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院供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气源、输送环节和终端,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医院中心供气系统,为医院提供所需的气体。本文以系统组成、供气管理和安全管理作为切入点,对医院中心供气系统规范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三、LNG汽车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一)汽车无法正常起动主要现象:发动机燃烧时需要的燃气没有进入发动机混合器、供气压力过小、发动机电磁阀门未打开。检查及解决措施:1.检查判断供气系统有没有燃气进入发动机、或者是电磁阀门未打开,可用板手将供气系统与发动机相连的进气管接头松开1圈~2圈(见图8),此时从进气管管接头处有气体泄漏出来,就说明燃气供应管路畅通。2.检查进气压力是否满足发动机供气要求,可以检查供气系统的仪表,观看仪表上的压力是否达到供气  相似文献   

3.
介绍厂液化石油气(LPG)发动机闭环电控供气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控制方法,并引用信息论的基本观点,建立了基于熵概念的发动机系统信息模型,给出了系统的熵值及信息变差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最后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指标能够客观的评价LPG发动机供气系统的控制效果,在闭环电控供气系统中应用熵理论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可以通过对供气系统的设计和日常对空压机的维护来避免上一期所提到的缺陷,这样对我们绝对是百利而无害的工作。在对供气系统进行设计时我们应采购配套的设备系统。如空压机(活塞型或螺杆型)、储气罐、冷干机、油水分离器和供气管道(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EMD的天然气发动机供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故障信号的非平稳性、非线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EMD提取能量特征参数的故障诊断方法。从天然气发动机供气系统正常、气门间隙大、排气阀漏气3种工况振动信号的EMD能量熵值中发现,当供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各IMF分量的能量会发生变化。因此运用EMD方法提取最有效的IMF分量的能量特征指标,利用C均值模糊聚类法对此特征进行聚类进而建立天然气发动机供气系统的故障识别模型。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天然气发动机供气系统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LNG车的要求、特点、和功能的学习和了解,着重分析了供气系统的组成,并对供气系统中各主要元件的特点和连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空气喷涂是国内汽车工业喷涂及修补喷涂的主要涂装方式。空气喷涂的品质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分别是洁净的压缩空气、高品质的喷涂材料、先进的喷涂工具及科学的喷涂工序。其中,影响空气喷涂品质的最关键因素是压缩空气的洁净度。而科学的喷涂工序也有助于提升喷涂品质。1压缩空气净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汽车维修4S站而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压缩空气净化问题。汽车维修4S站的供气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房、供气主管路、供气支管路、低位排水装置、油水分离器及供气软管等组成。然而不少汽车维修4S站的供气系统却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压缩空气的品质。例如:空气压缩机房输出的供气主管路设计不合理,管路较  相似文献   

8.
飞机座舱空气调节系统一般以极热天气情况下座舱的制冷能力和极冷天气下座舱的加热能力为考核点。通过分析在过渡季节工况下空调系统供气温度控制规律不满足制冷转制热模式快速调温需求原因的基础上,优化完善供气温度控制规律,提高了座舱空调系统环境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助声箱包括两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环绕供气装置.助声箱是一个由绝缘泡沫胶排列的塑造物,用来抑制供气装置工作噪声.供气装置向空气悬挂系统供应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电磁阀操作的阀导入空气弹簧或储气罐.需要时通过打开排气阀(供气装置的一部分)和空气弹簧或储气罐阀将气从系统中排出.压缩机工作以向任一储气罐加压,或对1个或多个空气弹簧充气.发动机不运转时压缩机将不能工作,但有以下例外情况:◆在遥控操作过程中提升车辆以便连接拖车  相似文献   

10.
陆涛  楚光俊 《汽车维修》2008,(11):10-11
7.电控预混合供气系统 采用ECI公司的电控预混合供气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通过大功率的电子控制模块(ECM)管理发动机的天然气燃料供给和点火控制。天然气燃料采用缸外预混合闭环控制方式供给,ECM通过采集各基本信号及修正信号精确确定所需的燃气供给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发现,发动机悬置系统对车辆的NVH表现影响比较大,文章通过调整整车悬置长度、悬置强度、正时罩盖(又称发动机前罩盖、正时链条盖)强度、悬置螺栓安装点等结构参数,对悬置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提高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刚度,优化发动机NVH性能,减轻产品的重量,从而达到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是多级多相颗粒性材料,其复杂的颗粒特征、界面效应和迁移行为决定了离析特性、压实效果与力学响应。为了解析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作用机理,为混合料组成优化设计、施工控制及性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矿料-沥青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将摊铺、压实、服役阶段的沥青混合料分别看作不同状态及迁移自由度的矿料-沥青体系。首先,针对矿料体系的颗粒特性,分析了颗粒几何形态以及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级矿料复合几何特征表征方法。其次,针对松散态的矿料-沥青体系,梳理了矿料颗粒体系的接触摩擦特性、界面交互作用等细观特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行为评价方法,分析了颗粒迁移行为对离析倾向的影响,并讨论了离析形成机理;针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描述了动态压实特性与颗粒的迁移行为,分析了矿料几何特征、矿料-沥青界面效应对颗粒迁移行为的影响,从内部颗粒迁移角度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介绍了矿料-沥青体系的颗粒迁移行为,并分析了颗粒微迁移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最后,将运输摊铺过程的松散态、压实过程中的错动态、服役过程中的成型态...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柱中配箍率和钢纤维掺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配箍率(0%、0.25%和0.5%)与钢纤维体积掺量(0%、1%和2%)的5根超高性能混凝土足尺柱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配箍率和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耗能能力、自复位能力、强度退化性能、刚度退化性能以及弯矩曲率关系的影响规律。基于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构件性能、箍筋应变以及等效侧向约束力的分析,提出钢纤维体积掺量与配箍率的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配箍率对正截面破坏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延性、耗能能力以及自复位能力均有影响,当配箍率从0%提高到0.5%时,柱试件的延性系数提高15%,耗能能力提高55%,自复位能力提高32%;②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影响显著,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压碎剥落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延缓了受压钢筋屈曲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柱的延性,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从0%提高到2%时,柱试件的延性系数提高45%,耗能能力提高142%,自复位能力提高42%;③对于正截面破坏的受压构件而言,采用钢纤维代替箍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所研究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而言,2%的钢纤维体积掺量可等效于0.51%的配箍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客车顶置空调连接固定螺栓的使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市场上出现的质量案例,从连接固定螺栓的原材料材质、焊接冶金原理、固定结构、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分解、优化,综合多项方案中,从实施最简单、成本最低廉、连接最可靠、解决问题最佳效果的途径选中取出,应用到批量的生产过程中,以解决客车生产企业顶置空调安装、使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避免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提高客车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区50 m箱梁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环境的特点,对预制场规划、制存梁台座、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施工和箱梁场内搬运、提梁、梁上运输及箱梁架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驱动的材料基因组方法是未来材料研发的趋势,尤其对于具有复杂材料组成、显著结构随机性和材料分布不均匀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沥青混合料基因组方法的应用,综述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材料基因组体系及与使用性能的关联。首先,总结了目前材料基因组方法在材料工程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了沥青混合料基本材料特征基因,主要包括沥青组分、沥青微观结构、集料矿物组成和集料形貌特征,并分析主要特征基因与材料性能之间的联系;进而,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基因,包括空隙分布、集料分布和集料接触关系,总结了细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及特征基因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联系;最后,展望表征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代表性材料基因组体系、基因组数据库、共享平台及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7.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摩擦副材料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油膜压力、微凸体压力、同步环轴向力和同步转矩4个模型。利用4阶Runge-Kutta法对油膜厚度和转速差进行耦合求解,求得同步过程中油膜厚度、转速差、黏性转矩、粗糙接触转矩以及总转矩变化曲线。对所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后,利用所建模型研究了摩擦材料渗透性、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摩擦因数变化规律对同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材料渗透性减小导致油膜厚度变化速率下降,黏性转矩和粗糙接触响应延迟,同步时间延长;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增大致使最小油膜厚度增大,黏性转矩峰值减小,粗糙接触转矩响应加快,同步时间缩短;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增大导致最小油膜厚度增大,粗糙接触转矩增大,同步时间缩短;正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大于负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同步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高原和平原地区完成相同配比混凝土的制备与养护工作,并结合强度、抗渗性、气孔结构、显微硬度以及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测试对比研究混凝土性能的差异,从宏观、细观和微观多个角度揭示高原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性能与内部结构带来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渗性都最优,其次是平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组性能最差;低气压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降低和工作性下降;高原标准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低,平均孔径最小,而高原室外自然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大,平均孔径最大;高原地区制备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高,结构均匀,其显微硬度最大,而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差,微裂纹密布,结构粗糙,其显微硬度最小;而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气孔结构参数和界面过渡区微结构整体最差,以上原因的综合作用给混凝土力学和抗渗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体来讲,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负面影响主要源于室外养护条件,而非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20.
颤振和涡振是大跨桥梁风致振动控制的核心研究对象,而被动气动控制措施是当前最常用的抑振方法。为了提高气动选型和优化的效率,系统调研了既有的颤振、涡振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发现对于有类似气动特性的主梁,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在颤振、涡振控制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趋同性。在选择颤振、涡振气动控制措施时,有必要紧密结合主梁气动外型分类。为此,基于大跨度桥梁中最常见的4种主梁类型(双边主梁、整体式箱梁、分体式箱梁以及桁架梁),综述了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在改善主梁颤振、涡振性能时的优化思路,提出了基于气动附属物(稳定板、格栅、风障、翼板、分流板、裙板、导流板、隔流板等)的形状和位置优化原则,推荐了考虑主梁固有外形(主梁开槽、槽内倒角、设计风嘴、调整栏杆和检修轨道形式)的附加构件尺寸设置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桥梁主梁选型设计阶段提供气动选型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