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道岔尖轨轨下弹性对轮—岔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提速列车对道岔的动力作用,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能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提速列车与道岔的垂向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不平顺激扰模型,进行了机车车辆与道岔垂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研究。针对我国铁路提速实际,详细分析了提速客车及提速货车对道岔的动力影响;并具体分析比较了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贫固定型辙叉和可动心轨辙叉的动力性能;此外还讨论了道岔磨耗对轮/岔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速道岔垂直磨耗维修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沈坚  朱剑月 《铁道建筑》2005,210(6):82-84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运用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提速列车对道岔的动力作用,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能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一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提速道岔是一种新型道岔 ,但经过几年的运营 ,也产生了一些病害。结合工作实践 ,论述提速道岔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SC325提速道岔上线运营后出现了尖基轨不稳定,心轨易跳动等特有问题,分析了该种提速道岔的病害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整治病害关键措施。实践证明,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道岔转辙器部分的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平 《铁道学报》2000,22(1):79-82
提出了求解道岔转辙器部分轮载的分布规律及结构不平顺的力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并对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的转辙器部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轮载在过渡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及该处轨道竖向结构不平顺,探讨了轨底坡及滑床台支承刚度对轮载分布及结构不平顺的影响。动测试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京九线提速道岔尖轨侧弯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整治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提速道岔常见病害,包括道岔方向、高低和水平不良,尖轨不密贴、爬行,连接零件失效,以及转辙部分受电务设备的影响,给日常养护带来极大困难。大同工务段在铺设和养护提速道岔实践中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确保设备处于均衡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地处繁忙干线的上海电务段,针对道岔故障多发情况,全力抓好提速道岔联合整治.通过对道岔拆杆捣固、联合整治,解决了大量结合病害和电务设备缺点,道岔故障大幅下降,确保了提速干线运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高速铁路道岔尖轨位移不足的问题,本文从高速铁路道岔的构造、几何尺寸、结构性病害等方面分析影响尖轨位移不足的因素,找到预防和解决高速铁路道岔位移不足的措施和方法,以改善道岔尖轨位移不足造成轨道不平顺,从而保证线路稳定。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运营,发现12号提速道岔存在多种常见病害,介绍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金舟林 《铁道通信信号》2004,40(11):16-16,28
沪杭线正线从1999年开始陆续上道S700K提速道岔,上道初期故障、病害、缺点多发。为适应铁路提速、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强度和密度的需要,王店工区从2002年5月开始进行提速道岔状态修试点。2003年1月分局电务分处联合段、领工区、工区相关人员成立QC小组,对S700K提速道岔进行联合攻关,要求降低故障、减少病害发生的次数,为探索状态修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路》2006,(10):76-76
日本JR东海公司为了提高双开道岔的通过速度,使用压接形益线尖轨和将导益线半径增大的线性改进道岔,将道岔通过速度提高到110km/h。但是近年来列车通过道岔时的线性不平顺明显增大,有必要采取彻底的左右振动对策。使用轨道检测车检测线性不平顺、水平不平顺、尖轨的方位、高低不平顺,发现原因在于道岔头部中心区高度不均、尖轨部位低度不匀。作为防止车辆左右振动的对策,要注重线性方向的不平顺治理,具体措施是右轨向左移动13mm,左右钢轨的残留偏差4mm,这样由于左右钢轨取得平衡,所以道岔后端部的最大移动量为13mm.  相似文献   

14.
应用“143”班组管理体系来整治提速道岔的病害并促进设备质量的提升,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结合东陇海提速道岔常见的病害情况,阐述如何有效地将“143”班组管理与病害整治相结合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顾建华 《铁道建筑》2013,(1):109-111
由于道岔与道岔衔接区域存在病害缺陷,造成高速动车组经过岔区时频频报警,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针对钢轨光带分布、顶面波磨及轮轨两点接触病害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打磨方式,改善了钢轨、道岔区段的轨道不平顺状态,提高动车过岔时的舒适度,从而根治严重晃车病害.实践表明:不同的线路,会由于通过列车型号、速度和载重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病害,所采取的打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采用不同打磨模式,以及局部打磨和整体打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打磨作业可以有针对性地消除钢轨道岔病害.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液压提速道岔现场运用过程中常见病害,结合现场整治与维护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一组道岔多个牵引点同步进行拉力测试,分析道岔各牵引点在解锁、转换、锁闭状态下阻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消除设备病害。  相似文献   

17.
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利用京广、京哈高速铁路的动态检测数据对道岔区与正线区轨道几何不平顺和轮轨力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道岔区的轨道几何和轮轨力比正线更恶劣,道岔区不宜和正线采用相同的不平顺管理限值标准。通过建立车辆-道岔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道岔区几何不平顺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道岔区轨道几何不平顺限值。结果表明:对于350 km/h速度等级的18号道岔,建议水平不平顺管理标准严于正线,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3、5、6、8 mm;对于250 km/h速度等级,建议轨向、水平不平顺管理标准严于正线,轨向不平顺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5、6、8、9 mm,水平不平顺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3、5、9、13 mm。  相似文献   

18.
高速道岔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能够直观反映其服役性能,开展高速道岔区段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管理是道岔检养修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高速综合检测列车2023年1月—5月采集得到的检测数据为研究对象,从道岔结构、管理速度、道岔型号、辙叉号角度进行分类,分析当前高速正线道岔铺设概况。以道岔区轨道质量指数为基础,提出能够量化一定检测周期内道岔区段轨道几何整体状态与变化情况的道岔轨道状态指标与波动率指标。最后,以铺设最广的1/18道岔为研究对象,分析主型1/18道岔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规律。研究结果为后续应用TQI-T评价高速正线道岔动态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以及指导道岔区段养护维修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对轮轨动力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不平顺及刚度不均匀激扰模型 ,运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 ,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详细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后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作用性能 ,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提速道岔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后可大大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 /岔垂向相互作用 ,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 ,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按照原铁道部关于铁路提速、扩能改造的整体工作部署,陇海线天兰段于2001—2002年上线了91组专线4249型道岔(60 kg/m钢轨12号混凝土枕单开道岔),该型道岔上线以来普遍存在道岔转换不畅、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等问题,造成工务和电务结合部设备故障频发,严重干扰正常的行车秩序。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针对该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在长期的病害整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整治方法和应对措施,为4249型道岔工电结合部病害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