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鹤荀 《中国水运》2006,4(8):16-17
船舶在人工狭长直线航槽上航行,最易发生的事故就是搁浅。本文仅以黄骅港人工直线狭长航槽为例,研究并推荐船舶在人工狭长直线航槽上搁浅时,船长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取得最好的脱浅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骅港拥有我国最长的人工航槽,受大风、海流、浓雾、冰凌等不利因素影响,船舶冬季进出黄骅港狭长航道风险较大。文中分析了保障冬季黄骅港长航道通航安全的重要意义及影响通航安全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障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保障此类狭长航道冬季通航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严重的海冰影响、特有的狭长航道,使进出黄骅港船舶险情频发。针对2011年初黄骅港几起由浮冰导致的船舶险情,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进入2011年,受黄骅港冰冻影响,先后有5艘船舶在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发生冰困险情,险情得到了及时化解,未造成安全事故。险情的发生引起了海事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面从5起险情入手分析研究原因,寻求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正>在环渤海的各沿海口岸中多数港口的进出航道都是狭长的人工航漕,其中尤以黄骅港和秦皇岛港最具特色。前者以一条宽140m,长34km的人工航道在全国称最,后者以拥有长短宽窄各不一样纵横交错的6条航道而闻名于世。其他诸如天津、唐山、锦州、营口等各港的航道也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各港人工航道所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广州港进出航道的特殊性,机器故障,船舶操纵的局限性等造成船舶搁浅事故的发生以及如何安全脱浅。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内河航运发达,货物运输量大,事故多发的现状,从理论上建立了船舶碰撞与搁浅的数学概率模型,归纳了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举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事故发生概率的影响,所介绍和使用的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内河航道上使用,对于船舶航运、风险评估、航道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骅港航道水域属于受限水域,船舶在此种水域中航行时,会发生浅水效应及岸壁效应,重载船舶这种效应更甚。文章根据黄骅港水域的特点,提出了航行于黄骅港航道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安全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河航道因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航行条件多变,特别是水流的影响,常引起泥沙的淤积、冲刷,形成了各种水下碍航物,从而改变了航道的深度,水深多变难以确定。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营运效率,船舶增大吨位、超载、利用缓流上行等,稍有不慎,就会搁浅,严重时会造成塞船,不但造成经济损失,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故船员若能及时识别船舶进入浅区的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防止船舶搁浅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VLCC由于自身吃水深和航道水深限制,重载进港时通常需要乘潮通过航槽。随着VLCC进港艘次和载货量的增加,航道通航资源日益紧张。受潮汐、航道、天气及夜间油船不能靠离泊作业等影响,船舶在港频繁发生滞期,造成船舶和码头的有效利用率低,VLCC进港安全与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往采用通航保障率计算航道通航条件,但无法具  相似文献   

10.
梁锡  尤敦强 《中国水运》2010,334(7):54-54
<正>我国的内河航道资源丰富,内河航运是我国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内河航道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以珠江流域为例,受洪水、枯水、桥梁、冲刷等外界因素影响,特别是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枯水季节,为船舶搁浅事故多发期。同时随着船舶向着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一旦发生船舶搁浅事故,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及潮水涨落脱浅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搜救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通道出海口。在黄骅港现有航道条件下,能否充分挖掘航道的潜力,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给出合理的船舶富余水深,以提高港口煤炭装载量。文章通过分析影响船舶富余水深的因素,探讨黄骅港富余水深的计算方法,并与相关国际通用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黄骅港安全航行富余水深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肖国权 《航海》2013,(6):40-42
清晨天未亮时,一艘集装箱船在离港过程中由于避让渔船偏离航道等原因导致搁浅,事故过程简单,但事故的原因还是值得分析,事故的教训也值得吸取,以利于船舶驾驶人员操船技能的提高和港口对通航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3.
船舶搁浅事故是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者损害的事故。船舶搁浅的位置通常是住航道附近或港区水域,船舶损坏的部位和损坏程度不易确定,可能会造成船体、螺旋桨、舵的损坏;可能造成燃油或其它污染物的泄露;可能会因为危险货物的泄露而引发污染、火灾、爆炸等连带危险;受潮流或风浪、底质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船舶断裂或倾覆;在航道或港区可能会影响其它船舶的安全航行和作业,导敛连锁事故的发生。对船舶搁浅事故所引起的危险或潜在危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或消除可能带来的对人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郑贤俊 《中国水运》2004,2(4):118-119
船舶航行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船舶驾驶员最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船舶在内河航道行驶,由于受到雾、水深、航道窄、船舶密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船舶搁浅、碰撞等事故屡见不鲜.本文作者就内河船舶在有雾的情况下,驾驶员冒雾航行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孟加拉国吉大(Chittagong)港(参见海图BA84),港口条件比较复杂,安全可航水域在深度和宽度方面都严重受限;潮汐、水深资料存在着变数,潮差大、潮流急;船舶走锚、断链、丢锚、搁浅事件频发,由此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变动回水区典型河段出现了卵砾石淤积碍航的问题,其中又以三角碛河段表现尤为明显。三角碛河段位于重庆港区九龙坡港前沿,属于典型宽谷分汊浅滩,主航道弯、窄、浅、险。由于三峡水库蓄水引起泥沙冲淤规律变化,航道演变也出现新的特点,主航道泥沙淤积量不大,但对航道条件影响较大,消落期多次出现船舶搁浅事故。为改善三角碛河段消落期航道条件,对其实施维护性疏浚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对三角碛河段泥沙冲淤变化特点进行研究,探讨疏浚设计方案,并分析疏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曾建峰 《水运工程》2021,(3):112-117
针对我国第一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的扩建,从现状航道通航饱和度、核心港区船舶流量上升趋势、船舶大型化及靠泊需求等方面对航道扩建必要性进行阐述,通过对延长航道乘潮历时与航道通航能力的适应性分析,合理确定航道扩建规模和方案,对航道扩建后的水流条件改善、回淤、尺度模拟、船舶进槽和靠泊时机的匹配性等扩建效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在现有航道基础上增深至-23.5 m、拓宽至440 m的扩建方案,通航效果良好,可满足到港船舶安全过槽及一潮靠泊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18.
船舶闸室搁浅是重大碍航事故。笔者根据船舶闸室搁浅多发的现状,分析了船舶闸室搁浅原因,结合通航管理实际工作,探讨了船舶闸室搁浅的预防预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立沉船打捞责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旷日持久的难题 我国每年都发生多起船舶沉没和搁浅等海难事故,其中大量的事故发生在航道、港口、锚地或其他通航水域,对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都构成损害或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0.
进出宝山港池的船舶经常在浏河沙浅滩上搁浅,本文就搁浅水域的水文、地理、航道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在没有清除航道的浅滩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