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掌握湘南铁路地区集中式给水水质状况,对1991-2000年汀南铁路地区各给水所末梢水水质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湘南铁路地区集中式给水水质合格率自1996年后有逐年增高趋势,2000年上升到91.89%,近4年水质总平均合格率为88.41%,明显高于前4年的水质总平均合格率(80.73%),水质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游离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不合格项次主要出现在第2,3季度,占总不合格项次的63.83%%;水样中的氟化物含量范围在0.08-71mg/L之间,其中小于0.20mg/L的水样占58.18%。  相似文献   

2.
柳局西线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辖区集中式供水水质的监测,结果发现,国铁组供水水质的大肠菌群合格率为38.5%;地铁组为84.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供水水质中大肠菌群合格率偏低,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做好供水水质的消毒工作,防止生物性污染仍然是铁路沿线站区饮水卫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前作为驷马桥水厂唯一水源的沙河属于Ⅳ类-Ⅴ类水体,主要超标项目是有机物和氨氮,特别是暴雨季节氨氮值远大于国家源水标准,给水厂的正常生产带来极大困难。根据氨氮污染的不同程度,试验研究提出相应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进以及净水剂消毒剂的投加的处理方案,使驷马桥水厂在源水氨氮不大于3.0mg/L时,出厂水水质都能达到国家标准,保证了优质供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纸片法对于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有效性。方法对186份水样分别用纸片法与多管发酵法进行总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大肠菌群阳性率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Х^2=0.135,P〉0.05),两种检测方法大肠菌群MPN值符合率为96.77%。结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相对于多管发酵法,纸片法更加省时、省力,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特别是突发事件时检验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吉林铁路地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改善铁路职工家属饮水质量提供依据,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方法]对吉林铁路地区46户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吉林铁路地区供水单位的整体卫生状况合格率87%,有7户给水所、1户泵房无卫生许可证,水质检测合格率71.4%,主要是浊度、耗氧量、游离余氯不合格。该地区给水所与泵房水质检测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卫生管理、防护方面泵房好于给水所,消毒常规指标泵房较给水所差。[结论]加大供水单位的设备投入,加强水源防护,严格消毒,保证饮水安全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旅客运输过程中 ,餐车担任着重要作用 ,如餐车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则可能存在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隐患。根据铁道部劳卫司 [1999]6 6号文件要求 ,应用《餐车卫生监督检查表》 ,在重庆站对始发、终到的餐车进行了监督检查。结果显示不同年度间餐车卫生监督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成都局与其他局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同车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造成不合格的诸多原因中 ,“无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待加工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违章倾倒垃圾污水”占较大比重 ,分别为 16 9%、37 3%、3…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铁路局部分给水所供水水质情况,为给水所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保障车站及列车供水水质安全。方法:对上海铁路局所辖的10个给水所的日常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按照相关标准及规范对给水所的泵房水龙头水和车站水龙头水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各给水所的卫生管理情况基本符合要求,全年的检测指标中不合格情况较明显的是游离余氯和pH值(不合格率分别为30%和10%)。泵房水龙头与车站水龙头的各项水质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4个季节水质的pH值、耗氧量、铁、细菌总数和游离余氯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浑浊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采样部位对水质影响并不明显,而不同季节对水质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铁路调度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天津铁路调度所162名调度人员进行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显示:该人群SCL-90总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强迫、偏执因子均分也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与铁路车站工作人员比较,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均分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对生活饮用水检出总大肠菌群结果的影响。方法:将GBI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中要求的初发酵培养时间由24h延长为48h,共检测生活饮用水326份。结果:延长初发酵时间后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由阴转阳有16份,其中二次供水样本在两个不同发酵时间的总大肠菌群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5,P〈0.05)。结论:延长初发酵时间至48h可以提高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精神状态评定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EMBU)为工具,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抽取被试165名。结果:父母以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教育出的子女.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大学生样本所测SCL-90的因子1—9与大学生常模样本比较差异不显著。父母以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教育的子女心理不健康,有抑郁情绪,差异显著(P∠0.05)。结论:抑郁情绪与父母拒绝教养方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甲环酸静脉用药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 将60例拟行初次单侧THA手术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双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氨甲环酸组患者于切皮前10分钟静脉单次使用10mg/Kg的氨甲环酸,对照组予以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血常规并记录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术后5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如患者血红蛋白低于80g/L则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2u静脉输入。通过公式计算并比较患者血容量、显隐性失血量。记录患者术后输血量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出血254.9±7.5ml,对照组350.1±40.0ml;(t=-12.819;P=0.000)、术后引流氨甲环酸组161.2±12.1ml,对照组427.2±114.0ml;(t=-12.708; P=0.000)、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失血氨甲环酸组151.9±17.1ml,对照组272.9±46.5ml;(t=-13.390;P=0.000)及隐形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失血量氨甲环酸组319.0±188.2ml,对照组490.1±178.3.0ml;(t=-3.613;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1例(3.3%,1/30),对照组8例(26.7%,8/30)需要输血,(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一名患者发现术侧无症状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术后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氨甲环酸组1例(3.33%,1/30),对照组0例(0.00%,0/30);(t=-1.272,P=0.209)及术后住院日氨甲环酸组平均5.2天,对照组5.4天(t=-1.272,P=0.20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0mg/Kg氨甲环酸术前静脉单次用药可以有效减少THA围手术期的血液丢失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氨甲环酸是THA围手术期控制血液丢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期矽肺患者63例血清锰(Mn)。其含量在矽肺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38.4×10^-3M±21.2×10^-2,31.4×10^-3±15.9×10^-2,12.4×10^-3M±4.6×10^3μmol/L,无较正常对照组锰含量129.3×10^-3±54.6×10^-3为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了矽肺患者血清Mn降低的原因可能与患者体内硅含量大量增加有关。提出了治疗措施宜着重使用清Mn水平升高,可能对矽肺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吉林市松花江水耗氧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GB/T 5750.1~1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吉林市松花江不同江段的水体进行了耗氧量监测和分析。结果:吉林市松花江各检测点耗氧量总超标率较高(45.00%),其中桥边段采样点的耗氧量均值及超标率明显高于桥中心段采样点的耗氧量均值及超标率;下游五桥检测点耗氧量均值及超标率也明显高于上游五桥检测点。吉林市松花江各检测点耗氧量的均值及超标率都有随时间推移即气温转暖而增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分析不同月份的采样点耗氧量均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吉林市松花江水体上游尚符合水源水耗氧量的标准,但在流经市区时受到了严重的有机物污染,市区江段两岸生活污水管直排江中是吉林市松花江耗氧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韩义涛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44-48,65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拟在高速铁路的土路基上铺设无砟轨道,由于高速铁路的轨道要求有更高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因此本文从车辆-轨道耦合大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土路基与刚性基础的过渡区段的动力特性,以期为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土路基-刚性基础过渡段模型,编制了动力学仿真计算程序,对过渡段的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 研究结论:在土路基-刚性基础过渡区段,轨道基础刚度差产生动力作用不是很大,但钢轨挠度变化显著;差异沉降对轮轨系统的动力作用十分剧烈,考虑30mm/10m的差异沉降,车体加速度达到1.0m/s。时,接近舒适度管理目标值0.13g;随着速度的提高,动力作用加剧,当运行速度从250km/h提高到350km/h时,最大轮轨垂向作用力从92kN提高到104kN,而最大车体加速度从1.0m/s^2提高到1.4m/s^2,此时已经超过了安全限值;过渡段的设置长度宜以车体加速度为主,最大差异沉降为30mm的过渡区段,过渡段的长度可以设置在25—30m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T-SMART断层融合成像(TOMOS)、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显示对髋关节假体及其周围结构观察的清晰程度能力。方法 连续选取进行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且已行术后DR、CT及TOMOS三项影像学复查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1.0岁。调阅并分析这20个病例的TOMOS、CT及DR影像资料,由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读片,并进行主观评分,评分标准为:假体周围结构观察清晰,图像评为“优”,记2分;因轻微伪影或受限于图像分辨率等原因,图像清晰度受影响,但基本不影响观察,评为“中”,记1分;因金属伪影大等因素,图像清晰度差,严重影响观察,评为“差”,记0分。评分结果以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TOMOS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5%,1分40%,0分5%,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75%,1分25%,0分5%;应用CT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1分60%,0分35%,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1分55%,0分40%,TOMOS的评分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应用DR检查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25%,1分75%,0分0%;观察假体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100%,1分0%,0分0%;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0%,1分50%,0分0%,DR的评分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7)。结论 相比于CT,髋关节假体TOMOS成像质量比CT图像好,又克服了DR不能分层薄层观察的缺点,在髋关节假体复查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疗法对跟腱微创修复术后的患者功能影响和临床意义。 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并获得随访的92例行跟腱微创修复术的患者,术后按照收治顺序的单双数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运动康复疗法组48例全部获得随访,男46例,女2例,年龄18~50岁,平均34.3岁。左侧30例,右侧18例。术后严格按照我们制定的图文制式运动康复疗法指南进行渐进性的康复训练;自然康复组失访4例,获得随访的44例中男42例,女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1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术后由医生口头交待术后康复注意事项。随访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采用SPSS 13.0软件将评定结果进行计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从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8~48 个月,平均19.6个月。运动康复疗法组及自然康复组均无感染病例,自然康复组再断裂4例,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运动康复疗法组无跟腱再断裂。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运动康复疗法组优34例,良1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97.91%(47/48);自然康复组优18例,良21 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88.63% (39/44) 。组间差异统计分析显示运动康复组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自然康复组(P=0.014<0.05)。结论 我们制定的跟腱微创修复术后运动康复计划可靠、高效,对取得良好术后功能和防止再断裂至关重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跟腱微创修复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关键词】跟腱断裂; 康复疗法; 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