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及我国部分汽车企业都把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纷纷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相对明确的时间表和技术路线。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技术的发展,这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把“混合”和“电”作为零部件技术研发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多年的蓬勃发展印证了这句话。在全球主机厂将重心调整到亚太区中国市场的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触角也深入到中国汽车市场。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集团自1994年进入中国的16年间,默默地在中国市场耕耘,鲜有与媒体沟通交流的机会。前不  相似文献   

3.
主机厂与零部件加工单位的关系既是一个大家庭,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钩织和促进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大院":从传统的地理位置演变为"黄金供应链"的别称汽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曲轴、连杆、凸轮轴等)、传动系(变速器、减速器、离合器等)、制动系、转向系、行走系、电器仪表系、传感器、汽车灯具、安全防盗等,不仅是构成汽车整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专用汽车》2006,(10):21-21
2006年8月17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在北京联合召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授牌大会,青特集团等160家企业荣获首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称号。据悉,获得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当称号的有一汽、东风、奇瑞等44家整车出口企业和青特、万向等116家零部件出口企业。长春、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厦门、芜湖和台州八个城市被正式授予首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无论是从数量、经济规模、技术水平、工业产值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下一轮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正被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不断挤压,而自身由于在发展过程忽视自主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对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产品,如防抱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电控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器等尚无足够的生产能力和相关技术,大量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6.
中国入世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特别是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立其亚太地区总部,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家门口。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坚持“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牌整车”的企业宗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原则,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百强之首。本刊将从2006年第7期开始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及其产品技术进行全面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05,(39):14-14
近日,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组织的汽车零部件访问团一行来到上海,进行了相关商务访问活动。此次参访企业非常多元化,不单单有线缆、空调、车身、传输系统等方面的零部件企业,还涉及到赛车和汽车科技、中澳汽车项目服务等行业。  相似文献   

8.
王昌文 《汽车工程师》2013,(1):13-14,40
自"十二五"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能否持续发展,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挑战和机遇。文章分析了当前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核心技术、整车与零部件配套、国际化战略、标准化建设、模块化生产及智能化6方面入手,指出只有认清形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全面提升我国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国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密集性投资建厂和贸易往来,他们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前行。斯凯孚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一直存在分散、规模小和技术含量低的特点。据统计, 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为1670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15家左右,年销售收入大于10亿元的却只有38家。“十一五”计划中,“2010年前基本建成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业基地;2020年形成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业中心”战略目标的提出,使得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各级政府更多关注的是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发展,而对中小企业采取的是“放开搞活”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近20年的努力,随着整车企业的发展逐步成长为一个持续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我国汽车零部件不但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部分零部件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现状的分析,针对中国内资企业提出促进零部件扩大出口规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襄樊”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襄樊市现有汽车配套企业198家,2000年实现汽车工业产值112亿元,建成 了神龙公司襄樊总厂,东风电气仪表公司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基础初具规模,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零部件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在襄樊市建立汽车零部件基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一、面临的机遇 2月19日,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浙江省诸暨市召开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会。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张小虞副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沈宁吾副秘书长、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处何馥香处长等行业权威人士就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自主开发等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9,(49):12-15
在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结合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关键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09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已经落下帷幕,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共有约144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参加了此次车展,展品涉及发动机、底盘、变速器、车桥、制动、转向、悬架、车身部件等。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知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很多都没有参加本次车展。列入2007年全球财富500强和排名全球前2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电装、麦格纳国际、德尔福、爱信精机、江森自控、佛吉亚、李尔、天合、法雷奥、伟世通、捷太格特、矢崎等均缺席。参展的知名企业有博世、大陆、采埃孚、蒂森克虏伯、德纳、马瑞利、贝洱、博格华纳、威伯科、NSK、舍弗勒、马勒、盖茨优霓塔、格特拉克、伊顿、博泽等,以及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法士特、泰明顿摩擦材料、骆氏集团、山东金麒麟、浙江亚太机电股份、东风电子科技、上海日用友捷、福州钜全、株洲湘火炬火花塞等。我国上汽集团的乾通、金合利、纳铁福、汇众、小糸车灯、三电贝洱、联合汽车电子、实业交通、延锋伟世通、采埃孚转向、科尔本·斯密特、上汽汽车变速器、宁波跃进汽车前桥、法雷奥电器、联谊工贸等1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以集团形式参展。另外,德国、日本、西班牙、韩国、中国台湾等以国家或地区形式组团参加了此次上海车展。来自浙江温州、台州、玉环、瑞安、杭州地区的众多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参加了车展,这些企业主要面向售后市场。  相似文献   

16.
同样是在2009年,中国太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收获多多,交上了一份先抑后扬、不断创新高的满意答卷。山东金麒麟集团作为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缩影,经历了不平凡的2009年。  相似文献   

17.
汪少峰 《车时代》2021,(1):233-233
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政策的助推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汽车行业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经过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Bosch、Delphi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入驻中国十几年的努力之下,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已经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余茂君  雷丽 《时代汽车》2014,(12):83-85
抓住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是我们当下的使命,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甚至"中国智造"迈进的黄金时代。Automechanika Shanghai是我们与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行业盛会,我们愿意为此竭尽全力,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做出更大的贡献。2014年12月9日,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简称"上海零部件展"或"Automechanika Shanghai")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展会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生先生。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从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反应及其零部件研发现状入手,以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为方法对中国汽车节能减排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提出要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进行适时、适地、适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生产制冷设备的企业转变为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河北新发实业反映了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变迁,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众多中小企业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