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驶园》2015,(3)
<正>酒后驾驶、乱开远光灯、疲劳驾驶……一些不文明的交通陋习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却又常常被驾驶人忽略。在过去的2014年,山东省平度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通过快速出警、细致勘察现场、多警种协调配合抓捕肇事逃逸者。现在,根据事故处理情况,梳理了最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几个原因,以引起驾驶人的重视。一天有三个高发时间段根据对2014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段进行统计,发现有三个时间段是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分别是7~9时、11~13时、17~19时,这三个时段发生的交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交通事故分析的单一性、低效性,分析了轨迹交叉论和能量转移论的缺陷,同时在分析驾驶人驾驶行为机理后,提出了基于驾驶人对外界信息实时判断的交通事故分析理论。从人的主观感应角度出发,阐述了判断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严重程度,对于从新的角度改善安全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驾驶人的驾驶经验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应用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变化情况,以及2013年不同驾龄驾驶人肇事道路交通事故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某省持证驾驶人肇事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事故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年以下驾龄驾驶人事故率为10.6/万人,明显高于其他驾龄组;3年以下低驾龄驾驶人和11年以上驾龄的营运车辆驾驶人是驾驶人管理的重点人群.基于分析得到的肇事特征,从完善驾驶培训内容和重点、改进驾驶培训考试方式方法、提升再教育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驾驶人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力 《汽车运用》2007,(8):48-48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汽车行驶证上的车主与肇事驾驶员不符时,赔偿责任应怎样分担?例如,张某驾驶李某的车辆与王某发生交通事故,对王某的赔偿也会由于张某与李某的不同关系,导致不同的赔偿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各类道路交通要素——人、车、路大幅增长,但是由于一些农村地区道路通行条件和交通环境较差,驾驶人交通意识淡薄、规则意识不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非机动车驾驶人"让右"原则要记牢6月2日下午,浙江宁波居民周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沿海曙区古林镇庙后新村村道由北往南行驶,经过该村一交叉路口时,与由东往西陈某骑行的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陈某受伤、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交警经过调查取证,认定受伤的自行车车主陈某负事故同等责任。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出租车驾驶人的疲劳驾驶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发现疲劳驾驶与驾驶人年龄、驾龄的关系,以及疲劳驾驶事故与驾驶人年龄、驾龄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年龄、驾龄的驾驶人疲劳驾驶状况不同;2.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3.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出租车驾驶员的驾龄有关,驾龄越小,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7.
搜集北京市2012—2015年的2 040起两车交通事故中4 080名驾驶人的相关数据,将他们分成有责驾驶人和无责驾驶人2组,比较他们在性别、年龄、驾龄、驾驶车辆类型等4个方面的分布差异.并基于相对危险暴露面法,对有责驾驶人的相对驾驶事故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相对于女性,男性驾驶人更可能成为事故责任方; 2)有责驾驶人的年龄、驾龄均略小于无责驾驶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青年驾驶人、老年驾驶人和驾龄小于2年驾驶人外,交通安全管理还应该关注到新购车驾驶人和年龄在47~57岁之间的驾驶人等两个可能存在风险的驾驶人群体; 3)车辆类型对于驾驶人在有责与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型客货运企业的交通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交通事故资料显示,4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周期的临界日,2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低潮向高潮期过渡的时期,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的事故占总事故的60%。这说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人的生物节律有一定的关联。当人体三节律处于临界期或低潮期时,人会感到体力不济,精神恍惚,对高速运行的车辆和复杂的路况会作出错误判断和错误动作,这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机动车驾驶人来说,就要正确认识生物节律并做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2016年1月13日16时10分,潘某驾驶小轿车沿科苑南路由北向南行驶,途经建国路口正常直行通过时,车辆前部与在路口人行横道由东向西通过路口的行人刘某发生碰撞,造成行人刘某受伤。刘某当天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住院19天,花费住院治疗费共计29945.97元,其中潘某支付15000元。因潘某驾驶机动车经人行横道时为正常行驶,未违反交通规则,该次事故是因刘某闯红灯的行为导致。某公安局  相似文献   

10.
在人机构成的交通系统中,人始终处于核心和重要的地位,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从分析影响驾驶人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出发,得出预防事故应开展驾驶人心理训练、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驾驶适性管理、为弥补人的主观过错而采取人机工程学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公安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客货运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措施的意见》,提出10项措施,以强化客货运驾驶人动态监管、强化客货运机动车安全技术把关和增强客货运驾驶人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类型驾驶人的事故倾向性,以湖南省湘潭市2008—2017年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危险暴露量方法计算了中国驾驶人在驾龄、年龄及其交互作用下的事故风险值,并针对不同交通环境,分析了高风险驾驶群体的3类碰撞事故风险.结果表明:相比25~45岁的壮年驾驶人,小于25岁的青年驾驶人在几乎所有环境下都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与刮擦事故;驾龄小于1年的新手驾驶人在复杂环境下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中老年新手驾驶人是事故风险仅次于青年新手驾驶人的群体,并且其在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风险甚至高于青年新手驾驶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青年新手驾驶人、中老年新手驾驶人和高驾龄驾驶人的安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安全》2016,(11):50-51
冬季,降温、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多发,能见度低,行车受此影响,驾驶人反应能力下降,辨别能力也下降,再加上盲目驾驶、路面湿滑等原因,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很小的不良驾驶习惯,往往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4.
由于驾驶人肇事的性质与案件结局存在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所以就决定了他们心理的复杂性。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肇事驾驶人都要作为案件的当事人参加到行政或刑事诉讼中来,都要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有的还可能负担一定的经济赔偿。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参加诉讼活动的心理是不一样的,但对处于同一法律地位的肇事驾驶人来说,由于他们的个性差异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加上事故性质不同,所以,其肇事后的心理状态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国内当前对职业人群与交通事故关系的研究甚少,研究方法简单,文中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描述统计、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北京市2008~2012年间的机动车事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以填补国内当前针对驾驶人职业特性对交通事故影响研究的空缺.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北京地区驾驶人的职业类型对其事故数、死亡事故数、事故比例、死亡事故比例、事故责任类型均存在显著性的影响(ρ<0.05).结果表明,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5种职业类型驾驶人为事故高发人群.农民、自主经营者驾驶人主要发生全部责任事故,外来务工人员发生主要责任事故较多.同时,文中从教育水平角度解释了不同职业类型间交通事故发生的差异,并提出低等级教育水平驾驶人具有事故多发性、事故诱发性,应成为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结合北京地区交通事故特点,简单探讨了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驾驶人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违法驾驶造成的,但有些驾驶人不注意生活“小节”,认为“小毛病”不会出事故,养成了种种驾车误区,同样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要确保行车安全,必须走出误区,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李瑞平 《驾驶园》2014,(12):54-54
<正>10月28日凌晨四点半左右,在济南经十路与历山路的交叉路口,一辆出租车撞倒电动车后逃逸,电动车驾驶人伤重昏迷。当天中午,肇事司机王某迫于巨大压力,在家人的劝说下主动向历下交警投案自首。历下事故中队副中队长邓家骥告诉记者:"嫌疑人驾驶出租车沿经十路由西向东行驶,在历山路口向北左转弯,同时电动车驾驶人沿历山路由北向南行驶,两车交会时出租车将电动车撞倒,司机没有停车而是沿着历山路直  相似文献   

18.
正驾驶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不但应当保持清醒的状态,集中精力驾驶车辆,还应当保证其机动车的车况良好。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我国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报废汽车出售、赠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给非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单位或个人,更不能驾驶报废机动车。但如果开报废车辆上路行驶造成交通事故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案情介绍林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李某,两人在聊天期间,林某说自己的小汽车驾驶证已经下来快两年了,一直也没有开过车。摇到小汽车车牌号后,林某有了买车的想法,可又担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交通事故预防的两种突破:即从群体预防行为到个体预防行为的突破和从事后预防到事前预防的突破,提出交通事故主动预防系统概念,突破传统事故预防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升事故预防成效。交通事故主动预防系统是指交通参与者出于自我需求,将正确的交通行为规范渗透到潜意识并自发地执行以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主体是人(交通参与者),其核心是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两个维度。从行为学视角依据交通事故与人的交通行为的关联度属性将交通参与者简化为非驾驶群体(行人集群、乘客集群)和驾驶群体(无事故驾驶人集群、事故驾驶人集群),具体对应的主动预防技术分别为:学龄前儿童交通安全认知系统、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互动系统、安全驾驶行为在线训练及矫正系统、危险驾驶体验系统4个技术功能模块,采用DEVS分层递阶建模法,将各子系统模块之间的信息流整合,结合系统模型内部的耦合机制,构建主动预防系统形式化模型,并结合实际典型案例对系统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系统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型工程车行驶过程中事故风险大,发生恶性事故的概率高,易造成重大生命和经济损失,其运输安全管理问题面临挑战.为探究重型工程车驾驶人驾驶稳定性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展重型工程车自然驾驶试验,提取车辆运动学、道路条件、驾驶人状态和工作时间等数据;采用速度均值和速度标准差表征驾驶人驾驶稳定性,以睡眠模式、道路线形、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