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CrNi3与15CrNi6钢碳齿轮的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牵引从动齿轮拟采用的两种渗碳钢15CrNi6和12CrNi3钢的模拟齿根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并与渗碳主动齿轮材料20CrMnMo钢和感应淬火从动齿轮材料50CrMo钢的性能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前者的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极限值和应力点的持久值都比后者高,可作为高速,重载机车牵引从动齿轮材料。  相似文献   

2.
由于机车高速化对车轴的综合机械性能要求较高,采用42CrMo材质可满足设计要求。文章对42CrMo车轴的锻造工艺进行了探讨,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采用100CrMo7贝氏体钢提高机车轴箱轴承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瑞清  熊晟 《铁道车辆》1998,36(4):21-22,30
介绍了100CrMO7贝氏体钢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和100CrMo7钢GCr15钢机械性能的对比试验及化学成分对比,进行了新型轴承的寿命计算,得出采用100CrMo7贝氏体钢可以大大提高机车轴箱轴承寿命。  相似文献   

4.
史生良  王赞芝 《铁道学报》1997,19(2):96-101
通过研究机车车辆零部件的常用钢种42CrMo在不同应力比下三点弯曲缺口试件的疲劳裂纹萌生及短裂纹扩展规律,确定了该钢的缺口根部最大应力范围Δσmax和疲劳裂纹萌生周次Ni的关系,疲劳裂纹萌生门槛值(Δσmax)th及短裂纹扩展规律da/dN=cσα^n.α;提出了一种估算缺口试件疲劳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50CrMoA钢界限应力强度因子幅度△Kth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庆潭 《铁道学报》1999,21(4):80-82
对铁路内燃机曲轴材料50CrMoA的△Kth值进行测定分析,得到的结果为构件设计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卿 《机车电传动》1995,(6):44-46,54
从35CrMo材料的热应力、组织应力和性能变化等方面探讨了路用牵引电机转轴在堆焊修理时产生裂纹的机理,阐述了采用焊前预热、焊中保温、焊后回火解决裂纹的原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工艺。  相似文献   

7.
稀土渗碳工艺在机车齿轮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车常用的20CrMnMo、20CrMnTi等材质的齿轮及试样进行了稀土渗碳工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渗碳温度条件下,稀土渗碳速度比常规渗碳速度提高20%~30%。  相似文献   

8.
根据EA4T车轴钢疲劳试验,建立基于滑移理论的体心立方晶体塑性理论框架,从介观角度研究车轴钢材料内部夹杂物对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模拟材料内部CaS球状夹杂物和Al2O3块状夹杂物附近应力分布规律。研究材料内部夹杂物对裂纹萌生寿命预测参数的影响,标定关键变量塑性应变能密度。以裂纹形成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为切入点,研究不同夹杂物对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内部夹杂物缺陷形态以及弹性矩阵的差异是引起应力集中的主要诱因,对于EA4T车轴钢材料而言,Al2O3块状夹杂缺陷通常比CaS球状夹杂缺陷的对钢基体微观结构的破坏更严重,更容易萌生裂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进行动三轴循环加载试验,对其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不可恢复累积塑性动应变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别从不同动应力、静偏应力、围压、频率4个方面入手,对风化泥质粉砂岩的轴向动应变规律进行分析及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并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应变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一组对HDPE和PET土工格栅试件进行的隔离状态下的交变荷载一延伸试验,试件是在五种加载频率(0.1、0.5、1.0、2.0和3.5Hz)及荷载幅度下进行试验的。可民认用两种不同特性的循环响应来描述土工格栅材料的荷载一应变性能:(1)非线性的卸一再加载滞后回线;(2)包括所有滞后回线的荷载一应变包线(Cap)。现已证明两种格栅试件的交变荷载-应变响应曲线与按现行的ASTMD4595试验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材料的循环响应水平、疲劳开裂阻力、疲劳耗散能量等角度,对可能用于我国高速客车车体的3个系列5种典型国产铝合金的循环特性与疲劳抗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建立和描述了疲劳断裂能与寿命的关系。阐述了观察到的两种7000系列合金在小塑性应变幅下循环软化,而在大塑性应变幅下循环硬化的现象。疲劳试验结果还显示了强化机制的影响,证实了时效强化合金疲劳寿命曲线的双斜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研究历经不同循环荷载历史和不同应变速率对铁路轨道系统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的影响规律,进行CA砂浆圆柱体试件历经循环加载历史后,在应变速率为1×10~(-5)~1×10~(-2)s~(-1)时的单轴受压特性试验。研究结论:(1)应变速率和循环荷载历史对CA砂浆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2)CA砂浆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均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提高;(3)在相同的应变速率下,CA砂浆的抗压强度随循环荷载次数和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加而降低,最大降低幅度为8.34%;(4)当循环荷载幅值较小时,CA砂浆的弹性模量随循环荷载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加幅度为59.17%;(5)在相同的应变速率下,CA砂浆的峰值应变随循环荷载次数及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且应变速率对峰值应变的影响小于循环荷载历史的影响;(6)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了解历经循环加载历史后板式无砟轨道的力学性能提供必要的试验依据,进而应用于指导CA砂浆材料优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调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铁路货车重载要求,研制了一种低合金调质钢。着重介绍了Mn,Cr,Ni,Mo对该材料调质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IIW最高硬度试验,斜Y型小铁研抗裂试验以及金相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预热和后热对5CrMnMo点段模具钢焊接性的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焊修工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冻结法作为一种提高土体强度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施工中,然而在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冻土融化后会产生较大变形,影响地铁列车的运营安全。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列车加载频率、应力幅值和固结压力对冻融土体动孔压及应变的影响,得到地铁列车循环荷载下冻融软土的动力特性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冻融后土体强度显著降低,且由于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会发生更大程度的下降。在地铁不同频率荷载下,其加载频率越低,动孔隙压力值越高,冻融后软土应变增幅明显。在相近循环应力比下,固结压力比应力幅值对冻融土动力特性影响更大。同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地铁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冻融土孔压累积模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认为对用5CrMnMo制造的铁心冷镦模具采用表面快速加热、淬火的方法,可提高其使用寿命,并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高航 《铁道建筑技术》2023,(2):23-26+99
为研究以微掺量碳纳米管(CNTs)纤维制备的CNTs泡沫混凝土(CNTFC)作为隧道卸压吸能材料的适用性,联合单轴加载和数字散斑采集技术,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CNTs纤维掺量对CNTFC试件受载变形特征影响规律,并结合SEM-EDS测试技术分析CNTFC试样强度形成机理;针对不同CNTs掺入率CNTFC试件应力-应变、位移场、最大剪应变场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NTFC材料极限应变远大于普通混凝土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变,随CNTs掺量增加CNTFC试件峰后在保持一定变形条件下仍能提供较高抗压阻力,该特性是围岩支护卸压材料必有性能;提出CNTFC试件变形局部化启动条件分为应变判定条件和应力判定条件,应变判定条件为达到峰值应变的86.7%,应力判定条件为达到峰值应力的80.1%,以应变条件作为CNTFC试件变形局部化启动判定条件更为合理;微观测试结果表明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与CNTs纤维所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使CNTFC试件宏观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路基受到的动荷载由列车通过时的连续性周期荷载与列车未通过的荷载间歇组成,大多数对路基填料变形特性的研究中忽略了荷载间歇的存在,无法正确认识列车荷载对路基的作用特征。为了对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重载铁路路基粉土填料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开展不同动应力、含水率及围压条件下连续性循环荷载和间歇性循环荷载的动三轴对比试验,探讨荷载间歇对粉土填料累积塑性应变及弹性应变的影响,分析间歇加载下粉土填料的弹性应变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荷载间歇显著影响粉土填料的累积塑性应变大小和变形行为;间歇阶段的存在使得粉土填料抵抗弹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得到提升;间歇加载下粉土填料的弹性应变随动应力幅值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间歇加载下试样的不同变形行为类型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安定状态下的临界弹性应变的取值,试样为最优含水率、天然含水量及饱和含水率时,安定极限弹性应变分别为0.14%,0.11%及0.09%,蠕变极限弹性应变分别为0.30%,0.17%及0.13%。研究结果拓展了安定理论的适用性,为认识和评价重载铁路路基的变形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钢轨残余应力包括钢轨生产残余应力和轮轨循环滚动接触所产生的残余应力,两种残余应力共同决定了在役钢轨的损伤形式。提出了一种引入钢轨生产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方法,采用Chaboche循环塑性本构模型,在接触表面施加循环移动的Kalker三维非赫兹接触法向、切向力和横向分布力模拟车轮运动,建立了曲线通过钢轨循环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并对钢轨循环滚动接触过程中残余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循环滚动次数的增加,钢轨生产残余应力很快重新分布并逐渐趋于稳定,而残余切应变则呈现近似线性增加;钢轨纵向残余应力和残余等效塑性应变随曲线半径的增加在数值上均逐渐减小、随摩擦系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纵向蠕滑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JD—1型轮轨模拟试验机开展轮轨滚动接触模拟试验,通过改变模拟车轮和模拟钢轨之间的冲角,研究车轮踏面表层材料在不同横向力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并通过微观形貌观察、硬度测量和剪切应变分析等研究车轮踏面表层材料的塑性流动机理。结果表明:横向力随着冲角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加,并且随着冲角的增大而逐渐趋于饱和;在横向力作用下,轮轨接触区内的车轮踏面表层材料因受到较大应力而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并沿着横向力的方向产生了塑性流动,逐渐堆积在接触区的边界处;当应力发生剧烈变化并且应力方向由高压力区指向低压力区时,会使得部分堆积材料越过边界区延伸至非接触区域,从而形成金属延伸物;接触区域内车轮踏面表层材料的硬度随着横向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表层材料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且呈两边稍高、中间稍低分布;车轮踏面近表层材料的塑性流动和硬化过程可以通过其剪切应变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