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产业内新进入厂商数目及产业背景,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指标分析指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着“过渡进入”,并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最后提出了通过以企业为导的产业重组,有助于解决产业内过度进入引起过度竞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与产业重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汽车产业内新进入厂商数目及产业背景、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着“过度进入”的弊端,并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最后提出了通过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重组,有助于产业内过度进入引起过度竞争的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与产业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选取产业内新进入厂商数目及产业背景、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指标,分析指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着“过度进入”,并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过度进入的诱因,提出了通过以企业为主的产业重组,有助于产业内过度进入引起过度竞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国外的经验表明,汽车业的发展是靠人才拉动的。目前,国内巳进入汽车消费的旺盛时期,特别是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急需要大量人才。因此,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压力,吸纳、储备汽车产业专业人才巳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考察了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 ,研究表明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无规模经济效应、产业进入壁垒低而导致的过度竞争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为改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 ,顺应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必须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这一趋势改变了汽车产业生存环境,颠覆了汽车产业传统的市场消费结构、资源配置方式、竞争博弈模式和组织结构,并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陆海平 《汽车情报》2004,(18):21-24
随着WTO效应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包括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在内的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为汽车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然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之间存在巨大的差  相似文献   

8.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着“过度进入”的弊端。近年来,国内各汽车厂商纷纷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性重组,跨国界、跨地区的重组与联合也越来越广泛,汽车产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仍须看到,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并购性重组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并购的预期优势,没有达到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政策,开放了汽车市场,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从此,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融入了世界。一方面,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拥有技术的控制权,我国成了跨国公司在华的贴牌生产基地,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致使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这种现状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提出了要避免汽车产业陷入“产业资本金融化、民族资本边缘化、制造领域空心化、支柱产业附庸化”风险泥潭的忠告。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我国一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使我们看到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希望。通过这样的历程,显示出一个道理: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成就我国的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在界定过度竞争的基础上,以我国家电业为对象,分析过度竞争在其中的表现、影响及发展等,同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减少家电业的过度竞争,促进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11.
祝昭  郭洁 《交通科技》2005,(1):123-124
针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进入过度”的问题,分析道路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混乱的原因,提出如何形成道路运输市场竞争机制的思路及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有效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保持其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应做好汽车服务的价值链高端环节,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打破价值链进入壁垒。1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产业升级的机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基础是迈克尔·波特提  相似文献   

13.
在新汽车产业政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推拉下,汽车企业之间的整合风潮正悄然兴起。商务部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近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指出,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局面。而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调整,有人认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极为,微妙的发展格局,一方面,跨国汽车企业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纷纷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另一方面.国内自主派系的企业.加速推进自主品牌的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市场。这种形势.不能简单的归纳为国际品牌和自主品牌两大阵营之间的争斗,因为.在众多跨国汽车企业中都已经走上中外合资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对于每一个汽车从业人员来说,2004年都是刻骨铭心的年份。这一年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如《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贷款管理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中长期节能规划》等,这一年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出台政策法规最多的时期。从宏观环境层面上讲,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治理投资的异常高速增长,收紧信贷额度,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成为近年来宏观层面整治力度最大的一年;从产业层面上讲,汽车市场由井喷阶段转入低速增长期,降价成为市场主旋律,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竞争从售前延伸到售后。汽车产品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出口增长大大高于进口增长的良性态势。种种现象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拐点。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业常常被认为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产业之一,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遍布全世界。而由于汽车产业的性质,各地往往以产业集群作为其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不仅表现为若干个公司在纯粹产品上的竞争,更表现为以产业的网络组织为形式的集群间的竞争。全球的汽车产业主要受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汽车集群控制,这些集群融人全球产业网络,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战略性环节”,其汽车产品占领了全球主要市场,也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领先者和创新驱动者,左右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循序渐进地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奕奕 《轿车情报》2012,(11):58-59
2012年我国汽车产业在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进入下通道的氛围中出现了低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前三季度汽车销售1409万辆,同比增长3.4%,狭义乘用车销量为961万辆,同比增长8.5%。其中MPV销量36.7万辆同比仅增长1.8%,远远低于狭义乘用车的增长率。但纵观国内MPV市场,用户对MPV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外资逐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跨国汽车巨头在我国的经营也从单纯的制造环节向采购和销售服务环节渗透,国外专业汽车服务企业已加紧进入我国汽车服务市场,汽车服务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初步显现。加快发展占汽车产业利润绝对优势地位的汽车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汽车大集团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支柱产业,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汽车产业仍存在“过度进入”的弊端。近几年的并购性重组使中国成为汽车大国之一,成效卓著,但仍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并没有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需要通过资产剥离性重组来纠正并购性重组过程中的错误和偏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国家对汽车产业的调控不到位,才出现了今天混乱的市场结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求生存而采取的各种合法的经济行为都是合理的。我们在期望企业改善经营、加强创新的同时,更要呼呈国家重新审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实施国家大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