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车抗碰撞能力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机车五种碰撞情况的抗碰撞能力的研究结果。所研究的五种碰撞情况是:两列机车牵引的列车迎面碰撞,其中一列车的尾随机车爬越前导机车;两列机车牵引的列车迎面碰撞,撞击机车爬越另一机车;机车与运输圆木的公路车辆在交叉道口碰撞,主要冲撞机车窗户区;机车与联运挂车斜向碰撞;机车与货车斜向碰撞。  相似文献   

2.
列车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合理地利用机车的功率一直是机务、运输系统关注的问题之一, 以DF11型提速客运机车为例对列车在平直道和京广线上运行时机车的运用功率利用率进行了计算,同时对京广和京沪沪杭、京哈和京九四大干线客车牵引试验机车的运用功率利用率进行了分析、说明。对合理利用机车的功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积极发展机车向旅客列车供电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外机车向列车供电的技术特点以及我国机车向列车供电技术的现状和国情,提出了我国机车向列车供电的方案,技术参数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5000t级重载列车供风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祥根  张开文 《铁道学报》1994,(A06):119-124
本文讨论了5000t级重载列车供风能力的问题,分析了机车压气机压气量,机车总风缸容积及列车制动系统的漏泄以列车充气时间的影响,指出对机车中继阀作一些必要的改进,对缩短列车充气时间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在复杂线路上动力分布式重载组合列车机车制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机车智能制动控制方法,该智能制动控制方法能按照制动时机车所处轨道状况及机车车钩力大小对机车电制动进行相应的模糊控制。在介绍重载组合列车动力分布式系统基本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2万吨组合列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从理论上证明了,与现有机车制动方式相比,该机车智能制动控制方法能减小组合列车最大车钩力,提高组合列车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机车周转图的线性配置算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史峰  胡安洲 《铁道学报》1996,18(4):18-24
通过分析机车周转图的内在特性,设计了一种配置机车周转图(含不成对列车运行图情形)的线性算法,它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机车周转图配置这一优化问题,而且在实际中即使由手工按此方法配置不成对列车运行图的机车周转图,也简单而迅速,它特别适用于对大量列车运行图铺画方案分别求解其最少机车使用台数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机车早就结束了进口的局面,内电机车现在完全由国内自己生产和制造,从基本性能和质量上均能满足生产需要。能做到这样一个重大进展,从内燃电力机车制造材料上看,冶金行业做了重大贡献。随着中国铁路牵引重量列车速度发生变化,也遇到很多问题,从材料角度来说,对材料强度、耐热性和热负荷、抗疲劳、抗腐蚀要求等相应地有所变化。1列车提速后的机车用钢内燃机车用钢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品种数量多,要求高,但批量很小。从最近列车速度提高以后,为了达到列车的要求速度,在机车制造上对柴油机的强化指标越来越高。强化指标提高以…  相似文献   

8.
在货物列车制动系统充风过程中,列车管空气流量的变化可分为节流充风、稳态充风和漏泄补风(充满风)3个阶段。基于流体力学的理论,利用高精度气体流量计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测量货物列车不同编组辆数、不同减压量条件下充风时列车管空气流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根据机车上检测到的列车管空气流量可以准确判断出折角塞门的关闭位置,而依据列车管空气压力变化和充风时间则很难做到这一点;由于各车连接的制动软管的空气漏泄量各不相同,且空气漏泄流量又非常小,因此很难根据空气漏泄流量检测并判断列车的编组辆数。建议在机车上广泛安装使用由气体流量计构成的列车管空气流量智能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9.
1 故障现象 我段自1999年12月使用SS3B型机车重联牵引后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两起按紧急制动按扭停车后,机后车辆断钩事故,而司机在缓解后未察觉车辆已断钩,仍然继续牵引列车运行,造成部份车辆分离在区间内的严重后果。 2 故障分析 当时司机看到机车缓解正常,列车管也能充风至定压(500 kPa),因而未判断出列车已断钩,故造成此事故。按常理分析,车辆断钩后列车管已拉断,机车充风缓解时由于列车管通大气,列车管肯定是充不到定压的。事后我们专门做试验,在机车紧急制动后,把机后3辆车辆的列车管人为通大气,机车列车管确实充不起风;机后10辆时,列车管可充风至480 kPa;机后15辆以上,列车管就可以充风至定压(500 kPa)。  相似文献   

10.
6K机车防放扬电路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K机车电路通过改造后,解决了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运行,遇紧急制动时,机车不能及时使用电阻制动,列车折角塞门一旦被关闭就面临失控放扬的问题,文章对此作了介绍,并对国产机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蒸汽机车在运行时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CO,特别是当列车通过隧道时,对机车乘务员的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给铁路的安全运输生产带来威胁。为了解列车通过隧道时,CO对机车乘务人员的影响,我们对蒸汽机车牵引的货物列车机车驾驶室和守车内进行了CO污染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世界轨道交通》2013,(10):38-39
与传统的铁路列车不一样,动车组列车将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几个车厢上。动车组列车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是动力分散,二是动力集中。但实际上,动力集中式的动车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普通的机车+车辆模式的翻版再升级。  相似文献   

13.
多机牵引用无线电远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铁路用2台分布在车列中的机车牵引长大重载货物列车,以此进行多机牵引的无线电远程控制试验.用无线电远程控制系统可将列车中多至5台机车通过无线电连接,列车前端的1个机车司机可控制和监视列车中的所有机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进行了芜湖公铁两用斜拉桥的模态分析,然后分别就单个机车和列车以不同的速度沿单向和双向对开通过桥梁时,详细研究了芜湖公铁两用斜拉桥的动力行为。计算结果表明,(1)由于斜拉桥的竖向第一自振周期比较长,因而在本文所研究的行车速度范围内,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行进的机车或列车所引发的桥梁竖向振动远离共振区间,因此桥梁的最大位移没有显著差异;(2)双向过桥的机车或列车比单方向过桥的机车或列车引发的桥梁竖  相似文献   

15.
两列列车被用于测试安装在罗马—那不勒斯铁路线上的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ERTMS)设备。其中一列是 ETR500型列车组,另一列由两辆分别挂接在由机车牵引的测试车两端的 E402型机车组成。在三月份的一次测试运行过程中,在由机车牵引的列车上,可以观察到列车上的 ERTMS 设备的功能,这套设备目前还没有形成商业产品。当时一位阿尔斯通(Alstom)的工程师透露说该公司将为27辆列车提供这套设备,但是 Trenitalia(意大利铁路)未证实这一点。测试开始时,列车驾驶员开启驾驶员与机器的接口设备,也就是机车驾驶室内的一个触摸屏。这样就启动了一个自检程序并与铁路线上的无线通信闭塞中心建立了联系。驾驶员下一步察看屏幕上有关908  相似文献   

16.
到2009年3月20日,北京铁路局邯长、邯济线调图后的数据显示,列车在枢纽站的通过能力提高20%以上,减少列车中间编组200对,同时提高了机车运用率,机车4项指标同比提高13%以上,笔于每天节省3台机车,节支近3万元。  相似文献   

17.
列车重量、速度、密度概述及指标现状 列车重量,是指机车牵引重量,即车列的自重和载重之和,也称为列车总重或牵引总重。列车平均总重,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全路、路局等)内,平均每一本务机车公里所完成的总重吨公里数。列车平均载重,是指平均每一本务机车公里所完成的货物吨公里数。列车平均总重和载重,不仅与列车重量标准有关,而且与运量结构、车辆类型、空率大小和组织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列车牵引计算专家知识,优秀司机的操纵经验,行车线路纵断面,列车编组及机车,车辆的特性数据等为基础,将机车运行监控装置的数据处理,列车牵引计算,列车动力学分析及优化操纵等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实现了机车司机操纵评价软件的设计和制作,该评价系统功能强大完善,易学实用,可对司机操纵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北美两大机车制造巨头通用电气公司和通用汽车的EMD通过推出首批600英制马力单机电传动内燃机车,在改革铁路公司运作方面跨出重大的一步。这将首次使许多列车由单台机车来牵引,并可减少重载列车所需的牵引机车数量,从而全方位地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大秦铁路重载组合列车采用Locotrol同步控制系统,可使列车头部主控机车与中部从控机车间保持同步操纵。但是在列车缓解过程中,由于全列只有2个机车作为风源对列车管充风,列车前后部制动同步性差,纵向冲动明显,特别是位于列车中部断面的机车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纵向力作用的冲击,严重影响重载列车的运行安全。为探究大秦线中部从控机车循环制动中的纵向力演变规律,进行列车在等效坡度、制动初速、缓解初速、制动-缓解初速差和电制力等各种制动调速过程中不同工况下的一系列试验,对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中部机车纵向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针对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性问题,提出了2种改善途径,一是提高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二是通过优化操纵降低列车纵向冲动。此外,根据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对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在关键区段的实际运行操纵方式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长大坡道循环制动缓解过程中,降低电制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载组合列车中部机车的压钩力。通过利用坡度变化和改变电制力的优化操纵可以降低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冲动。进一步验证了试验分析的结论,为列车操纵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