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客运专线天窗的开设影响夕发朝至列车的运行组织. 考虑高速列车可利用相邻既有线、城际铁路跨线运行,以综合利用运输通道运输能力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本文分析了客运专线开设全线垂直矩形天窗与夜间行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求解最佳矩形天窗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天窗影响列车OD数最少为目标,以满足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到发时间带为约束,并提出了求解算法.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运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出不同位置的天窗影响的列车OD数相差不大的结论,并给出动车组速度等级为350km/h和250km/h、速度系数0.9和0.8四种情况下长度为4小时的相对最佳矩形天窗位置. 对受天窗影响的列车提出了运行调整措施,初步分析了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动车组适宜采取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分析计算法和图解法,在给定的京沪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并计算出夕发朝至跨线列车的开行情况、合理到发时间带及上下京沪高速线的合理时间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时长与夕发朝至跨线列车的协调关系,最终确定京沪高速铁路2012年在不同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时间长度条件下的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客运专线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与综合维修天窗的协同优化、组织形式和开行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本线和跨线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几种情况.计算得出了天窗时间分别为3,4和5h时的开行距离范围和客运专线本线、跨线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开行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无碴轨道条件下客运专线维修内容、维修组织和维修时间的分析,得出了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的控制因素和控制时间;合理确定了无碴轨道条件下客运专线矩形天窗时间,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客运专线运行图三角区缩短天窗时间,使之与衔接普速铁路的天窗时间协调,组织"夕发朝至"列车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徐小勇 《交通标准化》2010,(11):183-185
分析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与夜间行车的冲突,提出针对不同天窗方式采取不同的行车组织方法,可满足跨线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的行车需求。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与天窗设置存在动态影响关系,将两者进行协同优化有助于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提升铁路运力资源配置.?以通道型高速铁路为对象,在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与天窗设置影响关系的基础上,以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总的旅行时间最少和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开行对既有列车运行图的影响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列车开行模式未...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天窗的开设影响夕发朝至列车的运行组织. 考虑高速列车可利用相邻既有线、城际铁路跨线运行,以综合利用运输通道运输能力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本文分析了客运专线开设全线垂直矩形天窗与夜间行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求解最佳矩形天窗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天窗影响列车OD数最少为目标,以满足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到发时间带为约束,并提出了求解算法.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运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出不同位置的天窗影响的列车OD数相差不大的结论,并给出动车组速度等级为350km/h和250km/h、速度系数0.9和0.8四种情况下长度为4小时的相对最佳矩形天窗位置. 对受天窗影响的列车提出了运行调整措施,初步分析了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动车组适宜采取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系统分析了单向隔日矩形天窗对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适应性。从高速铁路维修作业要求及天窗时段内旅客列车运行组织、通过能力利用、列车运行调整等三个方面论证了高速铁路开设单向隔日矩形天窗的可行性。高速铁路开设单向隔日矩形天窗能够较好地解决天窗维修与列车运行协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周期化等线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铁夕发朝至列车开行与天窗开设之间的协调。它在高铁夕发朝至列车运营组织中,具有开行数量多、等线时间短、开行距离长、可日常化开行的特点。论文分析发现列车数量、车站分布、到发线数量、天窗设置形式、等线方案等是影响周期化等线模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等线时间与等线车站、天窗开设、区间运行时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推导得出了周期化等线模式下,等线作业时间区域、等线列车到达时间范围、等线模式适用条件、等线时间范围等重要时间约束对等线列车的确定、等线车站的选取、等线天窗的设置等均起到决定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高铁夕发朝至列车周期化等线模式的采用和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采用的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形式,提出等线、下线、下线-上 线共3 种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模式.构建备选方案生成模型、对模型求解流程进行分析,并 提出开行模式比选指标及规则.以我国天津-长沙和北京-广州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 OD 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我国铁路实际,中长距离列车OD 首选下线开行模式, 对于长距离列车OD,首选等线开行模式,但具体下线和等线地点需根据线路布置情况科 学选择.下线-上线开行模式的速度优势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时速200km/h的提速繁忙干线上,天窗的设置将对旅客列车的开行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天窗的设置与旅客列车开行之间的关系,找出使二者均达到最优的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2.
ʯ��ׯһ̫ԭ����ר�ߵľ��������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太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的骨架之一,亦是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石太客运通道旅客进行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通道的实际情况,引入了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对传统的Logit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石太客运通道中客运专线和高速公路的竞争模型,对通道两种最主要交通方式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行分析。最后,以高速公路旅行速度和票价为主要扰动变量,分析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变化,对石太客运专线竞争能力的影响。结论对提高石太客运专线运营管理水平,合理制定运输组织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MD(ModalDemand)客运量预测理论与方法诞生于日本,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客运专线等新型交通方式的预测模式.文章在分析了MD模型的假设、定义和原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旅客行为时间价值参数的标定、旅客出行效用参数的标定和潜在客运需求函数的构建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套MD模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与既有线连接的跨线车站是实现客流和列流交互的关键节点,其到发线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两个铁路系统的运输协调问题。论文在分析衔接车站作业内容和特点基础上,提出了衔接车站到发线编制和调整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构建了具有动车场和普速客车场的衔接站到发线运用计划优化编制模型。并提出了模型求解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郑西客运专线的基本情况及沿线公路客运的现状,对比了客运专线动车和公路客运的技术经济条件,在分析国内已开通客运专线地区公路客运所造成的冲击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郑西客运专线沿线客运市场的未来变化做了预测,并结合沿线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公路客运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旅客出行方式的安全、经济、快捷、舒适、方便等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高速公路、航空运输、普速铁路、客运专线四种常见运输方式,并从中进行优选,得出客运专线是目前旅客出行主要交通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动车组运用是客运专线运营的重要内容,通过动车组的运用优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动车组运用效率以及客运专线运营效率。在给定列车运行图条件下,动车组所属权、检修规程、运用方式和作业时间标准是影响其运用计划编制的重要内容。针对武广客运专线,在分析武广客运专线动车组的修程修制和运用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给定的列车开行方案,以完成列车运行图任务所需动车组数量最少和动车组运用率均衡为目标,建立了考虑日常检修和一级检修的武广客运专线动车组运用优化模型,并给出了该优化模型的求解思路。作者首先将该模型简化为单目标规划问题,然后将其转化为动车组运用的TSP网络模型,该模型可以用蚁群算法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