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101例白血病及26例感染患者的髓细胞NAP活性测定。结果急非淋、急淋与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间无显著性差异,均可呈强阳性反应,亦可为阴性,慢粒髓细胞,NAP活性明显减低,慢粒急变者则明显升高,其酶活性与感染及类白血病反应相似。故NAP活性测定呈强阳性反应者,应首先考虑类白血病反应,但不能完全排除白血病之可能,特别是慢粒急变的初发型及CNL,应结合临床进一步探讨其它鉴别诊断之依据。NAP活性测定不能作为鉴别急淋与急非淋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造血系统     
(一)白血病:据统计白血病类型可达11种以上,通过骨髓细胞或外周血培养后进行核型分析,将一些白血病表现的染色体畸变特征介绍如下: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白血病患者体内有一个特殊的标记染色体(是在结构上发生改变的不正常的染色体,通过这种标记与正常细胞进行区别),这种标记染色体据荧光染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导某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称急淋)患者在急淋典型改变以前呈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等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征象(1),此变化具有对激素良好反应,“再障”可很快缓解,但多于半年内呈现典型急淋变化等特点,Bernarrd曾观察到  相似文献   

4.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简称慢粒)终未期常出现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重度贫血、血小板显著减少、出血倾向加重、高热、骨关节疼痛等类似急性白血病的表现,称之为慢粒急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以前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还是束手无策的。1962月以后由于化疗的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和细胞生化的研究成就来指导临床实践,使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急淋完全缓解率儿童为90%,但急粒的疗效远不如急淋,一般完全缓解率为50%左右,笔者学习了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科血液组陆道培教授关于羟基脲同步化方案治疗急粒的经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选用羟基脲同步化方案,自1976年12月——1979年2月两年内我们观察2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对其中15例坚持用够一个疗者的病人进行初步结总: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下称慢粒)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在我国仅次于急粒、急淋居于第三位。近年来有关本病的中西医药治疗报告甚多,为了提高临床效果,选择较恰当的方法、药物和时机。故对此作一概述。1865年Lissaure首先用坤剂治疗,可获暂时改善。本世和初曾试用苯剂,但疗效可疑。其后近50年的时间里,放疗成为慢粒最主要的疗法,较不治疗者,中数生存期有所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国风产一系列抗非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单抗),以免疫荧光技术,对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与分型,比较了ANLL免疫学分型与细胞形态学分型的关系和CML急变期与慢性期抗原的不同点;并对4例形态上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免疫学分型。结果发现:国产的一系列抗非淋巴细胞单抗,可把FAB_(M1~M5)分为原粒、早幼粒及幼单单核细胞型;ANLL免疫学分型与形态学分型有关,但又不完全一致;28例慢性期CML全部与一个中性粒细胞的单抗反应,而8例急变期CML原始细胞无此抗原表达。4例细胞形态学分型困难的AL经单抗进行免疫学分型,3例为急淋,1例为急非淋。  相似文献   

8.
尽管有的报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称急粒)使用联合化疗诱导方案,完全缓解率可达65%—90%τ~(·2),但缓解期多较短,且易复发,仍难较长期地存活。如何延长缓解期及存活时间,是当前急粒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脾脏可能促进白血病的发生和恶化的作用~3,和慢粒急变后部分患者切脾后存活期延长的报导,以及我们观察到急粒缓解后,长  相似文献   

9.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粒)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变化复杂。实践证明、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及分化程度不同时,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亦有明显差异,因而探讨急粒的分型标准,摸索其与临床关系的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定疗效,判断预后,探索病因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氟达拉滨+马利兰(Flud+Bu)"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患者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急非淋白血病1例.预处理方案包括氟达拉滨30mg/(m2·d)×4d,注射用马利兰3.2mg/(kg·d)×2~4d;非血缘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5mg/(kg·d)×3d;供者为其HLA配型相合的同胞或非血缘;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合计CD34+细胞3.0~8.03×106/kg(平均4.29×106/kg),单个核细胞6.74~13.51×108/kg(平均9.01×108/kg);采用"环孢霉素+短疗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预处理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重建造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STR-DNA证实均为完全供者植入;1例急淋L2患者在移植后早期(<30d)白血病复发导致死亡,其余5例患者随访8~20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均存活,至今无白血病复发.结论 "氟达拉滨+马利兰"预处理方案移植相关并发症轻,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远期疗效尚待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良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并对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通过单因子梯度实验,对影响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的秋水仙素浓度、作用时间、低渗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在改良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骨髓染色体制备体系,进一步对我院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秋水仙素浓度、秋水仙素作用时间、低渗时间等因素都有适宜的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染色体制备成功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最适体系为秋水仙素质量浓度0.07μg/mL,作用时间80min,低渗时间35min。通过改良的染色体短期培养法对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制备成功率达到了97.69%,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2.3%。结论 0.07μg/mL秋水仙素作用80min,低渗时间35min的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体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是危害人类生命的恶性病,曾宣称为不治之症,由于现代化学抗癌药物与分子化学以及细胞动力学的研究,不断完善认识,联合化疗的应用加之对症、支持、免疫综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就目前条件下,在联合用药的诱导下,急淋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虽然仅占所有白血病总数的15%,但多发于30~60岁。诊断后平均生存期约3.5年,转为急性变后约有80%病人死亡。最近的资料指出,急性变后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个月。慢粒急性变(简称TCML)表现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临床表现指示急性转变、也没有单一的实验室指标。在通常情况下经过数周或数月缓慢出现的骨髓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似有增高趋势,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又占急性白血病的1/2以上。如我院自1972年7月~1976年12月血细胞室共接诊各型白血病53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29例,急粒190例。急粒占白血病的35.6%,占急性白血病的57.6%,故可说是常见病之一。目前抗白血病化疗也日新月异。特别是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雄黄体外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观察其对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雄黄处理在体外培养耐维甲酸的人白血病细胞 ,电子显微镜观测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 ,并前后对照观察应用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疗效。结果 在 1 .0~ 2 .0 μmol·L- 1 的浓度下 ,雄黄作用于白血病细胞 2 4h后 ,可见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细胞核固缩 ,染色体凝集 ,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 ,核碎裂 ,染色质片断化 ,凋亡小体形成等。用雄黄治疗的 2 0例患者 ,完全缓解(CR) 1 7例 ,部分缓解 (PR) 1例 ,总有效率 (CR +PR) 90 %。结论 雄黄能够诱导耐维甲酸的白血病细胞凋亡 ,可用于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治疗 ,且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2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miR-21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初治AML患者、22例完全缓解期AML(AML-CR)患者、13例难治复发患者、2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及健康人骨髓中miR-2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ML患者miR-2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iR-21在AML中的表达是上调的,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及难治复发组miR-2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miR-21的表达量较初治组有所下降(P<0.05);难治复发组miR-21的表达量高于初治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ML miR-21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年龄、性别、染色体异常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iR-2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肿瘤负荷相关,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白血病诊断的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以下简称勾慢粒急变)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终末期的表现,急变后病情进展迅速,自然生存期多三个月左右。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大都并有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烧有时高烧而恶化死亡。为探讨慢粒急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就其临床表现分析讨论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体外药敏实验的方法。用色素排除法对各型白血病患者病人37例进行试验,试验药物12种,并讨论了药敏试验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由于方法简便、客观、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通过中草药物对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作用试验,初步发现白花蛇舌草、倒挂牛的作用明显。特别是慢粒患者白细胞对倒挂牛最为敏感,值得进一步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3单克隆抗体 (CD3McAb)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hIL 2 )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及净化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激活骨髓的细胞毒作用 ;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激活骨髓CFU GM水平和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采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激活骨髓的免疫标记。结果 CD3McAb与rhIL 2联合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株K5 6 2、HL 6 0均有明显的杀伤净化作用 ,且优于rhIL 2或CD3McAb单用组 (P <0 .0 5或P <0 .0 1)。rhIL 2和 (或 )CD3McAb对激活骨髓的CFU GM水平无明显影响。CD3McAb +rhIL 2激活的骨髓 ,与活化前及rhIL 2或CD3McAb组相比 ,CD3+ 、CD8+ 、CD1 9+ 、CD2 5+ 、CD38+ 、CD56+ 细胞显著升高。结论 CD3McAb能增强rhIL 2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及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报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半年,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1例。预处理用环磷酰胺加全身X线照射。移植其弟的骨髓。移植后住层流无菌室,全环境保护等。术后40天血象及骨髓象恢复正常。术后210天复查红细胞同功酶,证明供者骨髓被植活。随访1年5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