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压实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黄土路基沉陷变形是黄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的现象,通过激光粒度试验、能谱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图像处理系统、振动压实试验和标准重型击实试验,从内部因素(黄土的物质组成、显微结构)和外部因素(压实方法、压实功)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黄土压实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的干密度与粒度成分的关系较复杂.具体应用时,要考虑黄土的工程地质分区、黄土的时代等多种因素加以确定;压实并不改变黄土的化学成分;随着压实度的提高,黄土由原来天然状态的粒状、架空、接触结构,逐渐改变为粒状、镶嵌、接触-胶结结构;在推荐参数条件下,黄土振动压实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都略小于室内击实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随着压实功能的增加,黄土的最佳含水量减少,最大干容重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继续增加压实功也不会明显降低最佳含水量和增加最大干容重.  相似文献   

2.
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基本性质出发,对其进行击实试验,并提出了5种试验方案。通过对击实试验结果以及压实特性的分析得出:每个击实功都对应一个最大干密度,且随着击实功的增加,最佳含水量减少,最大干密度增大以及其他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发的室内振动压实机可通过调整静压力、振动频率和激振力改变压实功。在振动压实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呈抛物线形,可以得到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与重型击实法相比,利用振动法压实水泥稳定碎石过程中粗集料破碎现象明显减少。利用室内振动压实机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时,停机时间应该按照压头无规则跳起后20~30 s来控制;在使用过程中,不应随意调整振动压实参数,盲目增加压实功,因为由此确定出的压实标准偏大,工地现有大多数振动压路机难以达到,给实际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也不利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路基压实度是路基填筑过程中控制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指标。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黄土路基压实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影响黄土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含水量、灰剂量和压实功对不同类型路基土体压实干密度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实际施工过程中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压实后土体的干密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最佳含水量后,压实干密度开始减小。灰剂量越大,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对应的最佳含水量越大。随着压实功的提高,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佳含水量减小。实际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干密度小于试验所得,土体的压实度收到压实工艺、含水量、灰剂量、松铺厚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细粒料最大干密度的校正系数、土石混合料的密度干涉系数、最佳含水量系数,在室内大型击实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密度干涉系数、最佳含水量系数与粗颗粒含量之间的双对数关系,从而得出了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以二连-河口国道主干线内蒙古白音查干-集宁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分析了振动压实试验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并对振动压实法的压实机理和成型试件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变化击实次数和增减击实锤重量的方法,研究了改变击实功对半刚性材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压实曲线的形状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击实功大,最大干密度提高,最佳含水量降低;通过改变击实锤重改变击实功,不仅最佳含水量降低,最大干密度增加,而且曲线变得平缓,干密度对含水量的敏感度降低。表现为不敏感系数η增大,施工难度降低。根据试验分析结论提出了在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时控制压实质量的参数选择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乔乃洪 《公路》1998,(2):13-14,39
针对实际检测压实度时经常出现的两种异常情况,介绍运用试验路法确定最大干密度,从而控制压实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振动压实法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标准试验方法,比采用重型击实方法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更符合实际工程中的振动碾压情况。本次研究振动压实法的静压力、激振力、振幅和振动频率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结果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蒙古红砂岩地区的某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崩解后的红砂岩进行研究,分析崩解后的红砂岩在不同压实功下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CBR值得变化规律,分析崩解后的红砂岩在不同掺灰量下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CBR值得变化规律。当击实功增加40%时,红砂岩的最大干密度随之增加4.7%,CBR值增大33.3%。当掺加一定量石灰后,红砂岩的最大干密度有所下降,CBR值则明显提高。结合规范要求,得出红砂岩崩解后在本项目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阿荣旗至深圳国家重点公路濮阳至开封高速公路长垣至封丘段,通过K26+585—K29+121.9段路基施工,掺6%水泥稳定土进行上路床处理,以试验得出的所需压实机械类型、工序、压实系数、压实厚度、碾压遍数、最佳混合料的压实方法、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延迟时间作为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膨胀土石灰改良膨胀土初始含水量与干密度以及膨胀率对其加州承载比(CBR)值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承载比试验,按照相关的试验规范的步骤进行CBR试验,分析了膨胀土和石灰改良膨胀土的CBR随着压实度变变化的基本规律。发现膨胀土的CBR值随其膨胀潜势等级、含水量、压实度变化的规律,CBR值对应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其差值随压实度的减小而减小.这些特征与膨胀土的固有膨胀特性以及膨胀潜势等级有关.膨胀土用于路堤填筑时,含水量宜按较最佳含水量稍大,并略低于塑限,干密度较最大干密度略低的标准控制,这才有利于路堤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粗粒土路基工程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成 《公路》2012,(12)
粗粒土在路基工程应用中优点众多,而目前对其工程性状的研究并不深入,无法有效指导工程施工.通过设计和开展室内试验,研究了粗粒土的击实曲线特征,以及不同粗粒含量情况下粗粒土最大干密度的变化规律,并深入分析其根本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结论:(1)粗粒土干密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双峰状态的变化规律;(2)粗粒土干密度对含水量敏感性低;(3)击实功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粗粒土的最大干密度,同时减小最佳含水量;(4)粗粒土最大干密度随着粗粒含量的增加呈现单峰状态的变化规律.同时也提出了施工建议:(1)粗粒土碾压时应控制好含水量,当土很干燥时,可以直接碾压,不用另外加水,否则,应控制土中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2)通过适当增加压实功,可以有效地提高密实度;(3)可以通过控制最佳粗粒含量的方法,有效提高粗粒土路基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曲线模拟来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大干密度,压实度及含水量概念,结合现行规范中对“稳定材料剂量”的定义,提出了稳定土施工中稳定材料用量的算法,该法以干密度,压实度,压实厚度,作业面宽度及含水量的控制参数,以稳定土中的干素土质量为依据,适用于石灰土,水泥土,其它综合稳定土,摆脱了常规算法导致稳定材料用量偏大的弊端,给出了以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当前有关细粒土压实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全压实曲线及方程,分析了方程参数对压实曲线形状的影响,并对方程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探讨了压实曲线形状与土体物理性质的关系,并建立起了土体物理性质指标与全压实曲线方程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这样我们便可通过对土体物理性质指标的量测,直接确定土体的全压实曲线方程参数及方程,从而为确定土体击实最大干密度和对应的最佳含水量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高路基压实度,可减免沉降变形,增加强度。修高级路面都希望有个密实度大的路基。 土是土粒、空气和水的三相结构体,被水饱和的土,则成为两相结构体。减少水和空气体积,密实度就高。对塑性土,一种击实功能,有一相应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石混合料的结构构造和物理力学性质复杂,采用静力贯入法对其路基压实质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含石量分别为30%、50%、70%的土石混合料采用室内振动法成型试件,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制作含石量30%、50%、70%的不同压实度的土石混合料路堤模型,验证了静力贯入法检测土石混合料路基压实度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随含石量增加呈直线趋势增长,含石量为70%时,最大干密度为2.12 g/cm~3;探头形状为平底圆形时,贯入曲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能较好地建立力学模型;贯入荷载与压实度正相关,贯入曲线可以较好地模拟与土石混合料压实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王建锋 《交通科技》2010,(3):81-83,110
以浙北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振动成型法为例,合理确定混合料级配、水泥掺量、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并利用振动成型仪较好地模拟了现场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机理,从而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密实度,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了基层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重型击实法与振动法确定碾压贫混凝土最大干密度的对比试验,根据碾压贫混凝土的振动压实特性,分析研究了用重型击实法确定碾压贫混凝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方法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振动法确定碾压贫混凝土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