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在调研广州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广州轨道交通衔接的必要性及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衔接方式一体化、区域差别化及站点功能层级化等交通衔接规划的研究方法,为其他城市开展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智杰 《综合运输》2013,(10):48-55
在调查分析国外典型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网与市区轨道交通网衔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得到了三类典型的衔接模式,并研究提出了各类衔接模式的特征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快线作为衔接国铁干线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方式,对于实现大都市区"三铁融合",形成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将国铁干线与轨道交通快线有效衔接,有效解决了周边城区享受国铁干线运输需求。本文在分析了线路衔接模式的基础上,对比换乘模式、贯通运营模式的适用条件,并通过对重庆市轨道交通快线与渝利铁路的实例分析,得到与实际线网相匹配的衔接模式,拟为工程实施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市域快轨与地铁的衔接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市域快轨的发展以及整个线网的运营效果和服务水平。本文首先对市域快轨与地铁的衔接模式进行定义和分类,然后从服务水平、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三方面,根据市域快轨与地铁的技术特征和不同开行方案对影响衔接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市域快轨和地铁系统衔接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受地质环境影响及新路基与老路基本身性质差异影响,新路基与老路基衔接问题成了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一个难题。如何做好新路基与老路基之间的衔接工作是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新路基与老路基衔接部位的主要病害,提出处治对策,促进新路基与老路基衔接施工质量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复合网络的快速发展,研究不同制式轨道交通的衔接问题对提升线网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十分重要。本文围绕轨道交通跨制式衔接模式及其适应性评价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衔接模式的影响因素,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建立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粗糙集(RS)法计算主/客观权重并将两者线性加权得到组合权重,从而建立评价模型;最后以重庆市市域铁路江跳线与地铁5号线的衔接模式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线路衔接模式的适应性评价等级为优,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正确性,为轨道交通跨制式衔接模式适应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穗莞深城际及佛莞惠城际为联通珠三角地区南北向及东西向的快速客运通道,两线在望洪地区交汇,二者合理的换乘衔接方式,对方便旅客出行、发挥线网功能、高效组织运营和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客流特征、行车组织、平面线形、规划适应性、工程投资及工程实施条件方面研究分析两线换乘衔接方案,最终确定两线采用十字交叉设西南联络线的综合最优换乘衔接方案,该研究成果对后续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城市群的城际铁路换乘衔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欧阳杰  王绍芸 《综合运输》2024,(4):39-44+111
随着机场对外轨道交通与机场内部捷运系统的应用推广,二者在机场的衔接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分割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不同技术制式的机场轨道交通方式亟待由各自独立建设运营的局面逐渐向轨道交通协同化的方向发展,研究其衔接模式及设施布局具有显著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在分析机场轨道交通与旅客捷运系统协同衔接布局的应用实践、基本需求和发展趋势基础上,结合各类机场轨道交通特性和场站布局差异,归纳了4种机场轨道交通与捷运系统的衔接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优化,以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首先,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两者特点,提出针对性换乘衔接优化策略。以期提高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利性,进而为人们的高效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单连龙 《综合运输》2012,(12):43-46
本文总结了武汉市客运枢纽交通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武汉客运枢纽交通衔接人性化、层次化、多元化和高效化等规划原则,以及交通衔接的规划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武汉客运枢纽交通衔接的总体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的发展现状,总结出我国现阶段铁水联运占比低、与港口集装箱总量不匹配,但铁水联运占比增幅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现状。提出铁水衔接不畅、联运运价制定困难、铁路运力不足、货源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并从基础设施设备、运输组织管理、相关标准统一化、信息化建设及其衔接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铁水衔接不畅,最后分析了解决我国现阶段铁水联运发展较落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建立了航站区间衔接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聚类评价方法的原理及步骤,以首都机场为例进行航站区间衔接交通系统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包括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换乘和共线两种衔接模式的具体运用方式。在换乘模式研究方面,结合实际分析了五种换乘模式和各自的特点和分别适用情况;在共线运营模式方面,介绍了其概念,运营方式和主要类型等,并绘制相应图形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分析。最终提出关于针对衔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分析了以上两种衔接方式的特点。对今后都市圈的交通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地铁车站与商业衔接空间的安全管理,分析了现状及问题,从地铁车站属地管理角度探寻了商业衔接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开通运营各阶段的管控原则及常态化管理措施,对推动地铁车站属地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期为同类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东京都市圈、巴黎大区和纽约大都会区的市郊铁路与中心城区交通衔接特点,提出了本线直达、跨线直通和枢纽中转三模式衔接分类方法;认为我国超大城市应尽量采用本线直达模式、新建市郊和相衔接城轨线路应开展跨线直通专门论证、充分利用多枢纽中转模式,实现与中心城轨道交通网衔接、城市副中心应作为市郊铁路选线的重要控制节点和枢纽中转首选;提出重点突破两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技术标准障碍,探索利用对外铁路枢纽之间联络线通道实现市郊铁路贯通中心城,加快研究满足跨线直通、连结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轨道环线,加强市郊铁路车站的接驳交通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南昌市国省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为研究对象,对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与提升,系统地研究南昌市国省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问题,提出相应疏导策略,并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对衔接处的疏导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与效果评价,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畅通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线网衔接方式、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网络资源共享、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系统制式。  相似文献   

18.
刘长俭 《综合运输》2011,(11):71-73,78
本文分析巴西淡水河谷综合运输发展的现状,并从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统一管理和信息化等方面总结出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19.
对规划阶段普通国省道绕城改建工程新、旧路线平面衔接形式的选择提出建议,并对考虑因素及方式采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区二级公路改扩建中新老路基的衔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山区二级公路改扩建中新老路基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山区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