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汽车产品认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产品的法规适应性、产品的市场销售准入等;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标准法规涉及到的行业知识面宽,不易理解,认证周期比较长,涉及政府部门比较多。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产品目前实行的4种认证型式并存的现状,指出了"多头管理"的弊端,同时期盼依据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出台我国的汽车技术法规,建立统一的汽车产品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汽车产品认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产品的法规适应性,产品的市场销售准入等;同时它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标准法规涉及行业知识面宽,不易理解,认证周期比较长,涉及政府部门比较多。为使汽车行业内更多人熟悉我国汽车产品的管理,特撰写此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怀彬 《商用汽车》2004,(11):26-29
汽车产品认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产品的法规适应性及市场准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标准法规涉及行业知识面宽,不易理解;产品认证周期较长,涉及政府部门较多.为使业内更多的同人熟悉我国汽车产品的管理制度,特撰此文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0年是我国入世谈判最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汽车技术法规史上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2000年10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定书》,标志着中国今后也必须遵守世界性的汽车技术规则。2000年我国汽车行业从年初对汽车产品实施40项强制性检验项目开始,到年中发布34项设计规则,接着下半年又配合国家环保局采取了加严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重要兴措,为我国今后遵守全球性的汽车技术法规、实施国际通行的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有必要对2000年度出现的重要汽车技术法规事件,作一回顾和剖析。  相似文献   

5.
汽车零部件属于南非国家监管产品。依据强制性规范监管机构(NRCS)发布的强制法规要求,汽车零部件必须进行强制认证注册。根据南非认证法规,对汽车零部件执行不同的技术要求和认证流程。南非汽车零部件的认证涉及许多部门,部门间法规相互穿插连接,一些认证流程同时和国际组织互认。对汽车零部件南非认证要求进行重点解析,以期为汽车零部件出口到南非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汽车排放技术法规总体情况美国在对汽车产品的市场准入管理上,除了联邦政府这一级管理外,美国州政府也涉及管理,其中在汽车排放的立法和控制方面,主要体现在:美国加州制定并实施比联邦法规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这一点对于开拓美国汽车市场尤其重要。根据美国的相  相似文献   

7.
李怀彬 《摩托车》2005,(5):14-16
摩托车产品认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产品的法规适应性、产品的市场销售准入等,影响产品的销售;同时它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标准法规涉及行业知识面宽,不易理解,认证周期比较长,涉及政府部门比较多。为使摩托车行业内更多人熟悉我国摩托车产品的管理,特撰写此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各国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毅 《汽车与配件》2003,(23):38-40
目前开展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调和统一工作的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正在调查各国不同的汽车产品召回管理体制。以寻求今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协调、统一的汽车产品召回体制。而我们比较熟悉的美国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并不能代表整个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世界各国开展的汽车产品召回工作都各有各的特点、存在大小不等的差异。本文现有选择性地将美国以外的一些国家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进行介绍,使读者对此能有一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世界汽车》2004,(10):72-73
据统计,车辆总行驶里程的25%是在晚上和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行驶的,而在此间发生的引起人身伤害的行车事故占到总事故的33%,并且50%的死亡事故发生在夜间。汽车灯光是汽车主动安全的主要组成部分,犹如汽车的眼睛和嘴巴,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100多个ECE法规之中,与灯光相关的法规就有30多个;我国目前的汽车产品74项强制性检验中,灯光及相关项目占23项;汽车灯光产品按其应用可分为两类,即照明装置和信号装置。照明装置对汽车来说犹如汽车的眼睛,用来照明道路,延伸和拓展了驾驶员的视野;信号装置则犹如汽车的嘴,使车辆可通过灯光  相似文献   

10.
司康 《商用汽车》2006,(6):96-100
对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法规,其中建立较早、在国际上最具有典型性的是欧、美、日3大体系.早在1960年8月8日,第一项ECE(ECE即欧洲经济委员会,而EEC/EC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或称欧洲联盟)汽车技术法规--《装用R2或HS1灯丝灯泡,非对称近光和/或远光的汽车前照灯》就开始生效实施;美国在1968年1月1日,就有包括FMVSS 101、FMVSS102、FMVSS105、FMVSS106、FMVSS109、FMVSS108、FMVSS111、FMVSS116等几项汽车主动技术法规在内的一批法规开始生效实施;日本制定实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的时间比欧美更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后来日本出于汽车产品对美贸易的考虑,在制定其汽车安全技术法规时,很大程度上参考借鉴了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朱毅 《汽车与配件》2003,(36):24-27
欧洲由许多独立的主权国家组成,但由于地缘上的关系,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欧洲各国在对汽车产品的管理上采取了统一的制度,对汽车产品(M、N、O类车辆)制修订并实施统一的技术法规,包括欧洲联盟的汽车技术指令(即:EC汽车技术指令)和欧洲经济委员会的ECE汽车技术法规。一、EC汽车技术指令和ECE汽车技术法规的差别 EC汽车技术指令和ECE汽车技术法规  相似文献   

12.
司康 《商用汽车》2006,(9):100-103
国内外汽车安全技术法规对比分析如果把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同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做一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根据各自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意志和目的、汽车工业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关的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体系,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涉及  相似文献   

13.
近日,针对目前汽车质量投诉上升的现象,有关部门拟对由于设计原因造成涉及安全的汽车缺陷产品实施强制召回。目前,由相关部门草拟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已经报国务院有关部门,而相关配套法规《产品责任法》、《消费安全法》也在起草当中。  相似文献   

14.
汽车配套产品供应商的开发和准入过程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对汽车质量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本文对汽车配套产品及其供应商的开发和  相似文献   

15.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阶段承担责任。欧盟汽车行业早已颁布法规对汽车生产者的"延伸责任"进行规定,各欧盟成员国也纷纷转化为本国法规,我国汽车行业虽然有相关法规涉及生产者延伸责任,但尚未对生产者的报废回收责任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欧、美、日汽车标准化体系不同,导致各国汽车技术法规差异化,严重阻碍了汽车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限制并阻碍了商品经济规律的作用,有意或无意地成了汽车产品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为此必须使用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一体化,进行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协调和统一工作。本文介绍了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我国的汽车产品强制性检验标准是以EC汽车技术指令为蓝本,个别参考日本安全标准和美国法规,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ECE汽车技术法规和ECE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成为整个国际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汽车技术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已有越来越多的非欧洲国家(如日本)逐步采用ECE汽车技术法规替换自己本国原有的技术法规,许多非协定书缔约方也单方面承认ECE汽车技术法规和ECE汽车产品型式批准,使得ECE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成为整个国际市场的准入条件。在此列出我国N3类车辆应贯汽车强制性标准所参考的国外法规,以供参考(见表)。  相似文献   

18.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汽车产品3C认证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汽车产品3C认证依据是产品标准,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可增强市场竞争力。只讲标准化不能有力地推动标准实施,汽车产品3C认证能推动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智能网联汽车虽是汽车产业的新兴产品,但也是认证制度管理的空白,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稳步发展并保证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急需从顶层设计层面开展认证制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本文梳理了我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认证的相关政策及现状需求,基于现阶段的法规完备程度与产品技术水平,从认证制度与认证技术两方面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认证的创新思路,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然 《商用汽车》2012,(15):64-65
2012年7月18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俄罗斯议会上院)批准了《生产和消费废弃物》联邦法规修正案,并将于9月1日正式生效. 本地化组装除外,涉及所有汽车进口商 法规拟要求进口汽车的所有人,都必须支付车辆日后的报废回收费用.按照此项法规,不分汽车生产的国家和地区,俄罗斯所有的汽车进口商届时部必须缴纳汽车报废回收费,而外国汽车公司在俄罗斯境内本地化生产组装的车辆暂不用马上缴纳此项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