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贯彻执行《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加强国家对汽车产品的安全、环境保护和节能的管理,1995年以来原机械工业部和机械工业局对汽车产品实施的强制性检验项目达34项,对增强汽车生产企业法制观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按国机管[2000]2号“关于汽车新产品实施40项强制性检验的通知”,自2000年4月1日起,将汽车产品强制性检验项目调整为40项。2000年4月1日以后申报《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  相似文献   

2.
国家强制性标准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最基本的技术标准,是进行机动车注册登记和在用机动车(包括二手汽车)、事故车检验的主要依据,也是机动车新车定型强制性检验、出厂检验和进口机动车检验的主要依据。GB7258是机动车技术管理的标尺和门槛,是否能上路行驶的"通行证"。因此,GB7258是我国机动车,特别是路上行驶的各种汽车最重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3.
由于最近机动车辆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了较大的修改,因此汽车行业3C认证实施规则中涉及的检验项目和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原规则的其他内容不变。与此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产品公告中涉及的汽车新产品实施的原47项强制性检验项目也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机中心发出的《关于规范"专用汽车专用功能检验项目"的通知》,对专用汽车(含专用挂车)产品的专用功能检验项目进行了规范,主要涉及安全、环保、节能、防盗方面的除强制性试验以外的项目,其检测手段包括目测、台架和道路试验。所以,笔者推测该《通知》可能主要用于在现场对相关车辆的生产一致性检查。  相似文献   

5.
彦仁 《汽车与配件》1999,(31):16-17
为了贯彻《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加强国家对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的管理,自1995年下半年以来,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汽车新产品实施了强制性标准检验管理,规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进行强制性标准检验的车型必须进行34项强制性标准检验。1999年1月1日起,汽车新产品除符合汽车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外,还必须符合34项强制性标准,将其作为对新产品审查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汽车安全技术检验时,汽车制动性能的检验是涉及行车安全的最重要检验项目之一,GB 21861-2008《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标准规定了汽车制动性能的检验方法,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了制动性能的要求。为纠正目前机动车安检机构在制动行车性能检验时普遍只重视线内台试检验的现象,本文论述了线内使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行车制动性能与线外底盘动态检验、路试检验制动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检验过程人机交互检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十日要闻     
——在《全国汽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办法》中的《目录》的申报、审批和发布中规定,对于已列入《目录》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开发能力和检测手段并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大型汽车、摩托车制造业企业,其变型产品的生产条件可予以免查,其产品鉴定试验由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负责,但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仍由国家机械局授权的检测机构负责。这表明,国家将给大型汽车、摩托车制造业更自由的空间,国家除了严控轿车及  相似文献   

8.
汽车燃油箱失效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燃油箱是我国和欧洲等地区强制性检验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之一,对汽车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优化燃油箱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对燃油箱现行标准GB18296—2001要求的检验项目中问题较为集中的检验项目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并给出了燃油箱盖的设计及制造过程注意要点、金属燃油箱内部结构和外观造型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改进意见,有助于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避免燃油箱在使用过程中失效。  相似文献   

9.
从表中可看出,40项强制性检验项目比原34项强制性检验项目增加了5项(汽车及挂车后雾灯配光性能、乘员碰撞保护、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另外,有些强制性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制订,如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机动车回复反射器、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  相似文献   

10.
左非 《摩托车》2003,(1):24-25
根据国家经贸委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摩托车强检项目将由现在的18项调整为21项,其中新增回复反射器、光信号装置配光性能、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的安装3项;工况法排放、加速噪声、喇叭声级、无线电干扰4项将依据新版国标进行检测;前照灯配光性能将由观察项转为否定项。就强检项目调整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摩托车监督检测中心(天津)认证室主任赵立棣。 问:为什么国家主管部门对摩托车强检项目作如此调整?  相似文献   

11.
朱则刚 《驾驶园》2006,(8):46-49
汽车车灯是汽车主动安全即预防事故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欧盟多个ECE汽车技术法规之中,与车灯相关的法规就有37个.我国目前的汽车产品74项强制性检验中,与车灯相关项目占23项.  相似文献   

12.
2000年是我国入世谈判最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汽车技术法规史上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2000年10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定书》,标志着中国今后也必须遵守世界性的汽车技术规则。2000年我国汽车行业从年初对汽车产品实施40项强制性检验项目开始,到年中发布34项设计规则,接着下半年又配合国家环保局采取了加严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重要兴措,为我国今后遵守全球性的汽车技术法规、实施国际通行的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有必要对2000年度出现的重要汽车技术法规事件,作一回顾和剖析。  相似文献   

13.
对汽车后轮单通道防抱制动系统电控单元检验装置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以及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刘道春 《天津汽车》2009,(9):33-35,53
汽车的涂装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防锈蚀性能、外观性能及价格,汽车的涂装质量是汽车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汽车涂装质量的检测方法以及新车和在用车车身涂装后的检验方法,指出车身涂装后,要确保漆膜光泽和漆硬度符合标准,面漆异色边界分明、整齐,无各种缺陷。表明随着汽车涂装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手段已得到很大提高,这些都对稳定和提高汽车的涂装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道路交通事故车辆的安全性能的司法鉴定中,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是最基本的项目,也是关键性的检验和鉴定活动。本文拟从车辆构造原理出发,结合有关的标准和运用的实践,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科学、准确、系统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汽车的转向和制动的检验和鉴定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引起汽车技术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司法检验和鉴定行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制动性能是汽车最基本的使用特性,也是汽车检验最重要的检测项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对汽车制动性能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GB7258一.2012的要求,回顾以往的汽车制动性能检验,笔者认为有许多不足,尤其检验时常忽视标准提出的重要规定,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1制动性能检验时忽视了制动踏板力、制动气压及操纵力的限定  相似文献   

17.
《专用汽车》2010,(12):44-44
在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N3重型载货系列车型新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支持下,由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研发的7大系列28个规格车型产品日前通过国家汽车新产品96项强检,取得3C认证,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产品准入公告,为云南省重型载货汽车竞争力提升再添新翼。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检验时,首先按照GB 21861-2008《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的要求进行唯一性认定核对车辆信息,然后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合格后依据GB 7258-201 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使用检测设备逐项进行机动车安全检验,最后出具检验报告。需要检验的项目和检验标准这里不再一一介绍。那么国外如何进行机动车检验?检验的项目和标准与我国的检验项目和标准又有什么不同?2013年,笔者利用到美国的机会,在伊利诺伊州(ILLINOIS)进行了一次机动车的安全检验。  相似文献   

19.
以直流充电为基础的大功率快速充电是国家倡导的重要发展方向,GB/T 27930—2015和GB/T18487.1—2015是整车和直流充电设施进行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作为汽车公告强检项目,为验证整车通信协议实现与标准的一致性,本文设计了对待测电动汽车进行通信协议检测的系统。该系统不但包括正常充电流程的检测,而且能检验电动汽车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基于大量的检测数据,归纳出几种被测车辆容易出现的通信协议问题并给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国家对实验室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工作改革的深入,校准实验室已经开始向社会开放,大量的新增校准实验室应运而生,可见垄断市场已不复存在。对于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而言,其使用的绝大多数仪器设备都未列入国家强检目录,也就是说其检验检测用仪器设备除个别需要进行强检的,其余仅做了仪器设备校准。很多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对已经获得校准证书的仪器设备,没有经过确认即投入使用,但这是不符合规定的。拿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