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铜及铜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特别是在复杂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随着海洋工业日益发展,挖掘铜及铜合金的深度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对于铜及铜合金在海洋工业中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铜及铜合金的腐蚀剥落行为进行研究,对比5种铜及铜合金在不同海洋环境下的腐蚀剥落行为,并对其失重量和表面状态进行记录和结果分析,为提高铜及铜合金的耐腐蚀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铜镍合金海水管路腐蚀问题,对舰船用铜镍合金海水管的腐蚀机理进行分析,参照船体水下附件牺牲阳极加装设计方法,通过在铜镍合金海水管路进行加装牺牲阳极的防腐防漏设计,以达到对管路及管系内铜合金材质的阀件和附件进行全面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铜合金腐蚀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先叙述了铜合金的应用领域,并指出其腐蚀行为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分别阐述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铜合金的腐蚀行为及研究状况的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就铜合金自身的组织成分、铜合金的热处理及所处环境条件这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铜合金的腐蚀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高强钢因长期处在海水强腐蚀环境中,需要在其表面堆焊一层铝青铜耐腐蚀合金层.液态铜合金极易浸润奥氏体晶界,而高强钢基体在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奥氏体相,直接堆焊铜合金极易在基体熔合区生成渗透裂纹.选用堆焊热输入较低、对基体影响较小的CMT焊接方法,通过ER409L铁素体钢焊丝堆焊形成中间层后,再在中间层表面堆焊铜合金以形成复合接头,并研究复合接头的微裂纹情况和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在高强钢表面直接堆焊铜合金的CMT堆焊接头相比,添加了ER409L焊丝钢中间层的CMT堆焊复合接头铜/钢界面裂纹情况明显改善,钢侧渗透裂纹长度由原来的100μm缩短至3μm左右,且耐蚀性也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铜镍合金管在舰船海水管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琼  武兴伟 《船舶》2011,22(1):40-43
铜镍合金管(B10)耐海水冲刷腐蚀性能优良,腐蚀的温度敏感性较低,且具备优良的抗污性能,已在舰船海水管系中大量应用。在收集了铜镍合金管在舰船海水管系中的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今后的海水管路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0,(3)
爆炸加工技术包括爆炸焊接、爆炸成形、爆炸涨型、爆炸切割、爆炸压实、爆炸硬化、爆炸强化等加工技术,它包括不锈钢/钢、黄铜/钢、青铜/钢、紫铜/钢、铝/钢、铝/紫铜、银及银合金/铜及铜合金、镍/钢、钛  相似文献   

7.
顾晓波  陈国权 《船舶工程》1997,(6):33-34,56
对锰铜合金螺旋桨表现热涂涂层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采用热喷涂涂层防止螺旋桨腐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速氧燃料喷涂技术形成的Cu95超涂层人有优良的耐空蚀,耐海水腐蚀性能,可作为锰铜系合金螺旋桨表面的防腐涂层。  相似文献   

8.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探究了不同孔密度泡沫铜在不同压力下的沸腾换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铜表面生成汽泡的总体积大于光滑表面生成汽泡的总体积.孔密度对泡沫铜的沸腾换热性能有很大影响,在试验参数测试范围內,泡沫铜的沸腾换热性能随孔密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70PPI为最佳孔密度.相对于光滑表面,压力越大,高孔密度金属泡沫的强化沸腾换热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
在船上,生活区中央空调很多采用单独的空调海水泵提供冷却水.由于海水的腐蚀性,用于换热的冷凝器常会出现腐蚀渗漏冷剂问题,特别是在海水压力不足情况下,冷凝器内部的换热管很容易在高温和海水腐蚀的双重破坏下发生泄漏,我司某船空调系统就出现过1次典型的冷剂泄漏问题,本文站在设备管理者的角度,对整个检漏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在纪实中总...  相似文献   

10.
柴镇江 《船舶》2004,(2):37-39
本文介绍了某型舰的海水滤器、冷凝器的换热管、阀门等腐蚀情况,对引起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腐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舰船海水管路系统电偶腐蚀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舰船海水管路系统材料逐步发展为以铜镍合金为主干材料,铸造青铜合金为配套材料的材料体系,同时钛及镍基合金的比例持续升高。这些高电位金属一方面大幅提升了海水管路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尤其是耐冲刷腐蚀性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钛、镍基合金管路与低电位的铜合金管路及附件连接时的电偶腐蚀风险。为应对钛及镍基合金应用带来的上述风险,美国等国外海军通过长期试验研究,对于舰船海水管路系统电偶腐蚀控制系列技术进行了充分评估和考核验证。本文论述国外海军舰船海水管路系统电偶腐蚀控制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以及相关考核试验结论,为我国同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动力室采用高温合金与高传导材料混合结构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但恶劣工作条件对铜合金传导材料的质量与性能提出了苛刻要求.文中介绍了缩比动力室用锆无氧铜合金材料的成分设计及棒材制备方法,并利用工艺性能实验、微观组织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确定了锆无氧铜材料的最佳成型工艺及热加工数学模型,为不同规格锆无氧铜材料的产品开发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Cu对铬锰钢在3.5%NaCl溶液中耐点蚀性的影响,通过优化合金成分来改善铬锰钢的耐蚀性能.用SEM,EDS等分析手段,对腐蚀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分析了铜对铬锰钢在Cl^-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加入量的增加,Cu元素在蚀坑内富集,增强了表面膜的钝化能力,进而提高了该膜的电化学稳定性,从而改善了铬锰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点蚀性能,Cu含量在1.5%时铬锰钢的耐点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腐蚀产物膜对缓蚀剂性能的影响,利用SEM,XRD,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NaHCO3溶液中腐蚀产物膜结构和成分改变对缓蚀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离子后,腐蚀产物膜的成分及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腐蚀介质浓度为40g/L时,由于所形成的主要成分为FeCO3的腐蚀产物膜组织结构致密均匀,缓蚀剂氨基乙酸...  相似文献   

15.
胀接过程中胀管量的合理选取关系到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和松紧程度。本文运用ANSYS软件对管板进行机械胀接过程的模拟,分两个工况:工况一模拟整个胀接过程,模拟胀接过程中换热管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工况二模拟换热管拉脱过程,检验其胀接松紧程度。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铝合金车体结构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承受疲劳载荷的作用,同时也受腐蚀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开展6A01-T5铝合金挤压型材焊接接头腐蚀疲劳性能测试,对比分析腐蚀环境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MIG焊对6A01-T5铝合金型材进行对接焊接,无损检测合格后,在6A01-T5铝合金焊接试板上取疲劳试样,分别在空气环境下和3.5%氯化钠腐蚀溶液环境下开展疲劳试验,得出S-N曲线并进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在应力比为0.1、空气环境下6A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中值疲劳极限为91.8 MPa,而3.5%NaCl腐蚀溶液下中值疲劳极限降低为57.3 MPa,疲劳性能下降了约37.6%,腐蚀溶液使6A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在焊缝处产生腐蚀坑,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形成裂纹源,加速接头疲劳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修船》2019,(5):1-4
文章对极地船海水冷却系统的换热器强化换热进行研究,利用Fluent软件在湍流条件下从波纹深度、波纹宽度、螺纹间距3个方面对螺旋波纹管的综合强化因子(PEC)效能分析、摩擦系数、努塞尔数展开强化换热分析,并与水平直管的换热性能进行对比。最后利用MATLAB计算出最优结构参数,平均综合换热性能是水平直管的1. 63倍,研究结果为船舶领域的螺旋波纹强化管换热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洋开发中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船体腐蚀已成为船舶工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船舶腐蚀原因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船体中较易受腐蚀的船舶海水管道和冷却器的防腐技术进行实验探索,使用化学镀工艺对其防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耐蚀性及耐磨性较好的化学镀Ni-P合金对海水管道进行保护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效果。对于船舶冷却器防腐,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出一种具有高磷含量的快速化学镀镍工艺配方,分别进行盐雾试验、腐蚀介质浸泡试验测定镀层的防腐蚀能力。结果表明,化学镀层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可在钢铁、铜、不锈钢等材料的表面上施镀,是舰船冷却器防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改性铝合金在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阳极氧化和TiO2纳米颗粒填充聚氨酯涂层的铝合金管作为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考察了海水喷淋密度、改性方式、海水蒸发温度对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铝合金的耐腐蚀性和抗垢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水喷淋密度和蒸发温度的增加,降膜蒸发传热系数先逐渐增加,随后趋于稳定;阳极氧化铝合金的传热系数高达13 000 W/m2·℃,表面氧化层可以抑制碳酸钙的成核与生长,但换热管表面出现少量点蚀;有机涂层铝合金的传热系数达到11 000 W/m2·℃,表面未发现海水腐蚀和难溶盐的结垢.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传热性能,通过对比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和传统的单质制冷剂R32以及新型近共沸制冷剂R410A换热性能的差异,得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07C的换热系数低于R22以及R410A的结论,并且指出,额外的传质热阻是导致非共沸混合工质换热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探讨了非共沸制冷剂所特有的组分迁移现象,指出了组分迁移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制冷机组中可能发生组分迁移的区域,探讨了组分迁移对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