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1月,李鹏总理向世界宣布了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促进上海浦东、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  相似文献   

2.
李建丽  真虹  徐凯 《中国港口》2010,(3):48-49,51
当今港口的发展已从单纯的运输节点发展到了“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为此.现代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以生态化、集约化为特色,以物流系统为构建基础。那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就必加强生态物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论发展苏州港太仓港区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家在本世纪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浙江为两翼的格局进行发展。本文阐述了发展建设苏州太仓港区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中心两翼”型合理运输格局,以及推动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现状 长江三角洲(上海、江苏、浙江)是我国率先开展集装箱运输,并最早进行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南通港应当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航海技术》2005,(5):35-35
交通部水运司官员表示,我国将加快沿海港口建设。将继续推动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沿海地区港口,合理配置集装箱、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煤炭等专业化码头;加快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浙江、江苏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大连港为龙头、营口、丹东、锦州等港相配合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今后港站主枢纽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发展综合物流的需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形成物流中心。交通部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等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临港工业和商贸活动成为沿海港口的重要功能.港口物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长三角港口群的定位有了明确说法,即“加快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尽快建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8.
田佐臣 《水运管理》1999,(11):17-18
党的十四大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决策后,经过近7年的建设,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已初见成效,国际、国内跨国公司加速抢滩上海,上海口岸集装箱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上海作为物流中心的地位逐步加强。与此同时,李鹏同志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放整个长江的关键”。随后,李鹏同志又在他亲自主持研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会议上指出…  相似文献   

9.
洋山深水港向自由港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沿海港口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其深水港建成后仅仅立足于内陆腹地的货源而不注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经营方式来改善港口货源结构,促进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转货源的增长,那么上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大体形成了三个区域: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以深圳为龙头的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是以天津、青岛、大连为代表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和环渤海地区。从华东和华南地区看,区域性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已经形成,而北方环渤海地区集装箱港口发展走势尚不十分明朗。随着中国航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一月份,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视察期间,向世界宣布了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促进上海浦东、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 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是邓小平同志1991年南巡时首先提出来的。在党的十四大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作出了以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飞跃的重大决策。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05,(2):4-6
金塘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部,长江口以南,杭州湾外缘,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及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等辽阔腹地。距宁波北仑港区3.5公里,和北仑港同处一个海域而膈海相望;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外港76公里。其地理坐标为29 58‘-30 05’N,121 50‘-55’E。金塘岛行政隶属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  相似文献   

13.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的龙头城市,又是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点,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广阔的经济腹地,水上航运业十分繁忙。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消防支队管辖着江苏浏河口以下到长江入海口的长江干线约120km的水域,西端江宽约9km,东端江宽约90km。身处在这样一个地区,上海分局消防支队备感责任重大,支队始终以"从维护稳定,保障全局  相似文献   

14.
加速发展长江三角洲集装籍多式联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国“九五”和21世纪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对集装箱运输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集装箱运输已从传统单程(港到港、站到站)运输向立体化(水上、陆上、空中)多式联运发展;综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实现垒方位的服务。集装箱多式联运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任祥 《中国水运》2005,(10):46-47
宁波港新的定位与腹地拓展问题 1.宁波港新的战略定位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建设规划》指出:“建设以上海、宁波两港为主,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层次清楚、分工合理的集装箱运输体系”.这是对宁波港新的战略定位,它有别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建设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国内第一个公路水路综合交通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再次明确了实施重点: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宁波港和江苏苏州港及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港口为两翼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依托宁波、舟山的深水岸线资源和长江南京以下的港口岸线资源,形成外贸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和江海物资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江浙沪航运企业如何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的竞争环境陈德明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加速上海迈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重要条件。它的建成不仅对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南通市物流需求市场分析 1.1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与南通市物流需求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据长江下游北岸,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北靠盐城,东濒黄海,西接泰州,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以沪、宁、杭、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得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远洋航务》2016,(11):96-98
国际航道主干线 上海港位于中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毗邻全球东西向国际航道主干线,以广袤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为主要经济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以“成为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商”为愿景目标,致力于服务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的发展,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上海航运业及相关产业对上海经济贡献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运管理》1999,(10):21-25
一、研究的意义中央继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新飞跃”重大战略决策后,又从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高度出发,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以“进一步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本世纪末最后的三年是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1997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3000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