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介绍了国际标准ISO 2631和欧共体人体安全委员会法规89/391/EC有关车辆座椅振动的测试、分析和评估方法,对平地机在现场作业和路面行驶工况下的振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以试验中振动最严重的工况为例,按照ISO2631和89/391/EC对平地机振动舒适性及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最后,对如何改善平地机的整车动态性能,提高座椅舒适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了现行国家标准GB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与国际上通行的人体振动评价标准ISO2631-1997的区别.通过道路试验测量了驾驶员坐垫、靠背和脚部的平移振动以及坐垫的旋转振动共lO个方向的振动.分析发现汽车中人体振动的峰值因子一般小于9;而按照GB4970和ISO2631的试验数据对比表明,GB4970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体振动.分析各方向振动所占的比例发现,坐垫垂向振动、靠背前后振动和坐垫侧倾振动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对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平顺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中明  张志飞  黄泽好  肖建伯  周坤 《汽车工程》2007,29(2):160-164,156
对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摩托车进行了平顺性道路试验,研究分析了摩托车平顺性的实际特点,依据国际标准ISO2631、ISO5349,提出了摩托车平顺性客观和主观评价方法。通过主观调查和客观评价,探讨了手把处、座位处的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感觉之间的联系,座位处分析结果与ISO2631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ISO2631、GB4970等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的研究,建立手动变速器出租汽车驾驶员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通过实车振动监测和测量驾驶员生理指标,找到了重庆市出租汽车驾驶员在实际行驶工况下达到疲劳的时间;并对他们进行有关疲劳的主观问卷调查,调查统计与试验的结果相吻合,由此得到出租汽车驾驶员达到疲劳时的“振动剂量极限值”。  相似文献   

5.
汽车振动舒适性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评价汽车平顺性的综合指标-汽车振动舒适度Cv,并通过对ISO2631、GB4970、GB/T 12477等标准的研究,用振动舒适度将汽车座椅处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与人对汽车振动舒适性的主观感觉联系起来,运用不同车速、测量位置的加权矩阵函数计算出汽车总的振动什么性指标,用于评价和比较汽车的振动舒适性,解决了由于不同车速、测点的振动不同带来汽车平面性难以评价和比较的问题。将此方法实际应用于某旅行客车的振动平顺性的测量和评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出适合于评价大跨桥梁行车振动舒适度的标准,对某大跨斜拉桥的行车振动进行现场实测,分析车辆驾驶员座椅处的振动特性以及不同车速下的车内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并以国际上通用的ISO2631标准为基础,结合车内人体的舒适感觉,提出行车振动舒适度评价标准,并对该桥的舒适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汽车振动舒适性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郧 《湖北汽车》1994,(4):13-23
提出了评价汽车平顺性的综合指标--汽车振动舒适度Cv,并通过对ISO2631,GB4970,BG/T12477等标准的研究,用振动舒适度将汽车座椅处的振动和速度均方根值与人对汽车振动舒适性的主观感觉联系起来,并运用不同车速,测量位置的加权矩阵函数计算出汽车总的振动舒适性指标,用于评价和比较汽车的振动舒适性,解决了由于不同车速,测点的振动不同带来汽车平顺性难以评价和比较的问题,并实际应用于某旅行客车的振动平顺性的测量和评价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提出了评价汽车平衡顺性的综合指标一汽车振动舒适度CV;并通过对ISO2631,GB4970,GB/12477等标准的研究,用振动舒适度将汽车座椅处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振值与人对汽车振动舒适性的主观感觉联系起来,并运用不同车速,测量位置的加权矩阵函数计算出汽车总的振动舒适性指标,用于评价和比较汽车的振动舒适性,解决了由于不同车速,测点振动不同带来汽车平顺性难以评价和比较的问题,并实际应用于某旅行客车振动平顺性的测量和评价中,取得子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13名男女志愿受试者在MTS电液振动驯卧姿承受振动的试验研究,得到了1-32Hz频率范围内的“1分钟卧姿人体承受垂直方向全身振动的‘舒适性降低’界限曲线”。以该曲线为基础,结合卧姿人体受振响应及汽车振动的特点,提出 相应的测试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六奇  贺启林 《汽车工程》1992,14(2):65-69,80
ISO 2631/DP-1989修改草案[1]对原标准作了修改,推荐了一组频率加权函数曲线。本试验针对草案的0.25~1.0Hz低频垂直振动,通过对12名青年学生的胃电和人体不平衡的测试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胃电和人体质心不平衡的变化趋势与人体对低频振动的主观反应大体一致,为人对低频振动的反应提供了有效的客观指标。修改草案的低频振动的加权函数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单丽岩  侯相深 《公路》2005,(8):122-125
鉴于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行车舒适性的评价标准,通过建立符合车辆实际振动情况的十自由度整车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基础,以ISO2631—1:1997(E)《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标准》为依据,分析了路面不平度与行车舒适性的关系,评价了A、B、C三种等级路面的不平度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阐述了应从舒适性的角度对路面不平度分级进行调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中人体振动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德培 《汽车科技》1997,(4):12-16,23
对国际标准ISO2631新草案进行了研究,应用新草案对各类汽车的人体振动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影响人体振动舒适性的主要振动轴向。比较了舒适性评价法与总加权值法的评价结果的差异。通过主观评价验证了舒适性评价法能真实地反映人对振动的感觉,并建立了总乘坐值指标的限值。  相似文献   

13.
本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自行车行驶系统动力学模型,按ISO2631推荐的车辆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以载重车为例进行分析计算,绘出人体所受的垂直加速度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有效地减轻裁重车的振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卧姿人体全身振动暴露舒适性降低界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试验中采用心理应变评价的“五级十分法”,同时兼顾生理指标的变化,确定了受试者在各频率点达到舒适性降低界限时的振动加速度阈值,对其作统计处理并进行规范化,获取了“卧姿人体全身振动暴露1min的舒适性降低界限”。  相似文献   

15.
卧姿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总结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卧资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意义,分别讨论了在卧资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试验研究过程中,把人体作为机械系统用物理指标评价,把人体作为生物系统用生理指标评价;把人体作为具有复杂思维能力的思想系统,用心理指标评价的试验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振动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根据ISO5982:2001(E)推荐的人体坐姿低频振动模型,建立了1/2路面-车辆-座椅8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针对传统滤波-X最小均方(FxLMS)算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通道FxLMS算法(WP-MFxLMS),并将其应用于座椅振动主动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对传统FxLMS、小波包变换FxLMS(WPFxLMS)和WP-MFxLMS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与人体产生共振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0~20 Hz,采用振动主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共振峰值,提高乘坐舒适性,步长因子和滤波器阶数对主动控制算法影响的对比结果表明,WPMFxLMS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翟辉 《汽车科技》2021,(4):43-47
随着E/E系统在当代汽车中应用比重的增加,E/E系统的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占据E/E系统中主要位置的软件更是成为焦点。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颁布了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以及预期功能安全(SOTIF)相关的标准ISO26262、ISO21434以及ISO21448。本文结合本公司十几年为欧美OEM供应功能安全相关车载ECU的经验,主要总结针对功能安全ASIL B级车载ECU软件开发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立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立姿 人体垂直振动模型虽不像坐姿 人体垂直振动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在公共汽车上有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国际上已有的模型参数不适合我国人体的情况,因而研究了适合中国人体情况的立净人体生趣振动模型,并分析了性别,身高,体重等对人体模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制定一个国际通用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已经成为广大汽车生产厂家的共同呼声,在此背景下,ISO/TS16949在1999年应运而生。经过适应性更改,2003年ISO/TS16949:2002正式发布并沿用至今。五大工具是ISO/TS16949:2002推荐的产品策划、过程控制、实现预防为主及其测量系统评定的重要手段,是集世界汽车制造企业专家管理经验之大成而总结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其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已经经过实践再三检验。五大工具之一——设计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是ISO/TS16949:2002推荐的实现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应用DFMEA可以识别、评价产品设计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将这些分析过程文件化,这是对设计过程的完善。成功实施DFMEA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及时性,它是一个"事前的行为",而不是"事后的处置",为达到最佳效益,DFMEA必须在产品设计失效模式被纳入到产品设计之前进行。ISO/TS16949:2002中有大小15个条款涉及DFMEA,其质量控制思想贯穿于TS16949标准全过程。如何快速应用DFMEA工具,在汽车产品设计过程中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成为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际标准ISO2631和国标GB/T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对某客车进行了行驶平顺性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算法在平顺性分析中的差别.以FAMOS、VC&MATLAB为软件开发平台,在Parse-val定理基础上实现了时、频域两种算法.结果表明,各种算法计算结果差别不大但各有特点,时域法对峰值系数更加敏感,可用于从人体舒适性角度评价平顺性;频域法则适用于分析1/3倍频程各频带对人体振动的影响并为改善汽车平顺性提供依据,但存在精度较低、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而频率法中两种谱估计法的对比结果表明,Welch经典谱估计法的一致性较差,而采用AR模型的Yule Walker估计法性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