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戌源 《航海》1993,(4):36-37
集装箱运输首先出现于美国,1956年美国又把陆上集装箱运输方式推向海运。随之,这种“快速、安全、廉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采用和发展。我国的集装箱海运的首条国际班轮航线在上海开通。1978年9月,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的“熊岳城”轮,从军工路码头驶至澳大利亚的悉尼港,结束了我国沿海港口国际班轮集装箱运输的空白史。当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76TEU。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化》2008,19(1):1-6
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历史上有2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30年前,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平乡城”轮开辟了上海至澳大利亚集装箱班轮航线;10年前,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组建了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我刊就国际及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当前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特点:船舶大型化、市场集约化、班轮联盟重组及中国在其中的作用,未来集装箱运输趋势等问题对中远集运总经理孙家康先生进行书面专访。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上海和大连之间曾开展过1.5t箱和5t箱的集装箱货物运输,但维持时间不长。1973年9月,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与日本新和海运株式会社、日新仓库株式会社协商合作,使用5t铁质小型集装箱在上海港、天津新港与日本横滨港、神户港等港口间进行国际航线集装箱试运,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序幕。1978年9月26日,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平乡城"轮装载162个集装箱由上海出发运往澳大利亚,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  相似文献   

4.
张家平 《集装箱化》1994,(3):3-5,23
自1978年9月,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在上海港开辟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中澳航线以来,在这十五年中,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很快,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再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然而,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国际集装箱支线运输系统的问题上,却显得进展缓慢、力不从心。对此,本文试就当前我国国际集装箱支线运输的现状、有利因素、存在问题以及建议设想等作一些租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集装箱运输由国际集装箱运输和国内集装箱运输两个部分组成。但我国现行的国内集装箱运输被人为地划分为国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和国内集装箱运输。根据我国目前规定。内支线集装箱班轮运输(简称“内支线运输”)是指固定船舶在国内港口之间按照公布的船期表或有规则地在与干线船舶衔接的固定航线上从事外贸进出口集装箱运输。国内集装箱班轮运输(简称“国内运输”)是指固定船舶按照公布的船期表或有规则地在固定的国内港口之间从事内贸集装箱货物运输。  相似文献   

6.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目前已拥有各类船舶153艘、305万载重吨,航线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年货运量在1800万吨以上。现已开辟了38条班轮航线,其中集装箱班轮航线31条,杂货班轮航线7条,每月开出76班次,航迹遍布五大洲、三大洋。其中集装箱船队的发展尤为令人瞩目。近五年来,这家公司瞄准国际大市场,跻身世界航运竞争,成功地建成我国航运史上第一个环太平洋集装箱网络。目前这个网络有59艘各类集装箱船舶投入营运,航行于环太平洋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港口。据国际权威运输机构统计,以“上远”船队为主力的中国远洋集装箱船队,不论船舶数量还是箱位,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化》1995,(8):1-4
自1978年上海口岸开通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上海港已成为能连接国内国外两大辐射扇面的我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目前,上海口岸经营海上国际集装箱业务的专业码头有9个泊位,  相似文献   

8.
8月22日,《集装箱化》杂志社和上海友松国际集装箱运输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集装箱安全动议(CSI)与“24小时规则”座谈研讨会。参加研讨的有中资和外资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货运公司、船务公司、码头经营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上海海运学院法律系和国航系等20多个单位50余位代表就“CSI”和“24小时规则”的实施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与研讨。《集装箱化》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刘鼎铭教授、顾问宋德驰教授、我国海商法专家尹东年教授,以及杂志社和上海友松国际集装箱运输咨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也参加了这次专题座谈与研讨。会议由《集装箱化》杂志社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李玉如副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9.
《航海》2009,(2):45-45
民生轮船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隶属于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长江流域及沿海内外贸集装箱运输、散杂货运输业务,国内主要经营上海至重庆集装箱班轮航线,国外主要经营每周二班的上海至日本集装箱班轮航线。  相似文献   

10.
论“电放”与“海运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贸易法律与实务的发展、变化以及集装箱班轮运输的普及和集装箱运输技术的进步,十多年来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中使用的单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国际贸易条件解释规则"(Incoterms1990,Incoterms2000等)中出现了海运单(sea waybill).而在我国的国际集装箱班轮的近洋航线上,于1992年底、1993年初,出现了"电放"(telex release)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邹绍云 《集装箱化》2014,25(8):8-10
在传统的件杂货运输时代,班轮运输市场呈现 垄断结构;集装箱运输取代件杂货运输后,班轮运 输市场以垄断竞争结构为主.近年来,随着航运联盟的发展,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本文通过计算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绝 对集中度指标和相对集中度指标,分析国际集装箱 班轮运输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航海技术》2007,(4):F0003-F0003
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中外运集运公司)于1998年5月28日在上海组建,主要负责集中经营并统一管理中国外运系统全球集装箱班轮运输业务,是中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00598)麾下的专业化子公司。  相似文献   

13.
江苏远洋运输公司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江苏省交通厅合资经营的国营远洋运输企业。该公司拥有18艘包括集装箱船、多用途船、杂货船在内的远洋船;开辟有南京、南通、张家港、江阴分别至香港、日本的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上海至日本、香港的杂货定期班轮航线,香港至台湾的集装箱航线,  相似文献   

14.
冷藏箱技术发展回顾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良 《集装箱化》2003,(12):38-40
1984年4月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从日本FRUEHAUF公司购买的30只40英尺冷藏集装箱 (三菱冷机 )抵达上海十区码头。从此 ,中国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冷藏集装箱 ,开始了国内冷藏集装箱运输的新纪元。目前 ,由于国内冷藏集装箱制造业的兴起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冷藏箱制造国和出口国 ,  相似文献   

15.
国际集装箱运输始于本世纪50年代,因其具有装卸快、货损货差少,可以实行从发货地工厂到国外收货人仓库“门到门”运输,于货方、船方、港口都有利,被誉为一场货物运输的革命。集装箱运输能力也是港口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自1978年开辟上海至澳大利亚国际集装箱航线以来,至去年底全国已有近50个港口开展集装箱运输,全年吞吐国际集装箱803万TEU,箱量比1978年增长近438倍,19年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37.7%。浙江省港口国际集装箱运输始于1984年7月,首次在宁波港镇海作业区,由浙江远洋运输公司“衢江”轮甲板捎带10个20英尺箱运往香港,开创了浙江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史。  相似文献   

16.
上海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拥有一个发达的国际航运市场,其中包括拥有丰富的国际运输货源,拥有大量国际运输承运人,以及从事国际货运的代理人、经纪人,上述各方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从事各种形式的航运交易行为.从当今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趋势来看,其层次的评价标准,并不是根据港口总吞吐量的大小,而要看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的大小,特别是这个港口干线班轮的密度和支线的网络化程度,以及国际集装箱中转量的大小.上海自1996年以来,其干线班轮密度大幅增加.目前,欧、美、地中海等远洋主干航线直达班轮每月已达60多班,长江与沿海支线航班每月多达200班,上海已一改过去支线喂给港地位,正在逐步向干线港方向发展.国内外主要班轮公司都已进驻上海,有71家中外船公司在上海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上海已是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海航运市场应具有符合国际惯例的,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运作环境.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化》2013,24(11):23-24
为维护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环境,保障运输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2009年8月实施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以下简称《国际海运条例》)第20条规定,实施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精细化报备。现将实施办法公告如下:一、基本原则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是班轮经营者提供海上货物运输服务所取得的报酬,包括海运运价和海运相关附加费(含码头作业费)。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属于市场调节价,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远集运的前身——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开辟了中国至美西太平洋航线以来,中远集运一直将跨越太平洋的海上班轮航线作为参与全球班轮业竞争的品牌主干航线。历经多年打造与整合,跨入21世纪的中远集运太平洋航线已构建起一条跨越太平洋最直达快捷的“海上桥梁”。 众所周知,在全球贸易“大循环圈”中,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及远东与美国经济与贸易往来增长快速,无论是贸易额还是海上集装箱运量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由此,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拥有相当实力的集装箱船队和集装箱承载能力,但从整体上看我国集装箱班轮公司规模和运力水平比较低,在从事国际运输经营时遇到不少困难,特别是一些中小班轮公司很难在国际航线上打开新局面。而国际班轮运输巨头在全面开放的我国物流市场上凭借其强大的实力,想方设法加大对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渗透和占领,而我国班轮运输企业如果不积极应对的话,会举步维艰。我国班轮运输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积极通过并购、联盟以及通过追加投资兴建和购置新的更大的集装箱船和有关设备这三种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和运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国际     
《集装箱化》1995,(3):35-38
1993年末全世界集装箱船有1461艘、3166.2万总吨;南京口岸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中日合资在南通设立物流公司;扬中集装箱中转站营业;宁波港1994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鲁丰航运公司在日本/青岛航线开展周班运输;青岛开通至香港和日本的集装箱支线;龙口港开通第三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山东中新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即将成立;大连龙兴大幅增强中国/日本集装箱航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