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仕唐印度天文学家瞿昙悉达在奉旨翻译的《九执历》开篇作按语说"九执历法,梵天所造,五通仙人,承习传授"。历来对于"五通仙人"一词或有误解,或对其理解未能透彻。本文从汉译佛经中频繁使用"五通仙人"一词时所呈现的专门语境出发,并结合历史上印度天文学的"承习传授"特点来加以论证,以揭示"五通仙人"一词的真实含义,由此探究中国与印度古代天文学的不同传承风格,并进一步阐发《九执历》在中外天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中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初历算学家薛凤祚在其巨著《历学会通》中试图会通古今中西历法,该书《正集》即其会通后的"新中法"。薛凤祚的会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新中法"融合了当时最主要的四部历法:《授时》、《回回》、《崇祯历书》、《天步真原》;其次,"新中法"在形式上回归了传统;最后,"新中法"融合了注历与星占的内容。薛凤祚会通历法的这些特征与其所处时代关系密切,他会通历法的方式实际上响应了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唐僧一行参与乃至领导了盛唐时期的皇家天文台的工作,编制了著名的《大衍历》,本文从文化角度对沙门一行制历的因缘加以考证,认为促成一行制历的原因:一是政治统治的需要,二是沙门一行的俗家家世背景,三是沙门一行的宗教身份,且三者层层递进。其中一行的宗教身份,解释了其复杂知识结构以及《大衍历》域外天文学知识的可能来源,同时一行囊天台宗和律宗的修行身份并入于密教,加上文献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道教背景,契合了玄宗朝的宗教政策,是获得玄宗信赖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沙门一行制历的缘由,对于一行宗教背景中的道教成份,也是前贤的研究所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一直是由皇家垄断的。这种垄断局面直到明代后期才开始被打破,而进入清代之后,随着西方天文学在清代取得官方地位,局面发生了剧烈的、彻底的改变。这一改变对清代中国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清代在最重要的政治象征———历法和皇家天学———上改用欧洲天文学,为此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天文学又成为清代上层社会的一种时髦,民间的天文学研究也受到官方鼓励。中国一度非常接近欧洲的天文学前沿,但中国天文学最终未能继续前进,则主要是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文学知识,指出“盘古开天地”表现了古人对宇宙起源演变的认识,它与基督教文明中的“创世纪”神话有质的不同;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反映了古人根深蒂固的固体天壳观念,“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以神话方式弥补了盖天说的漏洞,共工撞不周山的传说为天体运行机制提供了一种直观解释;《灵宪》中的“嫦娥奔月”传说表现了人们对月食特征的认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雷曹》篇,则以古代的天文学知识为依据,展现了古人对天穹星辰的绮思。早期神话的创作者以神话的方式来解释自然,后期神话的创作者则借助于已有的科学知识构建故事。审视神话传说中的天文学知识,既可以藉此了解古代的天文学,也可以对神话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莺莺传》、《董西厢》、《西厢记》等作品的演变过程,探讨了爱情主题在这些作品中的演变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历了从孕育到诞生、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发展的过程中,《神圣家族》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鲍威尔唯心主义哲学,再次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了彻底批判,并将批判德国哲学唯心主义与阐明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相结合,形成了对唯物史观一些重要观点的初步表述,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22日,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镜湖宾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了《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60周年庆典.《学报》是新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从1954年创刊至今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共出版了49卷、200多期,刊登论文4000多篇,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轨道交通领域传播、交流、培育创新思维公认的学术园地,生动记录并忠实反映了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科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学术成果.《学报》得到了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机构的认可,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中文核  相似文献   

9.
七元甲子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夏、敦煌出土历书中二十八宿纪日连续性的检验,将七元甲子法的行用上推至五代时期,远早于目前学界的估计;同时,文章认为,七元甲子法出现以后,二十八宿纪日逐渐进入历书,成为历注的一部分,并在众多历注内容中地位逐渐提高.通过对七元甲子法起源的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七元甲子法"与九宫配年可能始自唐曹士荔的<符天历>;<符天历>的历首确始于唐显庆五年雨水,而非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的该年正月朔;该历的历元、积日算法等内容的编制皆借鉴了<九执历>,其中的某些内容(如"七元甲子法")很可能首先在敦煌、西夏等边地自制历书时被采纳、行用;中原汉地的官方历书在唐后开始逐渐接受<符天历>中的某些内容,最迟至南宋时"七元甲子法"即在官历中固定下来,中国古代传统的具注历因此而逐渐定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世说新语》称引《论语》的条目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了《世说新语》与《论语》的密切关系,探究了《世说新语》对《论语》的改造运用,折射出前文化传统对《世说新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天星占在中国古代皇权政治中起着极为特殊的作用,历代统治往往把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统治手段来运作。本探讨了天星占在北宋皇权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它是维护皇权正统形象的有效手段,是约束皇权的有力武器,也是左右朝臣进退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从历法工作角度探讨了北宋天文管理的成效与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管理竞争机制的引入、技术管理标准的完善、政府的支持与有效组织,确实有利于天文学的创新发展,但不恰当的行政干预会妨碍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而阻碍天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语篇衔接理论,结合其他学者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上的研究成果,对隐性衔接这一语篇衔接手段作出界定,将隐性衔接划分为隐喻衔接与意象衔接两大类,并将其应用于唐诗语篇的分析之中。通过对唐诗语篇中隐性衔接的初步探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唐诗这一特定语篇,并对诗歌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销海外,在宋、元时代,随着中国瓷器生产和贸易的飞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拓展为航程更远、船舶更先进、影响更大的"海上瓷器之路",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瓷器大量外销是中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品析唐代诗歌,阐述了唐代诗人有着浓厚的海洋情结,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唐代“海”字文章做得大而强,海水制盐、珍珠采集、季风航海、海外贸易等在唐诗中都有如实反映;另一方面,唐代诗人由海洋激发的诸多人生感悟,无论积极与消极,唐诗也作了真切的记录.唐代诗人对海洋情有所钟,这首先应归功于时代生活的推动,其次是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法在宋朝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法在古代的政治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奉谁家正塑朋来就是表明政治态度的大是大非问题。处于多元交汇中的宋代,外交活动频仍,而历法在其中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就历法在宋与辽、夏、金、南唐、大理、交趾等的交往中所起的作用作了探讨,分析了在不同层次的政治交往中历法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颁赐历法,是实行统治的象征;改易历法,意味着政权之间关系的变化;历法之争,实质上是皇权地位的正统之争。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歌光芒万丈,千古传诵。唐代儿童诗是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诗歌艺术魅力,而且具有独特的童真魅力。本文主要探讨唐代儿童诗的艺术魅力,以及它所体现出的一些特殊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登州港是历史悠久的古港之一,唐代,它更是北方重要港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登州港功不可没.本文介绍了传播的内容和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登州港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9.
窝阔台汗时期,大蒙古国的教育开始向学校教育发展,并出现了儒学教育的趋势。耶律楚材作为一名治国良臣,其儒家思想对大蒙古国的文化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戊戌选士则是窝阔台汗统治时期的一件重要事件,反映了蒙古统治者从观念上对儒学有所转变和接受,这为以后儒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大蒙古国国子学是大蒙古国的第一所学校,经历了由文字教育向儒学教育的转变,对大蒙古国及元代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