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挤密砂桩在海洋接岸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景逸  黄晋申 《水运工程》2007,(11):123-128
砂桩法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近10年来逐步在国内加固海洋接岸地基基础工程中得到应用。介绍软黏土地基中挤密砂桩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及部分工程实例,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一些设计计算方面的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振冲碎石桩法在不同土质地基中的加固机理进行了阐述;然后,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应用振冲碎石桩法处理高液限软粘土地基的施工、加固效果检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高液限的软粘土地基,常规的排水固结方法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形成复合地基,可以较好地解决高液限软土地基的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泥搅拌桩是加固软基岸坡的一种常用处理工艺,通常采用复合地基综合强度指标设计方法进行岸坡稳定性分析.但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该方法核算整体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却发生了滑移事故,因此须进一步分析该方法在岸坡设计中的适用性.基于Plaxis 3D软件,针对某失事工程,分别采用复合地基综合强度指标以及桩体和桩间土的强度指标进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问题,保证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以阳江某码头工程为例,研究了微型钢管桩在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岸坡加固的应用,介绍了注浆微型钢管桩的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微型钢管桩设计参数,合适的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可有效提高地基整体抗剪强度,减小岸坡水平位移,增强地基整体稳定性。对微型钢管桩岸坡加固的分析和总结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饱和松散粉细砂在地震中的液化问题,以海口某人工岛工程为例,研究挤密砂桩在斜坡式护岸抗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介绍挤密砂桩地基处理的加固原理、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数值模拟分析显示处理后可达到消除液化效果,工程检测结果表明处理后实际效果可靠。对挤密砂桩抗液化地基处理的分析和总结,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砂桩法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近10年来逐步在国内加固海洋接岸地基基础工程中得到应用.介绍软黏土地基中挤密砂桩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及部分工程实例,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一些设计计算方面的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大粒径碎石桩加固码头岸坡软基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大粒径碎石桩在某码头岸坡罗基加固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和沉降进行观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曹承滨 《水运工程》1999,(12):25-31
结合某工程实例对软基上建造高桩码头岸坡进行整体稳定分析计算,说明采用打砂井加固软基,可大大提高软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岸坡的整体稳定,同时也提出在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粒径碎石桩对码头岸坡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地质条件适宜时,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工期较紧,没有时间堆载预压的工程。本文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论述了大粒径碎石桩在码头岸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检验,并对设计计算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布置对岸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数值建模分析及现场试验。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结合某碎石桩复合地基岸坡工程实例进行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不同碎石桩间距、施打范围以及周期性潮位变化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同时开展海侧前沿增加碎石桩的试验段对比监测。结果表明,碎石桩间距变化对岸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周期性潮位变化下海侧安全系数的浮动区间较陆侧大,岸坡前沿增大碎石桩施打范围有利于护岸整体的稳定。在不改变桩径及桩间距的条件下,在岸坡海侧前沿加宽一定的碎石桩范围,可增强滑动面内的复合地基整体抗剪强度比例,达到提高海侧岸坡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钟展兴 《水运工程》2016,(8):158-162
针对在砂土地基上修筑直立式护岸的稳定问题,以海口市某填岛工程为例,研究了挤密砂桩在直立式护岸地基抗液化中的应用。地基液化指数计算表明:在砂土地基上修建直立式护岸,施打挤密砂桩是必要的且可行的,挤密砂桩可有效增加砂土的密实度,消除砂土的液化。现场试验检测也证明通过挤密砂桩处理过的砂土地基满足抗液化要求,能保障直立式护岸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高置换率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增会 《水运工程》2011,(6):131-135
结合现场试验,对高置换率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单桩承载力及桩间土固结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适合高置换率挤密砂桩的桩土应力比、桩间土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式,按规范中有关公式进一步复核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供工程初步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近吹填砂性土地基的地表覆盖层下存在较厚淤泥质软土夹层的情况,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探讨加塑料排水板的强夯法地基加固处理新工艺,实践证明在合理选用强夯工艺参数的情况下,该方法对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是可行.且比传统的堆载预压法、碎石桩法等加固方案更经济,在缩短工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重力式码头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祥奎  王晓晖 《水运工程》2011,(11):227-231
挤密砂桩加固软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因而使得在这种复合地基上建设重力式结构成为可能。以洋山深水港区东港池码头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在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上建设重力式码头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出现过大的工后沉降和缩短软基处理后结构物施工的间歇时间,对结构物基础施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处理,并利用砂井桩的排水固结和土工格栅的纵横向联系而形成复合地基,以达到软基加固和缩短预压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虎门港沙田港区5号、6号泊位工程实例,介绍了施工工艺,通过施工效果的分析,总结了挤密砂桩在软土地基加固方面的一些主要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洋山深水港区西港区码头工程接岸结构砂桩的施工实践,深入剖析砂桩施工工艺,论述深水大管径砂桩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指出该工艺中所采用的雷达物位计稳定工作的必要性,强调施工时砂桩端部处理、拔管成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根据工后砂桩质量检测及目前驳岸棱体的稳定情况,对大管径砂桩的地基改良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并对工艺改进空间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低能量强夯法在港口工程软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勇 《水运工程》2004,(5):35-40
结合上海外高桥四期工程地基加固,对井点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在吹填细砂和下卧扰动软土层双层地基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提出了大面积加固时的施工工艺。试验结果和工程实际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证明了强夯新工艺对饱和软粘土地基加固处理的适用性,并从工艺角度进一步完善了该套工艺的技术参数内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春  马永峰 《水运工程》2016,(11):167-173
依托沿海地区某大型工程地基处理实践,开展无填料振冲和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对比。施工结束后,采用孔隙水压力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平板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取得相关试验数据。对孔隙水压力变化、地基的承载性能及砂土液化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填料振冲处理效果差,本场地地质条件下不适宜采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使用强夯法对地基处理后土体工程特性有了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液化可能性得到消除;场地中分布的软土夹层对强夯加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有所减小;5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深度约为10 m。  相似文献   

20.
As a novel type of foundation in beach and shallow sea,the bucket structure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complex conditionssuch as soft clay ground and the worse types of sea environments.In this pape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a multi-bucket structure isstudied by experiments with a single bucket and four-bucketfoundation in a saturated sand layer.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data and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bearing capacity behaviorand the bucket group effect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Furthermore, some influential factors, such as the soil type, the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L/D, the ratio of the bucket spacing tothe bucket diameter S/D, and the bucket number are introduced andtheir effects on the multi-bucket structural capacity are investigatedThe vertical static capacity adjustment factor is introduced toevaluate the bucket group effects of the multi-bucket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