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安全气囊系统(SRS)设计中,需要SRS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文章采用滚球式碰撞传感器来检测和判断汽车发生碰撞后的撞击信号。汽车发生碰撞时,滚球式碰撞传感器能根据汽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自动选择安全带预紧器动作或与安全气囊同时工作,从而避免了气囊的浪费。滚球式碰撞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好、制造成本低以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已经成功用于多款车型。  相似文献   

2.
奔驰汽车公司(Mercedes-Benz)为未来小客车开发一种新颖的安全保护系统,进一步减少乘员被伤害的风险。这项安装在汽车产品上首次在国际汽车展上亮相的预识别安全系统(Pre-Safe-System)能事先识别即将发生的碰撞,并在碰撞发生之前就已经启动专门的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3.
汽车碰撞中的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交通安全事故中发生几率最大的正面碰撞现象,通过考察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汽车由于碰撞产生的瞬间加速度对于车辆和乘员造成危害的原因。要求汽车除了要有足够强度的车厢结构和柔软的车厢内饰之外,更重要的是车身前部应具有较好的碰撞塑性变形结构或一种有效的防撞吸能装置.用于缓冲碰撞中的巨大冲力,并指出了解决汽车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于碰撞后失去动力的汽车,建立其运动轨迹的计算机模型需要碰撞后汽车的初始速度和前轮转角,制动情况等初始值作为轨迹模型的输入参数,以便观察碰撞发生后的汽车运动情况。分析了碰撞后汽车车轮的受力情况,给出不同初始值情况下的轨迹模拟模型。分析结果得出,车轮在自由状态下,前轮的转角对汽车的运动距离有较大影响;当前轮转角为零时,汽车的质心运动几乎为一条直线;当车轮未完全抱死且前轮转角不为零时,汽车的质心运动为一条曲线。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汽车安全防护装置——气囊系统已研制成功。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驾驶员,使其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6.
汽车结构的被动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时,汽车保护乘员安全的能力。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碰撞事故各异,即很难找出完全一样的两起交通事故。但从对大量汽车事故的统计分析来看,汽车发生碰撞的类型基本分为三种: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追尾碰撞。据统计,正面碰撞  相似文献   

7.
从汽车交通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汽车预防事故的主动安全性,只能避免5%的事故,因此提高汽车在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行人,减轻和避免伤亡的被动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评价汽车被动安全性要进行各种动态试验,因为动态试验能不同程度地真实再现碰撞事故中汽车和乘员的状况。汽车碰撞试验分模拟碰撞试验和实车碰撞试验。 模拟碰撞试验是评价汽车碰撞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试验手段,它是用一个比较坚固的试验滑车(台车)代替汽车,使其受到一个近似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国道路交通伤亡的人数是全世界最高的。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使车辆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安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2006年7月1日,《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侧碰)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后碰),这两个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对汽车生产厂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如何确保汽车被动安全,即在汽车碰撞之后如何减少乘员损伤,一直是汽车安全专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汽车安全专家也越来越关注汽车主动安全, 即如何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汽车安全不能简单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世界上汽车碰撞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阐述了为减少汽车碰撞事故而进行汽车碰撞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汽车碰撞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如汽车碰撞过程和人员受伤过程、汽车碰撞现场调查记录、衡量汽车碰撞强烈程度和指标等。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有两大“碰撞”引起我国汽车界的关注。一个是2005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发生的全德汽车俱乐部对陆风汽车进行碰撞试验的“陆风事件”,一个是今年2月17日,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进行的丰田锐志正面偏重碰撞试验。当然.此试验非彼试验.此碰撞非彼碰撞,其内容,意义各不相同。但除去各自的特征因素,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为了证明汽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辆汽车与屏壁的正面碰撞、汽车与汽车的正面碰撞、汽车与屏壁的非对称正面碰撞、汽车与汽车的非对称正面碰撞的碰撞方程式的建立及应用实例的求解,阐述了汽车在正面碰撞中,力、变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汽车碰撞事故中,造成乘员伤害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生存空间丧失(乘员舱外部结构侵入或乘员舱变形,导致乘员生存空间丧失,使乘员受到挤压或撞击):二次碰撞(碰撞中。在乘员生存空间未丧失的情况下。乘员与汽车内部结构发生碰撞或被抛出车外);碰撞后不能快速逃出或被救援也会使伤害加重:碰撞火灾(如果汽车碰撞后燃油系统发生泄漏,就可能导致火灾,造成对乘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04,(5):34-35
WHIPS头颈部保护系统目前已成为所有型号Volvo汽车的标准配置,可在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使永久性颈部伤害的危险减少一半。Volvo公司的下一步行动,是研究如何在发生正面和侧面碰撞事故时也能提供同样程度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大约3000多人死于交通事故。而在我国。随着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交通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也在大幅上升。因此,汽车碰撞安全性已成为汽车设计和修理时的主要课题。汽车碰撞通常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后面碰撞,还有滚翻和撞行人等情况。在交通事故中,发生不同形式碰撞的比例和人员死亡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正面、偏侧面碰撞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文中针对汽车交通安全事故中发生机率最大的正面碰撞现象,指出现有汽车安全技术的局限性,提出利用主动作用型液压装置的缓冲和吸能作用来减小汽车碰撞的巨大冲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汽车碰撞事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贾新光 《汽车杂志》2007,(10):36-36
近来,有关中国民族品牌汽车在国外遭遇“碰撞门”事件的消息接二连三。陆风碰撞事件发生后,国内一份报告认为:“很显然,西方各国汽车厂商已把中国生产商看成‘假想敌’。在价格竞争无法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打安全牌是最佳选择之一。全德汽车俱乐部的调查可谓抓住了欧洲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欧洲汽车业界会乐此不疲地使用安全大棒打击中国汽车出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兴起,汽车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安全带是汽车安全防护系统中的重要装置,也是汽车中必须要具备的一项防护装置。我国的政府部门对汽车制造行业提出了明文规定,要求汽车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设有安全带。安全带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的提升汽车应用的安全性,减少汽车发生事故时候二次碰撞给汽车内部人员造成的危害,从而给汽车驾驶人员提供更加强力的安全保障。文章对安全带固定点强度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相似文献   

19.
一、车载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高速运动的汽车遭遇车祸时的绝大部分情况是车与车发生碰撞或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在这第一次碰撞发生后,车辆损坏并迅速改变运动状态,但车内乘员因惯性仍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并碰撞车身内部构件(转向盘、仪表板、前风窗玻璃等)形成第二次碰撞,这第一次碰撞是造成乘员伤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20.
王平福  郭志信 《汽车运输》1999,25(10):23-25
本文主要阐述了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装置和工作原理。汽车防碰撞系统可以使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当运行前方的障碍物对汽车构成危险时,该系统能够自动切断发动机动力,迅速降低车速,同时自动采取制动措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从而增强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