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优质路基填料缺乏是上海地区公路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为了避免取土对耕地、农田的破坏,长江口的细砂作为替代材料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细砂路堤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道路工程建设水平、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但是天然砂为散粒体材料,其力学性能与传统路堤填料有较大差异,目前在填砂路堤的应用上主要存在力学行为认识不足等问题。为此通过强度折减法与快速拉格朗日法相结合的手段,从滑动面形态与安全系数两个方面对细砂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中考虑边坡坡比、路基高度、包边土有无及厚度等部分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等,并通过以上分析给出细砂路基适宜结构体系设计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施(甸)孟(定)公路K38+530~+635段斜坡高填路堤边坡为例,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强度折减理论,分析了原设计路基的沉降变形与稳定性,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原设计路基的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值要求。采取相同计算方法,分别对线形进行调整及边坡优化,对不施加格栅加固和施加格栅加固的路基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斜坡高填路堤破坏主要表现为,当边坡失稳达到临界状态时,与地表面接触的路基坡顶的填料首先达到塑性变形破坏;当路堤稳定性不足时,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优化路堤边坡设计,提高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ABAQUS的包边粉砂土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内嵌的强度折减法分析包边粉砂土路基边坡的稳定性,以路肩位置关键点横向矢量位移变化作为破坏判断准则,分析路堤填筑高度、路堤边坡坡度、边坡包边土厚度、细砂土地基层厚度以及力学强度指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用安全稳定系数来反映公路包边粉砂土路堤的结构稳定性,判断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某高速公路膨胀土高路堤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土的吸力作用及其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其次,提出了加强膨胀土高路堤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包边填砂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粘性包边土层与砂填料所共同构成的填砂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填砂路基的破坏模式与破坏机理,并通过模型试验的结果得到了滑动面位置。根据所得的滑动面位置对填砂路基边坡稳定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确定了稳定性系数的分析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包边土可以使填砂路基边坡浅层滑动面向路基填料内部转移;在地基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被动土楔的滑动面为包边土内部过坡脚的一条斜线;主动土楔的滑动面位于填料内部的一条斜线,与被动土楔的滑动面构成折线滑动面;设计中应尽量选用抗剪强度较高的改良粘性土作为包边材料,同时应重视包边土的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行求解均质砂(砾)类土高路堤边坡稳定性问题,一般采用试算法,1986年第5期《公路》杂志发表了《均质砂(砾)类土高路堤边坡滑动面的判定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以下简称《条件》)一文,用求土体粘聚力极大值的方法,提出了土体滑动而判定公式,来直接计算高路堤边坡的最小稳定系数.笔者受到《条件》的启发,对《条件》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计算上述问题的一种简易算法,现介绍如下.限于水平错误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10.
为解决融化期季冻区边坡失稳问题,针对川西高原地区混合土边坡,综合考虑粗颗粒含量及含水率影响,采用大型直剪与常规直剪相结合的试验方案,获取混合土抗剪强度参数,基于冻土水热耦合理论,通过COMSOL有限元软件对边坡融雪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边坡水热场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考虑冻融过程中土体强度参数动态改变建立季冻区混合土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模型,分析融化期混合土边坡稳定系数、滑动面发展规律,定量分析总结融化期季冻区边坡失稳机理。结果表明:相同干密度条件下,混合土饱和渗透系数与粗颗粒含量成正比,抗剪强度与粗颗粒含量成正比而与含水率成反比;融化期边坡融雪入渗作用加强,浅层土体处于富水状态,形成最大厚度0.80 m的暂态饱和区;川西季冻区混合土边坡潜在滑动面与冻融交界面位置基本一致,滑动面形式主要是折线型,为浅层滑动;融雪入渗与冻土消融作用是季冻区边坡融化期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融化期间边坡稳定性系数减小速率随融雪入渗过程逐渐加快,融化深度最大时,边坡稳定性系数最小;川西地区季节冻土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粗颗粒含量与初始含水率,粗颗粒含量越高,初始含水率越低,融化期边坡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分析堤防受邻近基坑开挖影响所产生变形的局限性,以同济大学初雨调蓄池基坑开挖为例,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扩展研究了临河深基坑对堤防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为堤防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判别提供了新思路,使评判结果比现行规范要求更为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为得到沿河路堤边坡稳定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合理坡线确定,根据圆弧形滑动法对不同边坡坡率及台阶宽度的沿河路堤进行路基稳定性计算分析,进而采用灰色理论定量分析了二者对滑动安全系数及路基稳定性影响程度,为沿河路堤的合理坡线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复杂缓倾岩体边坡的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含有层面和多组结构面的缓倾角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将缓倾角岩体边坡相邻岩块间的接触关系分为脱离、面接触和线接触3种模式,依据每种岩块接触方式构建相应的接触力学模型,明确岩块的受荷情况,基于材料力学以岩块的竖向位移和转角为中间变量建立3种接触情况下的层间荷载计算方法。根据各岩块受到的荷载,推算出岩块后部结构面处的拉应力、剪应力和扭矩计算式,再基于断裂力学方法获得了该结构面的第1,2和3型应力强度因子,进而获得结构面的联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表达式。将结构面的断裂韧度与联合应力强度因子的比值作为各岩块的稳定系数,通过比较该岩块稳定系数与1的大小关系判断各岩块是否稳定,并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綦江羊叉河缓倾角岩体边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获得的坡顶破坏位置与现场边坡已经开裂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基本可行;改变岩块后部结构面贯通段的长度和弹性模量,稳定系数变化幅度达分别为74.32%和16.45%,不考虑Z方向各列岩块的相互影响岩块的稳定系数将增大5.16%~11.72%;研究结果可为缓倾岩体边坡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依托西南地区某公路改扩建工程,采用强度折减法基于有限元软件将加筋土路堤髙边坡和素填土路堤高边坡分层施工过程的稳定性演化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对加筋土路堤高边坡设计的一些建议。对于路堤稳定性分析,无论计算所得最大塑性应变和最大位移所在的位置和大小如何,以计算终止时的折减系数作为稳定安全系数基本是可行的。采用素填土构筑高填方路堤.三种坡比方案(1:1.5,1:1和1:0.58)均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需要对填筑坡体采取加固措施。采用TDGD200土工格栅,竖向间隔2m满铺布置,在没有坡脚加强措施的情况下适中的坡比(1:1)相比较大(1:0.58)和较小(1.1.5)坡比的填筑方案效果更好。最后基于优化方案分析了道路交通荷载对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交通荷载对加筋土路堤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水压分布的岩石边坡倾覆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改进地下水力分布假设,运用极限平衡方法,综合考虑锚固效应、冰雪冻胀作用和地震荷载的影响,推导出典型岩石边坡倾覆稳定系数计算式.算例分析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水力分布假设进行岩石边坡倾覆稳定性分析更加合理;出流缝堵塞、地下水位升高、锚杆(索)锚固力和设置高度降低、冰雪冻胀作用加强、水平背向坡体和竖直向上的等效地震荷载对岩石边坡倾覆稳定性不利;锚杆(索)设置角度对边坡倾覆稳定性影响不大.同时,绘制了饱水岩石边坡倾覆稳定系数与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可迅速判定复杂条件下一定几何要素饱水边坡的倾覆稳定状态,便于工程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7.
近水平软硬互层边坡在我国西南有广泛分布,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大量岩腔,导致凸出的岩层形成危岩体并产生大量的拉裂型崩塌灾害.人工切坡从形成到因差异风化产生岩腔,从岩腔上悬臂危岩崩塌到边坡达到最终稳定状态,反映了边坡演化的典型过程.以万州地区人工高切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万州地质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软硬互层边坡差异风化岩腔的形成过程和的形成模式,分析了高切坡悬臂危岩崩塌失稳条件和崩塌规模控制性因素,推导了悬臂拉裂型崩塌灾害的岩体失稳判据,模拟分析了岩腔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应力场分布及特征,为此类边坡的工程防护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渗透破坏及与渗透有关的岸坡失稳是江河堤防岸坡主要的破坏形式,堤防岸坡渗流与稳定分析对于合理评价堤防岸坡的安全性、预测渗透破坏形式以及对堤防岸坡抢险加固进行科学指导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建设跨越河流的桥梁时,其基础将对堤防岸坡渗流场的分布规律产生影响。对长江某堤防工程建桥前后稳定渗流场开展对比分析,并计算堤防岸坡在建桥前后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桥梁修建前后堤防岸坡渗流场变化不大,堤身渗流溢出部位的渗透坡降变化很小,建设桥梁不会显著影响堤防的渗流稳定性;另外,根据堤防岸坡的稳定性计算成果,建桥前后安全系数变化不大,堤防岸坡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