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该文以宁连公路为例,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方法及基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采用累计频率曲线法找出了宁连公路的事故多发点,同时找出了事故黑点,找出了该段2000~2004年交通事故多发段数量及总里程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山区公路事故多发段道路条件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从山区公路道路条件的角度,对山区公路事故多发段道路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隐患以及这些隐患如何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事故多发段进行改造的原则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交通事故多发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交通事故多发点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3种识别方法的基本特点,并以事故数法为例说明识别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事故多发点段的治理工作机制的主要参与方为地方人民政府、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 研究发现当前事故多发点段的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交通安全治理所涉各部门的工作需要, 如何统筹平衡事故多发点段治理工作中上述三方的工作资源并做好协调配合是当前诸多省市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 因此本文从浙江省交通安全工作实际需求出发, 借助博弈论工具对事故多发点段治理工作所涉主要部门之间的自然演化过程进行了推演分析, 得出未经优化的事故多发点段治理机制下的三方自然演进结果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且存在优化改进理论可能的博弈分析结论。 论文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研究成果, 结合调研采集的工作实际, 提出了一系列可落地性较强的优化建议和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公路事故多发段点改造与安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供安全的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安全管理的角度,介绍了公路事故多发段点的鉴别、改造与安全设计,目的在于改善现有道路的安全水平,并找出道路交通设计中的缺陷,将一些安全隐患消灭在规划、设计阶段,以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从提供安全的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安全管理的角度,介绍了公路事故多发段点的鉴别、改造与安全设计,目的在于改善现有道路的安全水平,并找出道路交通设计中的缺陷,将一些安全隐患消灭在规划、设计阶段,以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事故多发点的合理处治可以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事故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事故多发点的处治效果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处治方法的合理性。介绍了各个事故多发点的处治情况,通过对事故历史资料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处治后事故发生状况,系统地介绍了处治效果评价的基本理论,并对这些多发点的处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对晋阳高速两段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两路段处治对策,最大限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312国道陕西蓝小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312国道蓝小公路事故多发的现状,通过对事故历史资料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了项目级(即一条道路)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当量事故累计频率曲线法。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事故多发点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事故多发点判别模型,并给出了其算法,根据中国交通流的特点,开发了事故多发点数据库,使事故多发点的鉴别工作能够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危险因素的模糊诊断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危险因素诊断是事故路段改造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可靠的道路危险因素诊断模型,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危险路段整治的效果。根据模糊诊断原理,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形态与事故原因模糊关系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历史事故数据统计的隶属度函数。利用模糊关系诊断模型,得到道路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排序,为道路安全设施改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多条八车道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收集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多车道高速公路的事故率、事故形态、车道分布特性,并对比分析扩建前后的安全水平变化。以典型事故多发路段为切入点,从道路线形设计方面查找诱导事故多发的原因,最后为多车道高速公路的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事故热点成因分析是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关键和难点,不同成因的事故热点直接决定驾驶人或自动驾驶的通过策略。针对DTH3N算法聚类得到的事故热点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贡献度的道路事故热点成因分析方法。通过对5类事故热点成因因素:道路、行人、车辆、环境和管制因素贡献度的分析,提取事故热点道路物理成因和社会成因的影响权值。基于英国STATs19数据库选取5个测试区域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事故热点成因分析方法获取的输出参数能够合理解释事故热点成因,可有效指导驾驶行为决策和优化交通管制。  相似文献   

14.
青光焱 《交通标准化》2014,(23):134-139
对某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的交通事故形态进行分析,结合道路结构、道路线形、运行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事故多发路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处治对策,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道路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210国道陕西省宁陕段具体路况,运用道路安全理论对安全保障工程试验路段进行了道路交通安全评价;针对事故黑点特征,分析了山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判定指标;结合判定指标和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道路各种交通事故的分析,得知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人、车、路、环境。由于各道路有着不同的交通特点,事故发生的原因、类型、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分析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小区道路的不同特点,根据各交通情况提出车辆运行的安全对策,以达到保证车辆出行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17.
考虑路径阻抗的动态变化, 定义了网络初始荷载; 以事故持续时间为变量, 采用前景理论确定了网络负载重分配的方式; 根据交通流密度熵构建了耗散结构模型, 并与负载分配过程相结合确定了各路段的交通流密度熵变化率; 构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分区模型, 通过仿真试验探讨了不同初始荷载和事故持续时间对分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在交通量基数为800 pcu·h-1时, 事故持续时间从20 min增加到30 min, 直接影响区有向路段由3个增加到6个, 间接影响区有向路段由5个增加到18个, 说明受事故影响路段的熵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路网的级联失效不明显; 随着交通量基数增加到1 000 pcu·h-1, 事故持续时间从20 min增加到30 min, 直接影响区有向路段由8个增加到19个, 间接影响区有向路段由16个增加到21个, 说明交通量对路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直接影响区。可见, 不同交通情况下, 各有向路段受到事故路段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 随着事故持续时间与初始流量的加剧, 路网中有向路段的受影响程度均增大, 因此, 采用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分区能够精细地描述道路运行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车辆超速已成为公路管理的突出问题,限制车速显然是交通安全管理运营的有效手段。作为公路的特殊路段,隧道内特殊的通行环境致使隧道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生和救援较为困难,因而应采取限速所示尽量减少隧道内事故发生概率。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限速管理中还没有一套全面、详实、有针对性的合理限速及设置限速标志的方法、指南或规范。本文提出了基于道路线形限速和基于运行速度限速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隧道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重点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每年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对近十年来上述重点违法行为所导致的交通事故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各种重点违法行为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驾龄、不同车型驾驶人的违法肇事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重点违法行为每年导致的交通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特别是超速行车导致死亡人数近年来大幅上升;同时,低驾龄驾驶员每年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4%,而大客车驾驶人因上述违法行为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小客车的5.2倍,大货车是小货车的2.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