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豫东黄泛区道路运营初期出现大面积的路面开裂、水损害、路基不均匀沉陷等病害现象,对豫东黄泛区道路开展了病害检测及评价。通过病害道路的钻芯取样,对道路的破损情况和服务性能做出科学的评价;通过路基土的取样分析,研究地下水对路基回弹模量的影响,进而反映出地下水对路基整体强度的影响。研究得出:地下水位高所导致路基含水量过高是造成路基强度不足、引起各种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合理的加固处治措施来保证高含水量路基的整体强度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破损形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沥青路面最常出现的裂缝和坑槽这两类破损形式 ,按其破损几何形状、产生原因及破损严重程度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总结 ,有助于在养护维修时对不同形式的裂缝和坑槽进行正确识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3.
杨博  王笑风  刘亮 《路基工程》2014,(4):217-221
针对东南亚地区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龟裂,采用贝克曼梁进行弯沉检测,全面分析沥青路面整体承载能力;结合路面取芯检测与路基开挖探查,分析沥青面层厚度、结构层强度以及路基含水量对沥青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分析造成路基含水量偏高的原因。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沥青面层厚度、材料组成以及材料强度并未出现明显变异现象的条件下,路基含水量过高是导致沥青路面龟裂的主要原因,需要完善道路的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多年使用中出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对深汕(深圳—汕头)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段的破损状况进行了评定并对引起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路面破损原因评价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通过采用专家系统技术,利用路面养护专家经验和知识形成产生式规则,并对单处路面破损原因进行评价。根据对单处路面破损原因的评价结果中也包含了导致整个路段路面破损主要原因的信息这一特点,介绍了引入证据理论将这方面信息提取出来,合成得出对整个路段的主要破损原因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填封裂缝和修补坑槽再破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检验沥青路面裂缝填封和坑槽修补的效果,对填封裂缝和修补坑槽较常出现的再破损形式进行了归纳,并深入地分析了已填封裂缝和已修补坑槽再次出现破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工程实际的基础上对刚性路面破损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讨论了破损状况及原因 ,详细论述了造成每种破损状况的材料、施工及其他原因 ,并就每种破损状况提出了相应修补方法 ,对每种补救方法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对刚性路面工程施工、修补和养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宁夏早期修建的部分钢筋砼T梁出现的病害,从设计、施工和使用三方面对钢筋砼T梁破损原因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破损程度和破损部位,提出了相应处理措施,对今后的桥梁改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软土具有高含水量和低强度的特性,作为公路路基常会出现路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现象,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为分析沿海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软土路基呈现的路面变形、桥头跳车等工程问题,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浅部软土的工程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与评价,在太仓地区进行了现场钻孔取样,并对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长三角浅部软土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组成,局部存在粉砂夹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粉粒和砂粒含量增加。软土含水量在30%~50%之间变化,不同深度处软土液限的变化规律与含水量基本相同。土层厚度增加,土体由流塑状态向可塑状态转变,上层软土的压缩模量小于5 MPa,并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云南香丽高速公路穿越富水炭质板岩地段,多座隧道出现隧底结构破损,破损主要特征为隧底填充混凝土沿隧道中线纵向开裂,裂缝上宽下窄,呈"V"字形,对于隧道施工以及后期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该文以香丽高速公路典型富水炭质板岩地层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计算分析等方法,分析隧道底部结构破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隧道底部结构破损主要是由于仰拱积水,隧道基底围岩遇水软化,导致隧道底部结构所受拉应力过大,出现张拉裂缝;隧道仰拱现状也对于仰拱受力不利。对于基底围岩进行加固,以及适当调整仰拱曲率可以避免隧道底部结构破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分析兰新铁路冻害的原因,提出了兰新铁路冻害分为道床冻害和路基冻害,道床冻害是由于外界黄土进入道床及翻浆冒泥而产生。通过室内试验数据,说明路基土的土质、含水率及温度是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兰新铁路冻害整治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泥改良高液限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液限土含水率大、饱和度高、力学性能复杂等特点,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泥剂量、含水率以及压实度条件下的水泥改良高液限土的工程特性。结果表明,合理的水泥含量及压实度的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稳定性系数大;浸水作用会大幅度降低改良土的CBR值,压实度越低,浸水后越容易发生松散破坏,强度越低;合理的水泥用量、含水率以及压实度等能够有效提高改良土的回弹模量,改善路基抗变形能力和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粉质黏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盾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粘附刀盘和地表沉降过大等问题。研究粉质黏土最大主应力差与含水率的关系,对减小刀盘粘附和控制地表沉降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对主应力差关系特征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样破坏特征为明显的鼓型破坏;粉质黏土对于含水率的变化非常敏感,2%含水率的变化都会使粉质黏土的强度发生明显改变;拟合出可用于估算一般低液限粉质黏土最大主应力差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路基在冰冻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出现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文章阐述了产生翻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养护办法,以防止或减轻翻浆病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城市深厚软土路堤路基稳定性较差、沉降较大,即使采用粉喷桩加固后,有时亦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该文针对工程实例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软土层含水量高、塑性指数高、有机质及同结特性等主要因素导致水泥土强度较低,进而影响桩体质量和路堤路基稳定性及沉降,并提出改进措施,提出其它质量更可控制的地基处理方法和桥梁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渗透性差、强度低,在其上修建高速公路,将会遇到沉降、水平位移等问题。为此,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与堆载预压两种方法加固深厚软土地基,通过现场对比试验,以及对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损伤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相对堆载预压来说,提高了加荷速率、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工后沉降,效果显著,粘弹塑性损伤模型模拟值最接近于实际值。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铁路西格段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为背景,通过现场采集典型分布的粉质黏土,考虑温度、水分、盐分、压实度4个因素,进行室内冻胀试验,测试不同温度下路基土体的冻胀率,分析不同含盐量、含水率、压实度和温度下的冻胀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压实度和含盐量的试样,冻胀率随含水率增加逐渐增大;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土体的起胀温度逐渐降低,土体的冰点也随之降低;含盐量低于1.0%时,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土体冻胀率呈增大趋势,含盐量为2.0%时,土体冻胀率不随压实度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增大含盐量时,土体的冻胀率随压实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大型的渗透试验用渗透箱进行,研究了在渗透过程中土体体积含水量、总吸力、相对湿度和表面竖向位移的变化,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体积含水量与吸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含水量和相对湿度均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变化过程与所处位置有关;土体吸力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降雨入渗可能造成路堤破坏;土体表面竖向位移逐渐增加,在中心位置处达到最大值;土体体积含水量与吸力在半对数坐标下大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碱渣在道路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经过原碱渣山,在地表以下有7 m的碱渣,由于碱渣含水量高、遇水强度显著降低,考虑到将其全部挖出造价过高,该文针对该种路基处理进行研究,对碱渣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承载力测定,同时利用不同的辅料(水泥、石灰、粉煤灰)及土与碱渣进行掺配,利用碱渣作为路基处理填料,确定该种道路路基处理措施,并采用现场模拟试验进行沉降分析,以此确定中央大道经过碱渣山路基处理措施,并为碱渣在道路路基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黄泛区高含水量、高地下水位软弱地基处理进行研究,选择开封市在建城市道路,选择石灰水泥综合稳定土和建筑废料两种方案进行实体工程研究,通过碾压、沉降的测试研究,提出采用砖渣填筑路基可以有效降低地基含水量,利于压实、加速沉降。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地区的软弱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