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驶入率常用方法简介 目前有关驶入率的研究.没有准确的定论,季锦章、陈浩在《服务区规模计算模型实证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中做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停车场出入口处车辆驶入驶出对连接路段车辆速度的影响,对停车场规模、驶入驶出率、出入口道路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引入时间障碍率参数,利用时间障碍率来反映停车对路段车辆的影响,将停车影响作为路段车辆的交通阻抗,在BPR路阻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主路车流受停车影响的车辆速度模型。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停车场出入口处仿真,与车速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速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差较小,车速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通常采用驶入率参数来计算公路服务设施规模,但驶入率参数值难以准确确定。本文提出一种无须驶入率参数、更加贴近实际停车需求的服务设施停车容量计算模型。该模型基于司乘人员和机动车出行途中需要经常停车休息的规律,改进四阶段预测方法中交通分配模型,根据路网中车辆的出发地、行驶路径和停车间隔来确定路网中路段停车需求量,以此来计算该路段上服务设施的停车容量。本文给出了该预测模型的计算步骤、服务设施停车位数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以内蒙古自治区S308的服务设施设置为例,采用模型计算了公路服务设施停车容量。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确定了我国山区长大下坡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和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车速。以保证制动失效车辆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为前提,以主线为右转曲线的公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制动失效车辆由主线驶入紧急避险车道的行车轨迹几何特征对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和主线平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合我国山区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的合理取值范围。为我国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的选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泊松排队理论和驶入、驶出车辆聚结区的大于时间“t”的概率公式,以下公式表达了车辆驶入和驶出车辆聚结区之间关系的函数。  相似文献   

6.
将服务区间距信息、服务水平、高速公路所处地形条件等因素对服务区用地量的影响引入车辆连续行驶时间分布函数中,提出了基于连续行驶时间的服务区驶入率计算方法。考虑主线交通量的交通组成、不同车型的服务需求特性,计算服务区的服务交通量和服务客流量,并对停车场、公共厕所、加减速车道、餐厅等设施的用地面积分别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服务区的用地量计算模型。最后借用大广高速衡大段工可阶段OD调查数据,完成了对其沿线各服务区驶入率和各服务设施的合理用地量的计算,得到了各服务区的合理用地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设置对角匝道时须满足的交通量条件,分析了合流区主路外车道的车头时距分布,利用间隙接受理论和分段积分法,建立了对角匝道驶入主路的适应交通量模型。然后考虑驶入对角匝道的右转交通量及其车头时距分布,利用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驶入对角匝道的左转车流的适应交通量模型,并得到了驶入对角匝道的左右转车流的约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对角匝道设置的交通量条件与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加速车道长度、合流区外侧车道车头时距的区间分布状况、汇合车辆的临界间隙和随车时距以及驶入对角匝道的左右转交通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高速磁浮列车驶入隧道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特征, 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的N-S方程和SST κ-ω湍流模型, 基于重叠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 以国内正在研发的时速600 km高速磁浮列车头型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高速磁浮列车驶入隧道的计算模型, 通过分析距隧道进口端内不同距离横截面上不同测点的压力及压力变化率, 得到了车头驶入隧道洞口初始压缩波的空间分布特性和传播特性, 以及不同速度对初始压缩波波动幅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初始压缩波在列车驶入隧道前开始形成, 形成初期具有三维特性, 在隧道截面同一高度上, 靠近车体一侧的初始压缩波压力要比远离车体一侧大; 在隧道截面同一侧, 靠近车体一侧高度越低, 初始压缩波压力越大, 而远离车体一侧初始压缩波压力与高度无关; 当列车驶入隧道一定距离后, 在列车头部前方约36 m处隧道内同一断面处压力相同, 初始压缩波由三维波变成一维平面波; 在列车流线型头部驶入隧道约0.15 m时, 位于隧道300 m测点处的初始压缩波的压力变化率达到最大值; 列车速度越高, 初始压缩波压力峰值越大, 位于隧道100 m处测点的初始压缩波的压力峰值与列车速度的2.5次方近似成正比, 压力变化率峰值与速度的3次方近似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优化能力及连接式结构和模糊逻辑类似于人思维方式并易于嵌入专家知识的特点,将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算法共同应用于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驶入控制系统中. 通过优化选择输入输出变量并对其进行模糊化和反模糊化处理,建立相应的模糊推理规则、关系生成方法及推理合成算法,并利用神经自适应训练方法确定隶属函数的形式和参数,最后给出应用示例.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神经模糊原理进行快速路入口匝道驶入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匝道连接段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正从7月1日零时起,空载营运车辆禁止驶入白云机场一号航站楼和二号航站楼出发区域。依据广东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关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层道路采取禁止未载客营运车辆驶入措施的公告》,对违法者,机场公安局交管支队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