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碎石土高边坡是路基工程中一种常见的特殊路基,对于需要加固的不稳定路堑高边坡,潜在不稳定面的确定是最重要也是首要的问题,提出采用GEO slope/w搜索潜在不稳定面并对不稳定面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不稳定面作为边坡加固的潜在不稳定面,按照不平衡推力法计算边坡的设计下滑力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贾燕 《路基工程》2012,(5):156-158
结合平安至阿岱高速公路高边坡工程实例,先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再用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这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能反映边坡的稳定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又能用安全系数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采用预应力锚索等加固,高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结合Midas/GTS软件中的有限元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考虑土体的应力-应变-位移关系,确定稳定安全系数;通过算例分析,在公路高边坡施工中,引入有限元计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分析结果显示:高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保定市某土质高边坡,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Soilorks中的应力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分别进行边坡施工阶段模拟,运用应力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的位移分布、应力分布、等效塑性区,运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支护加固可大大提高土质高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福宁高速公路A15—2标段二埔塘2号路堑高边坡进行了稳定分析。通过对该高边坡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强度折减,使边坡达到不稳定状态时,弹塑性有限元静力计算将不收敛,此时的折减系数就是稳定安全系数,同时可得到边坡破坏时的滑动面以及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6.
边坡工程中,土体一般处于非饱和状态,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应用于边坡稳定分析已成为当今岩土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该文采用了3种强度指标(饱和固结排水三轴试验、非饱和不排水不排气三轴试验获得的强度指标和通过非饱和强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强度指标)和2种稳定性分析方法(传统滑弧法和有限元法)对粤赣高速公路残积土高边坡进行了稳定分析比较。揭示了不同强度指标和计算分析方法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浙江两龙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浙江两龙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的工程特点,基于相关边坡或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防护加固工程或治理工程设计文件等基础资料,采用全线普查与重点复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专人排查与专家会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两龙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点进行逐段逐点的现场踏勘与调查,认真排查边坡工程病害,补充收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掌握边坡工程工作现状,综合分析和评价路堑高边坡工程的稳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明确的工后评估结论,为将来边坡具体加固工程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8.
考虑降雨对土体强度影响的公路高边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炳  袁俊平  张立伟 《公路》2005,(9):106-110
边坡工程中,土体一般处于非饱和状态,将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应用于边坡稳定分析,已成为当今岩土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总结了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特别是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现状,利用土水特征曲线,建立了一个非饱和土含水量与强度的关系式,并用来对粤赣高速公路残积土高边坡进行了稳定分析。揭示了土体含水量在高边坡稳定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把含水量作为边坡稳定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该计算分析思想在高速公路高边坡设计和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Slide计算软件对漳永高速公路CK0+139~+414段右侧高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在未支护情况下,安全系数为1.148;对其进行防护加固后,边坡安全系数提高到1.209,尽管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但未考虑到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如持续强降雨、台风等)的影响,无法保障边坡的稳定安全;对边坡进行补强加固措施后,边坡安全系数为1.353,满足规范要求,能保证边坡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陕西省宝鸡峡引水工程总干渠左岸黄土高边坡稳定与滑塌两个算例,评析了蒙特卡洛法与概率矩点估计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都能较好地得到与实际状态相符的结果并可预测其潜在的风险大小;鉴于概率矩点估计法的计算效率高于蒙特卡洛法,建议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优先选用概率矩点估计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现场勘察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贵州贞丰县某高填方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修建压实区和堆土区后,位移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压实区和堆土区的表层,不会造成高填方边坡整体失稳;同时,对高填方区域开展了点安全系数计算分析,点安全系数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压实区和堆土区表层,计算结果与位移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定量角度深入研究基坑空间形态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别建立基坑边坡的阴角和阳角模型。基于点安全系数方法,分别求出开挖后基坑阴角和阳角模型的整体安全系数;通过点安全系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阴(阳)角的空间效应;结合基坑边坡准三维剖面模型的整体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基坑边坡中阴(阳)角对三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显示:基坑边坡阴角处三维稳定性提高约5.48 %,阳角处降低约7.76 %;阴(阳)角地形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明显,基坑工程中需要调整相应的支护设计,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大型高填方机场堆石体边坡工程,研究了该堆石体路基边坡的稳定问题。根据堆石体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质,确定其对应的强度参数,采用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获得了堆石体各材料参数和边坡设计条件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强度折减法分析堆石体边坡稳定时,计算结果更为安全,并提出了针对该堆石体边坡设计安全符合控制要求的工况。  相似文献   

14.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以ACADS边坡考题为例,对比模拟了几种点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对边坡局部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了边坡的滑动机理。结果表明:点安全系数反映了坡体局部的稳定性,其分布特征能够揭示边坡的失稳机理;对比各计算方法,得出基于位移等值面的点安全系数计算法的计算结果中位移等值面上点安全系数成带分布,直观揭示了滑带位置,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某排土场边坡降雨作用下渗流稳定时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对排土场渗流稳定多以单台阶单因素进行分析,较难分析其全面情况。以某矿区排土边坡工程为例,在已获取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在不同雨型影响下该多台阶排土场渗流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依据当地降雨实际情况,在总雨量相同情况下短时间高强度降雨对排土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低台阶的安全系数变化幅值较高台阶更大,排土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出现在降雨结束后。合理控制排土边坡坡高和坡度,修建截水沟等排水设施可有效维护排土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边坡开挖分级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计算中,针对开挖分级选取的比较少,而每级开挖深度比较大,经常造成计算结果有一定误差的情况,选用了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开展了有限元数值计算。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计算结果可以知,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开挖时,不同的分级对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相差可达5%以上。分级越多,稳定性安全系数越大。而塑性应变区域的大小也随着分级的增大有稍微变大的趋势。因此在模拟边坡开挖的计算时,应该有足够的分级,以保证计算结果达到稳定的收敛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用有限元程序在呼和浩特至集宁高速公路做边坡稳定分析,将应力-应变引入传统的弹塑性力学,根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场来计算各点的安全系数,在不假定滑动面的情况下,利用安全系数的理论,绘出安全系数等值线图,其安全系数就是边坡的安全系数,从而,理论确定最大的滑动面经检验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滇西红层高边坡的抗震稳定性,以滇西南地区大理—保山,保山—龙陵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GTS软件对滇西红层高边坡的抗震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红层倾角与红层软岩距坡顶面距离对抗震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滇西红层高边坡倾角处于50°左右,安全系数最小,位移峰值最大,边坡已经失稳破坏或者滑塌;红层软岩与坡顶面距离达到20 m左右时,红层软岩已经从坡顶贯通边坡,坡脚处应力增长明显,位移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张新洲 《隧道建设》2012,32(1):115-120
为解决位于繁忙的公路运输干线上方、复杂高陡边坡上的隧道洞门边坡加固施工和特殊地理环境的施工组织管理问题,保证陡壁上隧道洞门及边坡加固施工期间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施工设施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加固后的边坡满足铁路运营期间长期稳定和安全,选用多项边坡加固技术进行组合,重点介绍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监测方法及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结论如下: 1)高阳寨隧道进口洞门边坡的加固,因地制宜地集中了多项边坡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的加固目的; 2)边坡的稳定监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了边坡稳定监测方案,没有观测到明显的边坡变形数据和现象,这种监测方式在岩质陡壁上效果有限,是否适用有待商榷; 3)公路绕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