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制定适合富水砂层零覆土地铁车站抗浮、内力及变形改善,且经济性较好的方案,结合零覆土地铁车站工程实例,在围护墙参与车站抗浮的前提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底板下设置抗拔桩、底板设置折线仰拱、顶板设置夹层压载三种方案下的车站抗浮稳定性、内力及变形、工程经济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方案均可使车站结构变形及内力得到大幅改善,且有利于车站抗浮,各方案对结构的作用效应分别与抗拔桩桩径、桩长、底板折线仰拱矢高、顶板覆土压载厚度相关;底板下设置抗拔桩方案不利于全包防水层敷设,而折线仰拱、顶板压载方案避免了该问题;设置抗拔桩与底板设置折线仰拱方案经济性较差,而顶板压载法经济性较好,对车站结构内力及变形改善效果与其他两方案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2.
地铁隧道施工时常面临管片局部或整体性上浮的问题,且局部上浮过大易引发螺栓连接件受力过大而断裂、管片破损等施工风险。通过宁波地铁软土地层隧道施工期发生较大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同步注浆浆液特性、总推力竖向分力、隧道周边土层特性,及同步注浆压力等方面对施工期管片上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抗浮控制措施。研究表明:该工程采用强度较低和初凝时间较长的浆液配比,竖直向上的总推力竖向分力过大,以及隧道周边地层特性是引发管片上浮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采用可硬性浆液、下坡段仰头掘进、控制上下部注浆点位、控制实际掘进轴线在设计轴线下一定高度等抗浮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下地铁车站的抗浮是目前地铁工程建设中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措施是使用抗拔桩。由于目前对抗拔桩的抗拔承载机理缺乏深入了解,设计计算理论尚不成熟,且没有现成的规范作为设计依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拔桩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就等截面抗拔桩的破坏机理及其在地铁车站抗浮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地铁车站结构抗浮难题,依托成都含水丰富、含水层总厚度达17.7 m的砂卵地层地铁车站工程,运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及方案优化等方法分析大型车站结构抗浮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目前常用抗浮措施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齿槽抗浮新技术并确定了抗浮设计参数。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地铁车站结构齿槽加强抗浮技术,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简单、简洁易作、施工成本低廉、工艺简便且质量易于控制,可以克服传统抗浮技术的一些不足,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挤扩支盘灌注桩应用于结构地基的抗浮,可解决许多技术缺欠,使地基起到抗压和抗拔的双重作用.介绍挤扩支盘抗拔桩在地铁车站抗浮工程中的设计应用、施工方法和力学特性,以及在抗浮工程中的优越性及经济性,为保证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目前国内地铁车站供动力、照明用电的降压变电所设置方案进行探讨,提出一所(降压变电所)一室(低压配电室)和两所(主降压变电所和附属降低压变电所)两种设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样阐述其优、缺点及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高地下水位地区修建地铁车站,往往存在抗浮问题。抗浮问题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地铁车站正常使用期间的可靠度。而采用不同抗浮措施会对结构内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为研究这种影响并希望从结构受力角度对车站抗浮提出一定的建议,结合一个明挖地铁车站实例,针对目前最常见的2种抗浮措施——压顶梁和抗拔桩进行数值计算,发现抗拔桩具有改善结构受力的作用,在结构跨度较大时应采用抗拔桩或者抗拔桩与压顶梁联合抗浮的措施,在结构跨度较小时,可优先考虑压顶梁抗浮。  相似文献   

9.
抗浮不足是我国城市地下工程运营期最常见的严重病害之一,及时有效治理底板抗浮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社会意义。当地下工程内部净空高度明显不足时,传统配重法因需占用一定室内净空高度而难以应用,而锚杆增设抗浮不仅成本高还会一定程度上损伤既有底板,亟须研究一种新型方法来治理既有底板抗浮不足难题。以南充市某城市下穿隧道为例,针对地下工程内部净空受限特殊条件,研究提出了一种以抗浮预应力混凝土增强底板作为主动抗浮措施、以底板临时增重为被动抗浮措施的主-被动联合抗浮方法来治理底板抗浮不足病害,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抗浮锚杆由于造价较抗拔桩低且施工方便,近几年来作为一种抗浮措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针对抗浮锚杆目前尚没有全面系统的规范,现行可参照的规范公式及术语符号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对于防水问题,更没有相应的规范及图集可以采用,往往令初次接触者无所适从。以青岛站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基础抗浮锚杆设计可选用的3本规范、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铁火车站站下穿铁路站场咽喉区,施工难度高。分析了全明挖、分离岛-先隧后站大盾构、分离岛-先隧后站矿山法等三种施工方案。经比选分离岛-先隧后站矿山法施工方案最优。详细介绍了地面铁路股道及岔道加固措施,并阐述了深孔注浆加固地层、大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CRD(交叉中隔墙)法开挖等辅助措施。在项目施工期间,通过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全面细监控,并通过协调联动机制共享监控量测信息,针对监测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增加垫片及补充道砟等措施,既保证了国有铁路的行车安全,又保证了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明挖地铁车站抗浮设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的压顶梁抗浮型式。该型式具有易于与围护结构结合使用、施工简便、抗浮性能可靠等优点。将压顶梁和围护结构二者结合作为抗浮压重措施,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足尺三维荷载-结构模型,从理论上对抗浮工况下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揭示压顶梁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一系列力学响应。研究表明:在浮力和压顶梁共同作用下,车站结构顶板呈下沉状态,浮力影响主要通过侧墙传递至顶板,结构抗浮满足要求;底板位移呈山峰状分布,底板中部为结构抗浮不利部位,宜增设必要的抗浮措施,如抗拔桩等;底板配重可较好地约束浮力作用下底板结构的上浮变形,且变形更均匀;车站结构局部出现裂缝,但通过配筋设计可使裂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自健 《铁道建筑技术》2011,(5):116-118,124
介绍了盐渍土的膨胀性、溶陷性、腐蚀性等基本工程特性,分析了盐渍土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并阐述了应对盐渍土地质危害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中要点,以对盐渍土地区铁路站场路基危害进行彻底治理,确保铁路工程质量和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新建车站零距离穿越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势必会对其运营安全及结构变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南京某工程为实例,明挖基坑开挖通过与既有车站结构间增设一排隔离桩、对称开挖,暗挖施工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开挖、左右导洞对称施工。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临近地表沉降和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沉降最大值为9.8 mm,既有结构新增最大沉降量2.9 mm,累计沉降量8.3 mm,可确保既有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南京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集庆门大街站线路的特点,确定了集庆门大街站电分段设计的原则,继而对集庆门大街站可行的3个电分段方案进行了比选,并确定了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16.
崇文门车站下穿地铁既有线施工变形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地铁五号线崇文门车站近距离下穿地铁二号线的施工方法及控制既有线结构施工变形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基坑开挖时邻近地铁车站的保护问题,结合毗邻在建的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外滩大桥站绿地中心深基坑工程项目,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4种措施下邻近地铁车站位移控制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增加围护墙刚度和采取坑内土体加固措施能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导致的车站位移,增加支撑道数对车站位移控制同样有利,而增加围护墙嵌入深度的位移控制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8.
李媛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5):76--79
北京地铁7号线崇文三里河站——磁器口站区间东侧下穿既有5号线磁器口站,为保证既有线路运营,对新建线路采用下穿既有车站深孔注浆技术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并加强了地层的自稳能力;为保证新建线路的施工安全,针对风险源和既有5号线制定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周边风险源、既有线路采取保护措施是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16号线稻香湖站配套的地下结构紧邻地铁车站北侧布置,并与车站北侧共用围护桩。由于两结构之间设置人防门和行人通道,需要截除共用围护桩。原设计的配套地下结构建造工序安排将会对地铁车站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对地铁车站运营产生影响的工序主要是共用围护桩的截除,提出的方案是:先完成配套地下结构的负二层结构浇筑,然后将负一层结构划分为3个建造单元,每个单元分别采用不同的建造方案。施工关键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分单元建造方案对配套地下结构中板受力状态等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围护桩的变形监测结果也表明分单元建造方案能够满足围护桩的安全要求。该配套地下结构建造方案已成功实施,为今后地铁车站配套地下结构建造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列车折返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行的重要环节,其能力已逐渐成为束缚线路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提高车站折返能力对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和运营越来越重要.对各种折返形式和站型的折返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如何提高车站折返能力进行了分类研究.从运输组织和工程设备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车站折返能力的建议措施,并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