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由于当代新能源汽车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增添许多智能网联新功能,继而车辆上的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也日益增多。如果继续采用过去传统汽车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会产生重量增加、布线复杂等问题。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采用分布式通信网络架构,线束简单、重量减少并且扩展性高的优点,但针对新能源汽车分布式通信网络架构的实训教学设备不完善。文章以比亚迪E5车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新能源汽车分布式电气架构的教学设备进行方案设计,旨在提供一套针对新能源汽车完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备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在广州一个新能源汽车维修讲座上,有很多学员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安全问题,担心维修新能源汽车会伤害到自己。这次我就跟大家谈谈,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会遇到哪些安全问题?如何进行维修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的用电安全首先我们来看看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安全隐患。维修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关键因素是用电安全问题。传统汽车上的电源是12V或24V的安全电压,新能源汽车配备了电压高达300~700V的直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生活方式及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我国旅居车行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营地数量少、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我国旅居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旅居车不同的使用场景,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打破营地制约是当前旅居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充电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可重点发展日均行驶里程为100~200 km的纯电架构旅居车,此种旅居车既可以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快充桩和慢充桩来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车辆对负载供电(V2L)等新能源汽车的功能优势。基于纯电架构的旅居车,开发了与之相匹配的能源管理系统,在兼顾车辆续航与车载电器用电需求的同时,解决了旅居车充电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与德国BENTELER集团、德国FEV集团在深圳恒大总部举行新能源汽车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移交仪式。至此,恒大正式获得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底盘架构先后经历了三个技术发展阶段:1.0底盘架构是  相似文献   

5.
郭杨  刘虎 《时代汽车》2023,(20):106-108
新能源乘用汽车混动架构车型在整车NVH性能开发匹配过程中主观评价存在整车启停抖动及敲击等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点,从悬置隔离率,扭转减振器不同的刚度、阻尼、配合间隙及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了新能源乘用车混动架构整车匹配调校过程中,影响整车启停抖动及敲击产生的因素并主要通过悬置隔振、扭转减振器的匹配、控制策略优化组合方案来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有率不断提升,汽车空调压缩机的需求也随之增长。针对这一市场变化,博泽将向中国市场推出全系列电子空调压缩机产品,覆盖48 V、400 V和800 V,以及34 cc、45 cc和55 cc等排量,为客户提供适用于混动乃至纯电动车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2022年2月16日,美的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签约暨奠基仪式在安庆举行,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堪称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数不多的大投资,同样亦是美的集团有史以来投资总额最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理念在为汽车行业带来提升的同时,也对整车信息安全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本文在分析面向服务架构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提出信息安全设计架构及零信任架构的设计理念,为汽车信息安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公交车高压电气架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整车功能、安全、成本、装配、维保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文章基于新能源公交车的功能需求,分析传统电气架构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独立充电、高压部件集成及统一安全监控等策略,设计了一种公交车平台化高压电气架构。新架构具有安全、简单、成本低、易于平台化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汽车网络总线类型及网络架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特点智能化和网联化、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对传统汽车网络架构的挑战,提出基于以太网的汽车网络架构解决方法、并阐述了应用以太网网络架构的应用推进过程、介绍了汽车以太网应用协议的分类,解决了汽车大数据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付岩 《汽车文摘》2021,(3):28-33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推行智能制造,作为我国智能制造重点发展10大领域之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所在的汽车行业也在积极推行智能制造.受所处行业和接触层面的限制,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各不相同,狭义的理解是在制造环节使用智能方法,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本文借助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模型来介绍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开发流程中,目前主流的整车控制系统开发模式是"V"型开发模式。V模型又叫RAD(Ra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由于其模型构图形似字母V,所以又称软件测试的V模型。它通过开发和测试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经过研究发现,通过一种集成多种新能源汽车测试设备的多功能测试台架,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原来的开发流程基础上,提前验证新能源整车及各零部件,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文章对此测试台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原理上有较大的区别,新能源汽车由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组成,而传统汽车只有低压系统。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系统包括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组)、动力系统和其他高压元件。因此,高压系统里500V以上和上百安培的电流都是对汽车高压部件运行、维护及维修安全的一种考验。因此,高压互锁是新能源汽车电气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机动车成为排放污染物的重要贡献者。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必要性。常见的混合动力汽车可粗略分为两大类:HEV 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P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前者的代表性车型为:丰田普锐斯、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后者的代表车型为:比亚迪秦、荣威Ei6等国产车型。特殊车型为传祺GA5插电增程式电动车。本文重点介绍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根据不同混动架构,在馈电时对驾驶质感以及能耗的影响做出分析、以及探讨可采取对应结构的改进方法及手段的可行性分析。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馈电驾驶质感以及能耗的改变最终通过P0位置加装BSG电机或者P1位置加装ISG电机(适用于P3结构混合动力车型、代表车型比亚迪秦)、采用能量分流的混动架构(例如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以及双电机增程式架构(例如传祺GS4 GA5新能源前轴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输出动力的任务完全交给大功率的独立电机)等。通过该方式使得在馈电状态时,发动机与传动系脱藕,于最佳经济转速只用于发电。从而使能量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实现馈电油耗低、以及馈电行驶质感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6接触器在传统汽车上,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车灯、车窗、电动刮水器等所有的电气控制系统中。传统汽车上应用的继电器均为低电压产品,电压为12 V~48 V。新能源汽车上装有高能量和大电流的动力电池组,工作电压一般大于200 V,远高于传统汽车上的电压。因此,新能源汽车上除了需要配备像传统汽车上的低压继电器之外,还需配备高压继电器,一般被称为接触器。6.1接触器概述接触器和继电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控制线圈  相似文献   

16.
赵佳  赵浩  王力  刘清波 《汽车电器》2013,(12):16-20
根据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要求,设计搭建一个专门用于远程监控新能源车辆安全运行状态的系统平台.通过研究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平台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架构,提出系统平台的设计原则、各个总成的技术要求和具体的软硬件搭建配置,为管理新能源车辆运行状态和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提供一个高效、方便、快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1月,或成为出台汽车新政最多的月份之一。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鼓励类中删除,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条目;首批免征车船税新能源汽车车型公布,明确了首批49个产品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工信部出台了新的《乘用车和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新年伊始,新能源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战略重点的架构显现出来,中国汽车工业以新能源领域、核心零部件为导向的产业布局已经初见端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相似文献   

18.
<正>800V架构是全级别车型实现快充的主流选择。对于电池端,快充实质上是提升各电芯所在支路的充电电流,而随着单车带电量超100 kWh以上的车型持续推出,电芯数量增加。为了兼容全级别车型快充功能,800 V电气架构成为实现快充的主流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09,(2):13-13
2008年12月28日,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工程基地授牌同时,北京市公交集团与福田汽车签订了800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整车及底盘的采购协议;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电子电气架构已难以满足面向未来的车路云网一体化发展新需求。本文中聚焦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多域电子电气架构,分别从总体设计、硬件系统、通信系统和软件系统4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我国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可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