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用探地雷达反射系数法代替钻芯取样法,避免钻芯取样部分损坏道路。  相似文献   

19.
曾胜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6):157-160
道路交通量的预测对合理进行公路网的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提高道路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道路交通量预测的GM(1,1)灰色预估模型及其残差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预测中,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较好的吻合,验证了预估模型的精度,表明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农村客运交通分布预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建立基于工农业总产值关联度的交通分布预测模型,灵活合理地运用引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可以作为常规交通分布预测方法的补充,丰富农村客运规划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