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2020,(2):82-82
近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乘载186名队员,成功穿越"咆哮西风带"。"咆哮西风带"是西风带的形象称呼,它环绕在南纬40°~60°,是进出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这一区域常年盛行西风,是全球公认风浪最大、航海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南半球西风带操船环境危险度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风带航段是通往南极的必经之路,这一航段的气象条件极为恶劣。通过参加第16次南极考察收集到西风带航段的气象资料,利用基于模糊推理方法对西风带航段的操船环境危险度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西风带航段操船环境危险度评价值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它对于为进一步研究选择过西风带的最佳航及在大风浪中把握操纵船舶航向的时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袁绍宏这位35岁的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船长,七赴地球的南、北两极.在他现今的航海生涯中,曾经10次穿过的西风带,成功地找到中山站锚地,结束了我国南极中山站10年没有自己锚地的历史.他在南极浮冰区作业航行1万海里,大洋安全航行10万海里;首航北极,穿越楚科奇海、白令海,将共和国的科学家们送上了地球的最北端.1999年,他创建了我国极地科学史上一年安全航行南北两极三个航次的先例,开辟了我国上海到北冰洋的航线,创下了我国科考船在北极的最高纬度航行记录.2000年5月1日,袁绍宏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5,(12)
由上海沪东造船厂为国家海洋局改装的“雪龙”号船,日前完工并交付船东,从而保证了1995年11月20日按时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为了有效地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提供性能优良、多功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国家海洋局决定对“雪龙”号船进行改装。沪东厂在承接了这一改装工程任务后,于短短的四个半月时间里,接连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八四年到现在,我国先后四次派船赴南极考察,在完成建站任务的同时,积累了新海域、新情况下的宝贵航海经验,开创了中国远洋船舶航行到南纬69°22'24″的先例.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以翔实的材料和透辟的分析,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四次航行的经过,同时介绍南极自然地理概况和考察工作的历史、现状及其意义.这对于人们认识南极、了解极地航行的关键问题,更好地为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柳露 《航海》2001,(3):8-12
2001年北京时间2月8日清晨4时40分,在终年冰雪覆盖、人迹罕至的南极,中国大连人王刚义以51分42秒、游程1500米的成绩,往返畅游了南极长城湾,创下人类在南极游泳的世界纪录,成为令炎黄子孙引以自豪、令世人为之瞩目的“畅游南极第一人”。当晚,笔者在第一批赴南极考察队队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陆儒德教授家里,与其一同收看了电视新闻报导。此前陆教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南极水域纬度高、气候寒冷,绕极气旋活动频繁,气象环境异常恶劣,对在该水域航行和作业的船舶构成严重威胁。2016年12月底,笔者随"海洋六号"赴南极半岛水域执行科学调查任务。在南极海域30多天的时间里,"海洋六号"共经历6次绕极气旋的侵袭,克服气旋带来的狂风巨浪、暴风雪、浮冰等重重考验,"六进六出"避风锚地,最终完成首航南极的科考任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亲身经历,介绍绕极  相似文献   

8.
寒星 《中国船检》2008,(10):64-64
2008年10月20日上午,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同时对中山站进行改造建设并对南大洋进行数十项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9.
首赴南极考察,我国远洋航海、科学考察史上的壮举。首赴南极成功,勇士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一曲凯歌。壮举、凯歌,显现谱写于142千日日夜夜,26433海里——为了人类和平利用南极。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09,(6):45-45
10月11日,“雪龙”号载着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基地起航。此次共有251名考察队员,是自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队将执行59项科学考察任务,是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迄今任务最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0日,执行第31次南极科考极地航保任务的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两名海事测绘人员顺利返沪,圆满完成南极冰区航标导航、科考站水域航道扫测及海图编绘任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王鹤荀到码头迎接科考队员。此次极地航海保障任务是_1984年我国开展南极科考以来,交通运输部首次派员参加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极地航标导航、海道测量及绘图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在南极,科考人员在中山站、维多利亚地新站共执行6项极地航海保障任务,前后历时162天,先后完成"雪龙"号科考船专用AIS移动基站、北斗AIS船载终端及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海洋六号"船长106 m,船宽17.4 m,设计吃水5.5 m,4 335总吨,具有B3级抗冰能力。该船于2016年10月22日离开广州,远赴南极半岛海域执行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2017年1月中旬海上考察期间的一次气旋过境中,"海洋六号"从南设得兰群岛南面某站位取样后前往欺骗岛福斯特港避风。  相似文献   

13.
41岁的四级专业军士郭秋生,1976年11月入伍,现任海军北救121船机电部门主机班长。他是北救121船最老的兵,也是目前连续在该船工作时间最长的人,还是如今北救121船在任的唯一一名随船首赴南极的人。谈起15年前万里远航首赴南极的情景,郭秋生思绪顿开,他以他23年扎根机舱、41岁仍任班长的平凡经历,讲述了一名老水兵首航南极的特殊经历……  相似文献   

14.
刘平 《世界海运》2009,(10):66-67
2008年12月26日.首批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武汉”舰、“海口”舰、“微山湖”舰,从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2009年4月2日,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深圳”舰和“黄山”舰,从广东湛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护航任务。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舟山”号、“徐州”号新型导弹护卫舰,“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对索马里海盗起到了有力的遏制和打击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我国船舶赴南极航行的机会将逐渐增多,南极航行有关问题越来越引起航海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南极地理特点、出航准备、定位与导航及航行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南极航行的船舶驾驶员及关心这方面问题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船舶工程》2005,27(6):62-62
10月14日,中国水产总公司引进的“东洋”号、“南洋”号、“西洋”号和“北洋”号4艘专业犬牙鱼延绳钓船完成整修,起航赴南极作业。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召开的“圆满完成南极考察任务胜利归来的庆功大会”上,海军首长亲手把一枚金光闪闪的一等功奖章佩带在一名海军中年干部胸前。他是原海军北海舰队某部 J121船机电长、现任海军北海舰队某部技术处工程师的徐兆富。他在赴南报考察中作出什么贡献呢?春节前夕,笔者来到徐工程师的家中采访了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9.
《航海》2007,(6):5-7
一个重达11400吨的钢铁巨人在上海脱胎换骨,而后它就驶向地球的南极执行第二十四次科学考察任务。耗资近两亿,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大修后,于11月12日开赴南极。  相似文献   

20.
《航海》2009,(3):2-3
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经历了173天、航程25000余海里,圆满完成各项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誉归来。此次考察队由204名队员组成,是自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考察队。2008/2009考察年度是国际极地年(I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